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外交部15日宣布将驻华外交人员全数撤离后,一些外媒随即与其一起炒作,声称“安全顾虑”“遭遇胁迫”是撤离的主要考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表示,相关说法“纯属无中生有”,敦促立方“尽快纠正损害中国主权和核心利益的错误行为”。召回大使、外交关系降级……中立关系走到现在这一步,是非曲直很清晰——立方违背承诺,公然制造“一中一台”。但现在它却虚伪做作地将自己打扮成“受害者”。一位中国学者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立陶宛做了脏事、坏事、糟事,不努力改进缓和关系,反而在各个环节诋毁中方。这是一种无道德、无下限的做法。”
资料图 新华社发(阿尔弗雷达斯·普里亚迪斯摄)
中方会“停水断电”?
“所谓立陶宛驻华机构人员担忧自身安全,以及中国政府禁止中方雇员为立驻华代办处工作的说法纯属无中生有。”汪文斌16日指出,中方一贯高度重视保障外国驻华外交机构馆舍和人员安全,保障包括立方在内的各国驻华外交机构正常开展工作。立方也从未向中方提及自身安全有什么问题。
汪文斌表示,中立关系受损的是非曲直是十分清楚的。如果立方不正视现实,不反思和纠正错误,反而推卸自身责任,只会给两国关系带来更大冲击,使两国人民感情受到更多伤害,最终受损的还是立方自己。
从15日起,一些外媒援引所谓消息人士的话称,立陶宛撤离人员是因“安全顾虑”“遭遇胁迫”。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3名“知情人士”称,维尔纽斯担心他们的人员可能会失去外交豁免权,继续驻留将有安全风险。台湾“中央社”援引立陶宛外交界消息人士的话说,“难保中方不会制造更多技术障碍,甚至找理由暂停水电供应……”
据报道,对于媒体所称“胁迫”,立陶宛外交部称,这并非撤离主因,而是北京单方面强力要求立大使馆改名为代办处,要求驻华人员重新申请身份识别文件,这引发安全疑虑。立方还宣称,正就立驻华外交机构业务运作的技术问题及立方人员驻华权责等进行磋商,愿持续与中方对话,在达成互惠协议的前提下,寻求完全恢复使馆功能。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表示,在国际关系规则和框架下,外交关系降级后,相关人员享受的待遇肯定不像之前那样,但这与人身安全没有必然联系,立方却强行将其联系起来。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立陶宛声称在尝试与中国磋商之类,很明显其言行不一,是“说着好话,不做好事”。
“立陶宛决策层在进行新一轮外交操弄,诋毁中国。”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立方在台湾问题上犯了致命错误,导致中立关系出现极大倒退。现在立方试图将台湾问题利用到极致,诋毁中方,这样的伎俩很低劣。
“立陶宛‘民主灯塔’之光在暴风雨中熄灭了”
在崔洪建看来,立陶宛的行为是一种炒作,延续它之前的路子,即渲染中国“欺凌”、不守“规则”,打悲情牌。这与西方整体上的对华设定或抹黑是一致的,在为之后西方声援立陶宛铺垫、制造借口,便于它们接下来在政治、外交以及话语权上与中国博弈。
果不其然。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在推特上称,中国对立陶宛驻北京外交官施加了“不可接受的压力”。她还说,英国将与立陶宛及她的朋友立陶宛外长站在一起,“反对这种胁迫”。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对中方表示“谴责”,宣称每个国家都应在不受“胁迫”的情况下,决定其“一个中国”政策的样貌。
《华尔街日报》16日称,这场不断升级的争端是中国凭经济实力向西方政府施压的最新例子。最近欧盟官员试图进行调解,并与欧盟驻华大使进行讨论。立陶宛总统瑙塞达预计将于周四在欧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这个问题。
《金融时报》援引一名驻华西方外交官的话说:“中国正在向其他欧洲国家发出信息,如果你效仿立陶宛,将受到严厉惩罚,因此人们希望谨慎处理此事。但我们必须明确,针对某个成员国的措施就是针对欧盟的措施。”不过,德国《商报》称,尚不清楚欧盟会在多大程度上挑战中国。
俄罗斯人则直言不讳地批评西方“双标”“诽谤中国”。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6日报道,俄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洛马诺夫表示,西方广泛利用驱逐外交官的做法对俄进行施压,与此同时,英国指责中国对立陶宛施加“不可接受的压力”,尽管中国只是对立陶宛“越过红线”作出回应。如果不是立陶宛作出设“台湾代表处”的不恰当、实际上毫无意义的决定,根本不会发生现在的一连串事件。他认为,西方外交对中国的这种扭曲将持续下去,直至其意识到尊重和不干涉内政需要相向而行。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一番话同样一针见血。近日美防长表扬立陶宛为“民主灯塔”,扎哈罗娃15日讽刺说,立陶宛“民主灯塔”之光在暴风雨中熄灭了,尤其是考虑到该国正在发生的事情。立陶宛听命于其他国家,其行为不利于本国人民。“我们举过不少例子,也经常举例。我们还成为立边防部队人员野蛮残忍对待难民的见证者,这也与‘灯塔’问题有关。向一个如此对待民众的国家增派军力合适吗?我觉得,该问题应由其他那些认为自己的光还未熄灭的‘民主灯塔’来回答。”
台湾“外交大反攻”?妄想!
据俄新社16日报道,立陶宛经济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是立陶宛第13大贸易伙伴,年双边贸易额约为15亿欧元,其中中方进口粮食6930万欧元,家具3900万欧元,光学、测量和医疗设备3400万欧元。由于中立关系恶化,立陶宛的木材、奶制品和粮食产品出口商都在抱怨与中国做生意受阻。
香港《南华早报》称,近两周来,立陶宛公司一直抱怨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被冻结。技术问题使许多人无法完成进出口所需的文件。近日,欧盟在布鲁塞尔和北京与中国官员举行了几次会议,但得到相同的回应:中方对这些事件感到“困惑”,否认有任何责任。
立官方试图安抚本国出口商,财长萨卡莱特声称对华贸易仅占立出口的1%。但德国新闻电视台称,立中直接贸易规模虽小,但立是外向型经济,拥有数百家公司,为面向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司生产家具、食品和服装等。已经有立陶宛公司的外国合作伙伴考虑终止合同,因为它们无法凭立陶宛原产地证书向中国出口产品。
相比之下,台湾一些人显得很兴奋。16日,台“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宣称将持续与立陶宛站在一起,立方仍规划来台设处,“对此表达我方的最高敬意及诚挚欢迎”。欧江安抛出“经济诱惑”,称将持续协助双方厂商合作,协助立转移市场。台“驻美代表”萧美琴称,台“将在深化与立陶宛的经济链和技术合作方面竭尽全力……这是一个善意以及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
一些“台独”分子甚至扬言,这是“台湾外交绝地大反攻的起点”。台前“外交官”、“时代力量”国际部主任刘仕杰声称,大陆与立陶宛进入准“断交”模式,如果真的“断交”,是否意味台湾跟立陶宛可能“建交”?
台湾淡江大学学者陈一新则指出台当局的窘境:在欧洲只剩梵蒂冈,“双方关系可能一吹即破”,立陶宛再好也不会与台“建交”;中南美洲的气氛对台不利,尼加拉瓜“断交”在产生影响。“巴拉圭是南美大国,只要一拔掉,台湾在南美即无‘邦交’”。
(原标题:立陶宛“加戏”,英美官员匆忙出场“声援”,中方批“无中生有”)
来源: 环球时报
流程编辑:TF021
本网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委托,声明如下: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或本网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不得转载、使用、编辑刊登在本网上的文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联系电话:010 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