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曾是欧美国家间的竞赛,如今中国创了这些纪录
2021-11-05 08:57

今天,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

博览会最初的字面意思是物品与观众较多的展览,主要作用为展示、参观和交流,同时还附加了一定的销售及广告功能。要追溯博览会的雏形,可以回到古代东西方的庙会、集市上。现代意义上的博览会则起源于工业革命以后,现已成为各国展示实力与交流科技文化的竞技场。

 

《清明上河图》中的集市景象。

中世纪欧洲集市图。

2010年10月16日傍晚,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1915年2月27日,美国旧金山热闹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博览会的萌芽

无论中外,博览会的商品展销功能早已伴随商业的雏形萌发,换句话说,从我国商代时已有的“集市”里,就能一窥博览会的贸易功能。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的记载,表明商周时期人们会举办这种以交换为目的的流动展览。根据集市的规模不同,也有不同的分类和管理,《周礼·司市》曰:“大市日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秦汉大一统以后,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给集市的成长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固定的“市”和“肆”由此出现,“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的繁荣也随之而来——长安、洛阳、临淄、宛、邯郸、成都等六大都会集市上,能寻觅到粮食、竹木、铜铁、牛马等三十多个商业行业的展销产品。

不过这和唐代长安城的“街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的集市盛景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长安朱雀门外设东市和西市,以围墙建成固定的综合交易场所,也有专门展览某一物产的集市,如蚕市、豆市、棉市等等。类似的集市在北方称为“集”,在南方又叫“墟”。到了唐宋之际,一些规模较大的“集”或“墟”上,五谷杂粮、茶叶丝绸、日常生活用品、小商品充盈其间,甚至还有牙行、货栈、票号、钱庄等各色服务,各类商业交易促生了“三百六十行”一说。宋代始有的“瓦肆”,是民众游乐商业集散场所,按照《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最大的瓦肆里能容纳数千人。到了商业繁荣和人口增长迅猛的明清时期,负有展销之责的集市完全成为百姓日常,明代全国主要省区合计集市数量在一万左右,到清末时更是超过三万。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诗·大雅·思齐》的一句吟诵,唱出了我国庙会的悠久历史。由原始部落宗庙郊社制度演化而来的庙会,祭祀时人潮聚集,免不了吸引小贩买卖经营,随着时间流逝,庙会除祭祀功能以外的娱乐和交易功能日益突显。为期一周至一个月的庙会上,各地商贾云集,商品琳琅满目,很像今天的展销会。

庙会上有表演,据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载:“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于楼台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跃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有商品交易,据民国时期《北平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称:“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甚至还发展出专业性的庙会——民国时期老北京的土地庙以土产、百货商品展销为主,火神庙以鲜花和人工花卉为主,而白塔寺、护国寺庙会则以百货、花鸟鱼虫、小吃为主。

无独有偶,古代欧洲集市也属于博览会的萌芽形态,最典型如位于法国东北部,地处欧洲各国与地中海贸易要道上的北欧香槟集市,是传说中香槟伯爵在其领地上建立的跨国集市贸易中心。为期六个星期的集市,吸引了欧洲、非洲各国商人携带各地物产在此交易。

而博览会除了“集市”的交易功能,还有展览、观摩、交流的作用。从西方历史来看,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大流士在建立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以后,曾以炫耀国力、威慑邻国的用意举办持续近百天的展览,展陈了大量的武备财物。从我国历史来看,《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五》记载,时任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韦坚为了庆祝咸阳引渭水与灞水、浐水汇合而成广运潭,在咸阳征集二百多艘船装载各地物产,汇集到广运潭以示庆贺。庆贺活动上除了商品展销,还有歌舞等娱乐表演,这场发生在唐朝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的水上博览会,史称“广运”。

现代博览会竞赛科技进步

1851年伦敦世界万国工业博览会。

现代博览会的源起,像是一场欧美国家之间的竞赛。

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让起跑领先的一些国家铆足了劲展示自己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由此博览会在当时又有“赛会”之称。通常认为,1798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工艺博览会是欧洲博览会的滥觞。巴黎工艺博览会的发起者是时任法皇拿破仑,为了与宿敌英国进行产业竞赛,他在国内举办了一场以劝业为导向的工艺博览。时长一周的会展共有110人参与,展会聘任了9名审查委员对展品进行评比,奖赏其中32人。在巴黎工艺博览会之后,从1801年到1849年短短四十多年间,法国又举办了十一次类似的博览会,效果显而易见,欧洲其他国家也紧随其后开展国内工艺博览。

不过打破国界、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博览会的开端,还要追溯到1851年英国的世界万国工业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即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主席阿尔伯特亲王,最早于1849年提议在伦敦举办一次世界性的大博览会——“作为人类在应用科学成就上的一次活生生的见证,并宣告世界各国将来发展所应该走的道路。”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海德公园开幕。历时164天的博览会,吸引了630万人前来参观。他们都看到了什么?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收割机等高科技产品第一次展现在公众眼前。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和雕塑作品四大类约10万件展品,被安置在以钢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面积达9万平方英尺的“水晶宫”里。世界万国工业博览会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既奠定了当时“日不落帝国”的世界工业霸主的地位,也带来了丰厚的创收(约18.6万英镑)。

美国目睹这一切,也坐不住了。就在伦敦世界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之后的两年,也就是1853年,美国在纽约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博览会,即美国纽约世界博览会。纽约世博会一心对标伦敦世博会,展会会场仿照“水晶宫”进行建造,还开辟了后者未设置的农业展区。但基于实力的差距,博览会参观人数仅为伦敦的五分之一,最后以赤字收场。

同样不甘示弱的还有法国,1855年法国接过了第三届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大旗,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建造起比英国“水晶宫”规模更大的“工业宫”,设置了具有法式独特审美的美术用品馆,宣扬法式工艺的美感。继第三届世界博览会以后,巴黎还于1867、1878、1889、1900年相继举办世界博览会,成为迄今举办世界博览会次数最多的城市。

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失利并未浇灭美国举办博览会的热情。1876年5月10日,美国举办了声势浩大的费城博览会。在占地95公顷的会场上,设分类总院、机器院、耕种院、绘画石刻院、植物院五大类展区,来自37个国家的6万多与会者送来了3万种展品。费城博览会的展会建筑规模超过“水晶宫”,历时184天的展会,参观人数超过一千万人。留声机、电话机、缝纫机、打字机、织布机、自行车、电报机和蒸汽发电机等科技发展最新成果第一次在展会上亮相,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好奇。开幕第一天,当蒸汽发电机的电机开关被按下时,场馆里的电灯齐刷刷亮起,象征着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突破国门的博览会像是一个竞技场,展现了主办国的自信与实力,也像是一场交流会,各国科技文化在短时间内碰撞融合,以此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从参会到主办

在欧美各国博览展会竞技如火如荼时,清政府最开始并未重视,只将其视为“赛珍耀奇”“炫奇斗异”的竞技场,所以博览会在中国早期又有“赛会”的缪译。“中国向来不尚新奇,无物可以往助”,1873年,奥地利邀请中国参加维也纳世博会,晚清政府只给了这样一句回复。

无论是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参与的伦敦“世界万国工业博览会”(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还是法国巴黎博览会,清政府主观上都并不想参加,只是以晓谕商民的方式敷衍了事。“晓谕商民”的意思是政府通知商人有此展会,可以自愿参加,“如有愿持精奇之物,送往奥国比较者,悉听尊便”。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上,明治维新的日本派出60位工程师、专家组成的代表团与会,撰写总结报告书,时隔4年就在日本举办了首次全国规模的博览会;而晚清的博览会参与者多为民间组织,直到30年后,才开始仿行日本在国内举办劝业会。

从刊登于《申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国人渐渐认识到博览会在国家交往、促进贸易与工业中的作用——“此一会也,非惟矜奇尚异,实于中西交际,大有裨益,将见贸易于日隆,而和好于以日敦矣。”

终于在宣统二年四月二十八日至十月二十八日(1910年6月5日至11月29日),一场由政府牵头、商会搭台、名为南洋劝业会的博览会在南京丁家桥、三牌楼一带展开,除全国各省、各行业踊跃参展外,南洋的一些国家也积极参与进来。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为宗旨的南洋劝业会共吸引国内客商约三十万人,成交金额达数千万元。南洋劝业会还设立评审团,以李瑞清为会长、张謇为总干事,组织700多名专家对参展物品进行审核比较,共评出5269个奖项。劝业会引起的巨大轰动,用当时《申报》的话来说是,“此会之开,大可惊动全国人民之观感而触发实业界诸君子”。

民国时期中国首次亮相的世界博览会,是美国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举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因纪念巴拿马运河通航和发现太平洋400周年命名。从1915年2月22日至12月4日,中国各实业界人士踊跃参与该会。博览会共有农业、园艺、食物、牲畜、工艺、交通、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美术文艺、教育十二个陈列馆,除牲畜、机械、制造三馆外,中国均有展品陈布。参展的商品也经过精心挑选,“征集固须广博,出品尤在精良,于我国商业前途关系匪细,优胜劣败,理所当然,如何能劝令赴赛慎选品物”。1917年2月陈琪编撰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纪实》提到:巴拿马评奖会中国共获奖1211枚,其中大奖章57枚,名誉奖章74枚,金牌奖258枚,列各国之最。“不惟中国赴赛以来所未有,亦各国历次与赛所罕见也”。

参加过1905年比利时、1906年意大利和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的张人杰热衷实业,在他的倡导下,1929年的杭州西湖之畔,晚清至民国年间最大规模的一场商品展览会在此举办。会展期间,体育赛事、表演和演讲同步举办,历时128天的西湖博览会共吸引近2000团体、1700多万人前往参加,其中除了国内各省市代表团,还有美国、日本、英国等外国代表团的加入。

新中国成立以后,博览会经历了迭代发展。近年来,我国博览业的总规模保持在20%的增长速度,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博览经济带、以“广交会”为中心的珠三角博览经济带、以大连为中心的东北博览经济带、以成都为中心的中西部博览城市经济带和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及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为第一阵营的“五带三中心”格局。

航空展、科技展、车展、园林展……主题丰富的博览会、设施先进的大型展览馆已经成为城市特色和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经济时代,又有了线下展会与线上展览同时进行的新型格局。

中国纪录

上海世博会创参观人数世界纪录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如今的博览会更具备开放与交流的特质——世博会、进博会,现代人熟悉的博览会,已经成为各行业科技与文化交流碰撞的顶尖平台;广交会、航展会、花博会,特定主题的博览会也已经成为城市风格的组成之一。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开幕。怀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上海世博会在5.28平方公里的会场园区带领24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参展方大显身手,探讨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未来模式和城市未来发展前景,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184天的展览吸引参观人数7308万人次,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新纪录。

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更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不仅是中国从世界进口商品的展会,更是世界观察中国开放的窗口。从2018年起至今,进博会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即便在2020年全球展会受疫情冲击全面停摆的情况下,第三届进博会仍然如约安全举办,而且成为2020年全球规模最大的线下国际性展会——面积达到近36万平方米,比第二届增加了近3万平方米;在传统的线下参与基础上开通线上观展模式,线上注册观众达40万人次;展出了411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累计意向成交额726.2亿美元。

今天,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据报道,本届进博会展览设食品和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6个展区;签约参展企业数量超过第三届;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踊跃,“回头率”超过80%;境外中小企业组团参展企业数量增加30%……进博会的重要平台作用和放大溢出带动效应还在不断增强。

  部分图片/视觉中国

(原标题:博览会 人类交流进步的竞技场)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艾栗斯

流程编辑 U00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
    2021-11-05 08:57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