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招牌给两广路带来的盛景还在流传,纪晓岚故居的保留有这段历史
记者 华静
2021-11-18 11:05

每次去中国记协开会,我都会定好导航。中国记协所在的中国新闻大厦就在珠市口东大街7号,位于东城区祈年大街与珠市口大街交会点的西北边,定导航是因为这一路上风景太多。

西起西二环广安门立交桥,向东经虎坊桥、珠市口、磁器口、幸福大街,到东二环广渠门立交桥,这一段路,被称为两广路。两广路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广安大街。两广路上有许多地标建筑:清华池的澡堂子、珠市口的教堂和电影院、丰泽园,还有德寿堂药店、纪晓岚故居、中国书店……如今,尽管有的招牌只能留在美好的记忆中了,但老招牌给两广路带来过的繁华盛景还在京城流传。

当年,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热播的时候,整修一新的纪晓岚故居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供图 视觉中国

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的纪晓岚故居,原为岳飞二十一代孙、雍正时权臣、兵部尚书岳钟琪的住宅。他在世时,此宅院的名号默默无闻。到了一代名臣纪晓岚居住时,这里才声名远扬。

纪晓岚的一部《阅微草堂笔记》写的就是这所宅院,被鲁迅先生盛赞:“雍容淡雅,天趣盎然。”由此奠定了这所坐北朝南的老宅院今天的名望和地位。

纪晓岚在这里居住了62年。11岁到39岁,在这里居住;48岁到82岁,在这里居住。被称为纪大学士的纪晓岚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传世之作《四库全书》的审定工作,并写出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部学术性极强的专著。

纪晓岚给自己的书房起名为“阅微草堂”,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就是从这里来的。

1805年,纪晓岚去世,之后,这块宅院几易其主,直到1958年10月1日,晋阳饭庄在这里开业,未再易主。

如今,悬挂于门上的匾额就是由纪晓岚第六代后人纪清远先生题写的。那年与纪清远先生同行乾坤湾时,我还不知道他与纪晓岚的关系,只记得谦逊的他在中国画院工作,并创作了许多值得珍藏的画作。他很少给人介绍自己的家世,但社会活动多了,久而久之,大家都了解到不少情况。我听到最多的,是纪清远力保纪晓岚故居的故事。

当年广安大街修路时,拆迁面积很大,阅微草堂也面临着被拆迁的命运。纪清远得知后赶紧给北京市委、市政府写信,呼吁在城市道路改造中对名人故居给予关照,保留阅微草堂。

他是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写的信。最初,他听到道路工程扩建的消息时,就担心可能要影响到阅微草堂。他先是给故居的产权单位晋阳饭庄打电话了解情况,得知故居在红线内20米,属于应拆的位置,他真的急了,一旦拆了,无法挽回,也无法还原,这可是历史文化遗产啊。

市政府很快给了回应,说市政协正组织视察两广路工程,想专门邀请纪清远先生参加。此后,市政府明确:此处文物需要妥善保护,道路不必求直,能让则让。

纪清远听到这个结果十分激动,和大家一起热烈鼓掌。

有关部门又进行了多次研究论证,将这一段路南推了十余米,整条街道自此呈南弯形态,特地为草堂拐了一个弯儿。

纪清远还有一个心愿:把晋阳饭庄迁出去,还草堂本来面目。于是,他继续写信,重申保护故居的深远意义。建议再次被政府采纳,不仅将纪宅门前的公交车站东移,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让纪晓岚故居成为了古迹研究基地和南城的文化亮点、旅游景点。

《广安大街拐了一个弯儿》当年北京日报以此为题刊发了这段故事。这一个弯儿不只是保住了草堂,也保下了草堂周边的三处建筑:虎坊桥十字路口西南角的京华印书局旧址、草堂东边的德寿堂旧址和珠市口附近的基督教堂。

我去故居时,这里还是晋阳饭庄。师友们在此相聚,饭桌上听了不少有趣的遗闻旧事。看着眼前清式砖木结构的两进四合院,当时就想,北京的古都风貌,正如老人们所说,怎么少得了古槐、紫藤、四合院。早年间,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中大多有藤萝架,每到5月花开季节,素雅的紫藤花就是最美的点缀,让四合院显得更加古朴高雅。

纪晓岚故居门前,也有一棵足有二百多岁的紫藤萝,临街而立的十丈古藤,枝干虬曲,姿态苍老,但那遒劲的枝干,顽强有力。据说,这是纪晓岚亲手种在院落中的,后被移栽到了门外街边。老舍先生来这里赏古藤时,曾留有一首七绝:“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渔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

夏天看这紫藤萝,枝繁叶茂、花香满街。院中,现在还有一棵纪晓岚当年种植的海棠树,成为一种念想,守候在这里。

(原标题 庭前十丈紫藤花)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华静

流程编辑 u011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
    记者 华静
    2021-11-18 11:05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