舒曼的钢琴曲配合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叙述,因何引人泪目?
2021-12-21 09:14

都说美国女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是好莱坞历史上难得一遇的天才演员,而我真正被她的演技折服,不是因为《廊桥遗梦》中的她将乡村农妇弗朗西斯卡对爱情的渴望演得淋漓尽致,也不是她在《穿普拉达的女王》中演活了刻薄挑剔的知名时尚杂志总编辑,而是在1982年影片《苏菲的抉择》中她扮演的女主角苏菲,如何因战争而颠沛流离,饱经磨折,最终被命运弃置于荒野的悲凉遭遇。

电影《苏菲的抉择》剧照

彼时刚过而立之年的斯特里普,担任知名犹太裔导演帕库拉执导的、反思二战残酷的影片《苏菲的抉择》女主角,不但要为演好波兰裔的苏菲而苦练带有波兰口音的英语,更要设身处地想象一位逃离集中营来到纽约谋生计的母亲,怎样在异乡艰难开启新阶段的人生,又怎样与自己和身边人过去的痛苦经历和解。尽管苏菲的父亲曾是反犹主义者,但在那个理性与良善已然被荒诞和暴虐吞噬的年代,苏菲和她的子女仍然被关进了集中营。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苏菲不得不昧着良心讨好德国军官,换来的不是怜悯和同情,而是更加凄惨的结局:苏菲的子女双双在集中营中丧生,她苟活逃出,也只剩一具躯壳。

影片由那位住在苏菲楼上的作家斯丁格展开叙述,以旁观者身份观察苏菲与男友内森爱恨交缠的故事。内森的猜忌和突如其来的愤怒常常令苏菲伤心哭泣,她向斯丁格倾诉,从当下回溯往昔,带出不为人知的旧事。因苏菲向斯丁格敞开心扉,影片分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明媚欢愉的,交代苏菲和内森虽时有吵闹却亲密甜腻的爱情;后半部分则阴云渐起,以苏菲的自述将观者带回充斥着暴力、残酷与血腥的二战现场。

苏菲的叙述看似语调平静,实则深藏巨大的悲痛。伴随着她的叙述,舒曼的钢琴曲《童年即景》出场,配合女主角深沉幽缓的叙述,蓦地将观者曳入一重难以言说的、既哀伤又安宁的氛围中,引人泪目。

舒曼此曲虽说名字中有“童年”的字样,却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为小朋友而作。1838年,28岁的舒曼创作了一部钢琴组曲,共包括十三首作品,回溯他的童年记忆,例如捉迷藏和骑竹马等,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应属第七首《梦幻曲》,也就是出现在《苏菲的抉择》片中的那一首。写作《童年即景》时的舒曼,为爱情、为身世所苦,渴望从音乐创作中得到救赎;而逃离集中营的苏菲,同样渴望身边人的慰藉甚至拯救,帮助她告别旧我,再获新生。

《梦幻曲》不长,两分半钟即可演奏完毕,却格外的意味深长,像是蒙了一层雾般的迷离氤氲、楚楚动人。犹记得伟大的钢琴家霍洛维茨曾在1987年维也纳音乐会上,演出这首他一生挚爱的《梦幻曲》。台上,83岁高龄的钢琴家露出宛若孩童般的微笑;镜头摇移至台下,观众席间两鬓斑白的听众亦嘴角上扬,眼角却忍不住流下两行清泪。

惹得人们又哭又笑的,与其说是童年的回忆,倒不如说是经历诸多沧桑和变故的人们,在内心深处保留的那份对于天真与纯粹的渴求。就像《苏菲的抉择》片中呈示的那样,于至暗时刻,仍迎向哪怕最微弱的光亮。
 
(原标题:舒曼的救赎)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李梦

流程编辑  U003

本网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委托,声明如下: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或本网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不得转载、使用、编辑刊登在本网上的文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联系电话:010 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
    2021-12-21 09:14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