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娱乐艺评

《盗墓笔记》引原著书迷争议:从小说到电影更需要创新

2016-08-15 12:00 网络 admin

《盗墓笔记》上映后,如同一颗炸弹投进了沉闷的暑期电影市场,瞬间挑起了影迷之间各种争议。从人物设定到高潮情节再到两位男主角的感情戏,都遭到了来自原著书迷的一片恶评。但从影院普通观众的反馈上看,《盗墓笔记》在喜剧和探险元素上做足了效果。不少影评人也指出,电影创作不可能完全照搬小说。

作者 遐迩


Mtime.com

《盗墓笔记》

很有意思的是在电影网评中,不少小说忠实读者看了电影以后打的分比较低,而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看了电影以后却打分很高。原著“稻米”说,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盗墓片。南派三叔却说,我是最大的原著粉,从第一个字开始到最后一个字全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我很明白我写的东西是不是符合原著,其实这部电影完全符合原著。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完全符合原著”是不准确的,因为影片有奇幻,有了感情戏,“稻米”说“电影跟小说毫无关联”尽管有些夸张,但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小说《盗墓笔记》是类型小说,表现是盗墓。而改编成电影,需要更接近市场,为此南派三叔增加了奇幻和感情部分。从小说到电影,不是简单的改编,一切应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所以,要求改编忠于原著不是唯一的标准,也未必是最佳的标准。

小说和电影,分属不同的艺术类别,小说是语言艺术,电影是表演艺术。从小说到电影,是艺术的跨界,不是简单的照猫画虎式的改编,过于忠于原著能未必落到好,第一小说的内容电影未必都能表现出来,比如心理描写;第二艺术是反映现实,但未必要准确反映小说;第三艺术应高于生活,也应高于小说。应该说,《盗墓笔记》从小说到电影,由于是南派三叔执笔改编,所以,观众或读者的“心理落差”并不大,之所以还有这样那样的争议也属正常,因为从小说到电影本来就是不同的艺术,小说改编是“戴着镣铐跳舞”,即使是原著者改编也可能是“废力不讨好”。

从小说到电影更需要创新。影评人云飞扬说得好:“电影和原著一模一样,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南派三叔也曾感慨“改编永远是一种痛”。在我看来,改编还不如原创自由,可以天马行空。更重要的是,观众的眼光从来都是挑剔的。

电影《盗墓笔记》之所以受到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喜欢,是因为观众眼里没有“先入为主”的小说影子;“稻米”之所以对电影有意见,是因为小说《盗墓笔记》在他们心中已扎下了根,改编再怎么好观众都可能有意见。

电影有电影的艺术规律,小说只是其最初的一个脚本,从小说到电影需要创新精神,衡量电影好坏的标准不是小说,而是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把小说改编为电影,一是必须考虑观众的需求,二是必须遵从艺术规律,至于改编的小说只是一个参照体。在我看来,从小说到电影需要的创新精神,就是国内电影最需要的一种原创精神。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作者谈《向阳生长》:把战争、军营当作背景,直面生我养我的故乡

《此岸,彼岸》:将众多的人和事融进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中

如何让小说回到审美艺术的轨道?要注意不为写故事而写故事

毛姆在《寻欢作乐》中重绘女神 该情感自传系其最为得意喜爱之作

《暗室手册》勾勒出一个社会陷阱,流露科辛斯基漂泊隐痛

首次!《汪曾祺经典小说》以宣纸线装呈现

《牧马人》不仅是“老许要老婆”,背后还有更加残酷的问题

阿城:舌尖上的世俗智慧

记者作家程青:新闻止步处,文学开始了

“我眼中的川军”:《那一年,我们出川抗战》作者分享会

陈懋鼎:将《基督山伯爵》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

付秀莹写《他乡》寻找“她乡” 书中塑造了这样一位女孩

从绘本里学传统文化 《熊亮·中国绘本》年末上市

儿童歌剧《阿凡提》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在音乐里听传说

埃德加·斯诺和《红星照耀中国》:没有体验不足以谈远方

《红色护卫》打造最青春长征路

叶广芩“老舍之后京味文学领军人物” 看她笔下古都文化

古罗马遗迹 打捞记忆中那座“迷失的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