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一张报纸改变红军命运 长征落脚点为何选陕北

2016-10-17 09:36 网络 TF006

2016年10月17日讯,俄界会议后,红一方面军继续北上。1935年9月中旬,他们突破腊子口、过岷江,沿洮河的右岸向甘肃的哈达铺前进。提到哈达铺,就不得不提那几份关系红军今后长征方向的报纸。很长时间,民间对这段历史的定论,会简而言之称其为:“一张报纸改变了红军命运”,或者是,长征落脚点为何选在了陕北,也是因为这张报纸的缘故。

4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的确,哈达铺之前,红军提出了北上的目标,但主要任务是突出重围、不被蒋介石消灭,但北上哪里,一直没有明确目的地。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根据在哈达铺邮政代办所发现的敌伪报纸提供的消息,决定红军到陕北建立根据地,这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的又一伟大转折。也因此,哈达铺,这个西北高原上以中药材集散而闻名的古镇,最后成为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决策地、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

事实上,在这里,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向陕北前进,到抗日前线去。

决战腊子口:打开北上通道

由于张国焘的一意孤行,懋功会师仅仅三个多月的红军分道扬镳。命运多舛的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星夜兼程,继续向北方进发。阻挡在他们面前的不仅是缺衣少粮的窘境,还有茫然未知的方向。

过了俄界后,中央红军进入了岷山西北部余脉,这里平均海拔将近3000米,雪花纷飞,天寒地冻,山路曲折,犹如羊肠。两边是悬崖峭壁,脚下的白龙江水流湍急,经过数日的连续跋涉,部队已经严重缺粮,补给消耗殆尽,战士们饥寒交迫。

更雪上加霜的是,横亘在北上红军面前的,是被当地人称为天险的腊子口。腊子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境,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1935年9月16日,红军抵达这里。当时,驻扎腊子口的是国民党军十四师鲁大昌部。

攻打腊子口,是进入甘南的关键性一仗。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曾提到,“要北上,非走此山口不可,别处无路可走。没有想到在甘南这黄绿相间的漫漫土山中居然有此险峻地形。”

究竟有多险峻?“口子很窄,只有三十来米宽,仿佛这原本是一座大山,被一把巨斧劈开了似的。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中间有一条七八十米宽的河流,称为腊子沟,水深流急河上架有一座木桥,桥头筑有碉堡,这是进入腊子口的惟一通道。”

国民党十四师师长鲁大昌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山坡上还修了不少碉堡。仅在右岸半山峭壁的碉堡中,就有重兵扼守。山口往里直到岷县,还有四个团驻守在这一线。鲁大昌的部队固守住桥头和隘口,凭借有利地势,居高临下,以机枪和手榴弹组成一道火墙。

红四团当时决定,由杨成武政委指挥,用一个连从正面进攻,夺取木桥,猛攻隘口。另派两个连,由团长王开湘率领,沿右岸的峭壁迂回到敌人侧后奇袭敌人,达到全歼敌人占领隘口的目的。

在队伍里,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毛遂自荐,用一个带铁钩的长竿子勾住岩缝,攀上险峻高耸的绝壁,从上面放下绳索,战士们顺着这条绳索攀上悬崖,快速摸到阵地前,把手榴弹扔进了敌人的碉堡内。

激战中的国民党军,被突如其来的“神兵天降”打得不知所措。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天险腊子口终于被红军攻克。红军此后一鼓作气,追击敌军残部45公里,直至占领了岷县大草滩。

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聂荣臻事后回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措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分享到

文坛旧事:沈佩贞——污名吞没了一代英雌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