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地理

白塔寺悄然改变 小院重生:从“四合院”到“四分院”

2016-10-13 15:32 网络 TF008

一个悠闲的下午,小张从西四往阜成门走,一路经过广济寺、历代帝王庙、妙应寺白塔……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藏式白塔庄严、圣洁,喜欢随手拍的小张忍不住停下脚步,想拍下它的“芳容”,但让她困扰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很难拍出一张画面干净的白塔图:空中杂乱的电线、胡同里晾晒的被褥、地面上堆积的杂物,总是让画面觉得很尴尬。

yt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白塔寺区域私搭乱建严重

让人尴尬的不仅是这画面。在白塔寺区域,900多个小院里住着6000多户居民,这里私搭乱建严重,厨房小、如厕难、停车不便等问题仿佛给接地气的小院蒙上了一层“灰尘”,让人看不到它原来的好。秋意渐浓,天气渐冷,供暖又成了问题。如何让小院既保留传统格局,又住着方便、舒适?如何让胡同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相容?一个名为“白塔寺再生计划”的区域改造方案正在悄然进行着。

从“四合院”到“四分院”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很多人对鲁迅这篇脍炙人口的《秋夜》很熟悉,但不知道他的那个后园在哪里。根据鲁迅生平考证,他当时写下这篇文章时,住的正是阜内大街白塔寺地区,当时的门牌号是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那么,那个“后园”应该就是这个小院的后园了。据说,鲁迅买下这个小院花了800银元,他看中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这里可以看见东边不远处高耸的白塔。

现在,这个小院还在,作为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供游客免费参观。这个小院是一座普通的小四合院,占地近400平方米。院内有3间南房,3间北房,东西各两小间厢房。大多数人理想中的北京小院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但事实上,经过几十年的变迁,这里面这样规整的院子已经非常稀少,多数院子都被私搭乱建铺满,变成了大杂院。

宫门口四条24号曾经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杂院,这个不到100平方米的小院,原来住着兄弟姐妹四户。即使院子里盖满了房子,一户人家平均也只有20多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可以想见,居住空间的狭小和憋塞。
2013年,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进驻阜成门内地区,启动“白塔寺再生计划”,试图通过对这些传统院落的修缮整治,挖掘并引入文化触媒,复兴区域胡同文化,在胡同中,在院落中,重新找回传统的居住理想,并探索和开辟一条新的城市升级和社区复兴发展之路。

宫门口四条24号整院腾退后,成为首个“小院更新改造”试点项目。华融金盈公司请来TAO迹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华黎主持设计。在非常有限的面积里,华黎把小院划分成了4个独立的小居住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卧室、工作区、卫生间和一个小院,院子里种上了杏树或枣树。

在4个单元之间,由一个共享的客厅将它们相互连接在一起。为了保证每个单元的私密性,四个单元的房间坐落的方向不同,像风车的叶子一样,华黎称之为“四分院”。因为它的方向与传统的四合院所有房间都朝向中心的理念正好相反,从‘合’到‘分’的变化揭示出社会结构和生活模式在住宅中的转变。

“‘四分院’是在历史文化街区内,为适应现代生活模式而对传统民居的一种保护性更新的探索,但它的外观符合传统风貌,延续了老北京的清水砖墙、灰瓦坡顶。” 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熙这样解释。

从“干预”到“自生”

现在,这个“四分院”在以短租公寓的方式使用,主要租给85后的年轻人。对于华融金盈公司来说,这是一种尝试,把以前传统的常住功能的居住空间,在保持原有使用功能和风貌的基础上,加上现代的设计,以及设施设备的升级,变成一种体验式的、短租功能的空间。“从目前看,效果还是不错的。”王玉熙笑着说。

在白塔寺地区,像宫门口四条24号这样的院子,现在已经腾退了70个,它们被称作“种子”或者“触媒”,带来新鲜活力人群的同时,也将形成样板效应,让周围的居民看到,除了用私搭乱建的方式把院子铺满,以较低的价格把房子出租出去,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提升院落的价值。根据“白塔寺再生计划”,到2020年,腾退院落将占到所有院落的15%,也就是说,在白塔寺区域900多个院落中,大约腾退150个院落。

yty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为什么要做15%?因为旧城的更新,不像以前的城市开发,不能去控制它,只能有效地去干预它。干预是什么概念呢?是给它注入一部分外力,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把它自身的力量挖掘和培育出来,最终产生作用要靠它自身产生的动力。”在王玉熙看来,这15%的院落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引擎和发动机。为了更好地解释这种模式,王玉熙打了一个比喻:“这种更新模式就像养鱼一样,你老不换水,鱼会死;你一次全换了,鱼也会死,所以,一次换20%,每周都换,最终也换了100%,但鱼还能活。城市更新也是一样,一个区域之前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生态系统了,要靠它自己自发地更新、升级很难,一定要有一个外力干预,相当于‘种子’,这些‘种子’有了一个变化之后,再带动周边主体自变。”

王玉熙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以前有保留价值、传统的老北京胡同文化传承下来。“白塔寺地区是一个传统居住区,不同于什刹海这样的旅游景区,也不同于大栅栏这样的商业区。有着浓重的熟人社会气息,胡同头儿的和胡同尾的人都认识,见面都打招呼,‘这不是小三子嘛,别看他现在成大老板了,他小时候……’透着亲热与熟络,而现在的楼房不是,住一层恨不得都不知道邻居叫什么。这种胡同文化很珍贵,因为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如果消失了,很难找回来,甚至你想留些资料都很难,因为它很难梳理、总结,连图片都不能记录。”

对于改变区域环境的“基因”,引入什么样的“种子”项目,将影响着白塔寺地区的生态,华融金盈公司对此非常谨慎:“我们首先先明确了不引入什么。白塔寺区域改造的前提是避免过度商业化。因为尽管引入商业的经济效益最高,但它的侵略性和排他性很强,它一来了,会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打破原来居住区的平静和平衡。所以我们希望引入一些‘文化’基因,比如文创、设计、艺术类的,这些业态本身比较静,对胡同文化有认同感,融合性强,这样,才能与传统文化互相滋养,在现有生态基础上,生根、发芽。”
“‘种子项目’的构成也是分层次的,我们的重点是设计和文创,‘艺术’的气息不能太重,因为这种业态不太接地气。”王玉熙补充说,他希望这些“种子项目”实现后,这里还有浓浓的老北京韵味,在北京的文化地图上,将来有白塔寺的坐标,让大家在闲暇的时候,过来走走、感受一下儿。

从“点改造”到“线面提升”

“白塔寺再生计划”是对白塔寺区域院落、胡同、区域改造的系统工程,对于华融金盈公司来说,小院改造,仅仅是改造的一个个“点”,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对胡同和区域这些“线”和“面”的升级。

“目前,这个区域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胡同停车现象普遍;市政管线老化严重,基础设施管道规模偏小;院落基础设施配套也十分薄弱,其中有90%以上院落无院厕。”王玉熙介绍。

ty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根据他们的调查,华融金盈公司梳理了一个区域内28条胡同的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计划,包括对水电气暖等区域基础设施改造,以及对胡同街巷景观及电箱、电表、空调、檐口、绿化等设施进行更新,对胡同的墙面进行粉刷、路面进行铺装等,甚至还有社区文化建设的项目,对已经存在的景观小品、社区家具、社区标识进行重新整合,引导本地居民把旧物装置利用来形成本地独特的社区文化环境……

“这些工作,我们都在分步、分阶段地在做,包括架空线入地。但大家都知道,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难度很大,比如解决户厕和院厕问题,就遇到了技术难题。因为区域内的地势低,不论是阜内大街还是赵登禹路,路面都高于居民区,下水是靠自重力排水的,外面的城市主干道高,里面即使修了排水系统,水也排不出去,现在,我们正在技术攻关中。还有引入天然气问题,一部分胡同太窄,不具备施工条件,天燃气和电力管线是有施工安全半径的,太近了就不能施工。”

“尽管如此,到2020年,这里的基础设施和区域环境还是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和改观。大幅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届时,会吸引大量的年轻、活力人群进入,可以想象,这些人居住在这里,可以在院子里开PARTY,办活动,惬意的生活。人口结构变了,生态环境也会变。”对于未来,王玉熙充满了美好想象,人与人相熟的胡同文化也将继续传承。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李海霞

分享到

白塔寺街区更新 优雅的精致这样打造

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分会场开幕 记录老人在新时代里的小幸福

打通“最后50米” 北京白塔寺街区有了“一站式”物业中心

北京白塔寺有了首个胡同街区物业服务中心,小巷管家打通“最后50米”

中法合作试点白塔寺“429共享院”今天揭牌,明年免费开放

妙应寺:别名白塔寺老北京都熟 难想象清幽古寺曾是热闹庙会

北京白塔寺街区还原老城温暖 会客厅、老茶馆,重拾胡同情

北京北海白塔属喇嘛塔 玉泉山妙高塔源自密宗法

老年味重归白塔寺 茶汤盆盆糕等老北京小吃纷纷现身

老北京图集:十年前的白塔寺畔至羊肉胡同

白塔寺:700年变迁“京味儿”不变

北京四大庙会之一:记忆中的白塔寺庙会

本周四“双星伴月”,夜空将绽放“歪着嘴的笑脸”

文津楼:与北海琼岛隔水相映,是当年全国规模最大的图书馆

七夕正赶上出伏头一天,天文专家:今晚头顶最亮的就是织女星

55年前《人民日报》的一则读者来信 引出北京胡同改名旧事

本周日夜空将上演“火星合月”,南大西洋等地还可见月掩火星

“保卫华北”!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北京植物园樱桃沟红色纪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