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三代人中秋节折射时代变迁 下一代又是什么样?

2016-09-17 12:00 作者 TF006

又到中秋,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秋故事。奶奶出生于1935年,她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命运坎坷,终身劳碌,在未嫁给爷爷以前,中秋节对奶奶来说只是许多个平凡日子中的一天。

作者 卢素玉


ÖÐÇïÖ®Ò¹ ¾©Î÷ҹɫÃÀ

中秋之夜 李文明 摄

解放后爷爷把奶奶娶进门,爷爷有点文化,在公私合营的工厂当会计,这在当时算是比较体面的工作。听奶奶说,1950年代的一天,爷爷下班后兴冲冲地回到家,手里提着一个灯笼。爷爷告诉奶奶,他们老家中秋民间有燃灯的习俗,寓意合家团聚、同庆佳节,为此他特意买了一个灯笼。灯笼是用竹条扎的,竹条上糊着红纸,等到皓月当空时,爷爷把灯笼里的蜡烛点燃,用绳子将灯笼系于竹竿上,又将竹竿竖立在大门前,爷爷说这在老家俗称“竖中秋”。那时物质匮乏,家里舍不得买那么多蜡烛,灯笼在中秋当天晚上挂一会儿,等蜡烛灭了爷爷就把灯笼收起,留待来年再用。奶奶说虽然只是个廉价的灯笼,但它照亮了自己和爷爷在一起的每一个中秋,以后的中秋节,只要灯笼一点亮,她就充满了幸福感。到了1960年代,家里的物质生活有了改善,中秋时奶奶会用积攒下的面和糖给一家人做几个糖饼,中秋夜点上灯笼,一家人就坐在房前分糖饼吃,奶奶说,这甜美的一幕,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

母亲1977年参加工作。母亲所在的工厂从建厂到1980年代末,每年中秋节都会组织文体活动,活动结束后厂里还会给职工发放点福利。所谓文体活动不外乎是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猜谜语、趣味体育比赛等。母亲说那时物质并不丰富,大家最看重的是参加完活动后工厂发的福利。1970年代厂里中秋节福利发得最多的是白砂糖、芝麻糕,总值不超过三元钱;到了1980年代厂里中秋节发过果仁月饼、豆沙月饼、火腿月饼,有时还发代金券。有一年厂里效益好,母亲在中秋节得了一部随身听,惹得街坊们羡慕不已。母亲在国企工作了一辈子,她记忆中的中秋节虽单调但有人情味,还夹杂着工厂机器的轰鸣声。

我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大学毕业后我离开家人到异乡工作,而繁重的工作、短暂的假期、拥堵的交通也让我“回家过中秋”的想法变得遥远起来,但对家人的思念依然是我中秋节的“必修课”。虽然我已经五年没跟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了,但每年中秋我都能跟家人同看一个月亮,同吃一块月饼。我的办法是中秋节前买一个大月饼,切成两半,一半留给自己,另一半包好后快递回老家。等中秋之夜,我和家人就拿出各自的半块月饼,我打电话给父母,告诉父母现在你们吃的月饼我也在吃,我们吃的是同一块月饼,看的是同一个月亮,我们是在一起的。父母听了这话都很激动,他们心里明白,虽然相隔遥远,可我和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我家三代人的中秋节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也刻上了时代的印记,有时候我会“突发奇想”,当我的女儿慢慢长大,她那一代的中秋节会是什么样子呢?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北京:提前做好国庆节、中秋节假期疫情防控准备

国庆节中秋节放假连休8天!下次“双节同过”还要再等11年

“为赚钱我愿意”,韩国超6成工薪族中秋加班,结果加班费没跟上

北京中秋小长假众多商家“不打烊”,夜间消费居一线城市首位

经典赏析:今夜月同心 历代有关月亮的珍品墨迹(组图)

《红楼梦》中过中秋,这段小情节是曹雪芹留给读者的一个谜

3000兔儿爷奔中秋!北京东岳庙兔儿爷山又将如期与市民见面

老北京过中秋的“稀罕事儿” 团圆饼不是月饼吗?

中秋节北京各大公园将开展50项活动,请收好这份攻略!

中秋小长假高速通行不免费 北京多条地铁线延长运营时间

中秋节高速通行不免费,假期首日10时至12时迎出京高峰

四大名著中都有情节与中秋相关 却展现出“酸甜苦辣”四种滋味

大凉山“慢火车”成彝族老乡“致富车”,她见证了这24年的变化

“尾款人”、“秋天的奶茶”......2020汉语盘点,等你来“盘”!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