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娱乐艺评

胡军强势出演《人民公敌》 大幕一拉开观众就困惑了

2016-06-01 12:00 网络 张倩

下半场开始不久,我前方的一位观众拦下了一位工作人员,他指了下上方,工作人员则做了个安心的手势。虽然距离远我听不到他们短暂的交谈,但也大概能猜到谈话内容:“场灯怎么没有关?”“没错,这戏就是这样。”

hu_调整大小

胡军人艺版《人民公敌》

as_调整大小

胡军人艺版《人民公敌》

这是我在北京人艺看《人民公敌》时的一幕,实际上,观众这样的困惑从大幕拉开就已经产生,走上舞台的胡军环顾四周,指挥着灯光、舞美、音乐,他既是剧中的斯多克芒医生,也是舞台上的“导演”,他和黄志忠拿着台本,一边演戏一边纠正台词的表述方式:“再温柔一点”“再猛烈一些”。他的“夫人”登台了,上一秒他还沉浸在医生的角色中,下一秒他却猛然转身变成了“导演”:“上早了!”恍惚间,观众们似乎并不是坐在首都剧场里,而是坐在贴着“戏比天大”大字的人艺排练场内。

这样在不同身份之间“跳进”“跳出”的表演方式,在戏剧舞台上也并非新鲜事,但多以戏中戏的形式来呈现,固定的套路是一帮演员们在舞台上排演一出戏,而他们排演的过程和遭遇本身又是一部更有趣的戏剧。不过,很难将此次人艺版的《人民公敌》视为标准的戏中戏,众演员们虽然时而跳脱出角色变回演员本身,但“排练场”这个空间并没有产生另一层面的故事情节,短暂的调整之后,演员们很快又浸入了角色之中,继续完成《人民公敌》的故事。

这当然是“大导”林兆华的巧思之处,如何在形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又不破坏《人民公敌》这出经典戏剧的完整性。众所周知的是,易卜生的《人民公敌》是一个严肃的故事,斯多克芒医生在发现小镇温泉浴场项目存在污染问题后,坚持要揭露真相,他遭到了身为市长的哥哥、企业家、报社主编等人的背弃与阻拦,乃至受到不明真相的民众的斥责,成为“人民公敌”。原著中的斯多克芒医生是一个“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斗士,他的身上充满倔强也充满悲壮,他拒绝放弃真相也拒绝与一个虚伪的世界和解,这是《人民公敌》的精神所在,也是后来的改编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点。剧本中大量哲理性的分析与论辩,既考验了演员的水准,也考验着观众的耐心,如果原封不动地将那些冗长的陈述搬上舞台,并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在这种前提下,“排练式”的间歇性跳脱或可视为一种插科打诨,为严肃的剧情增添趣味性的作料。

如此我们便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黄志忠,他在影视剧中总是饰演冷峻、严苛、阴鸷的军人或政治人物形象,而在《人民公敌》的舞台上,他饰演的市长在胡军的“导演”下频频展现出喜剧的一面,两位中戏师兄弟的对手戏时而呈现出对口相声的幽默感,部分消解了原著中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整个上半场的表演因之显得愉悦而不沉闷。

下半场开场后,正如本文一开头所描述的那样,剧场的场灯并没有暗下来,这是为了配合舞台上“演讲现场”这个重场戏,站在讲台上的斯多克芒医生被孤独地围在中央,在他的背后没有一个支持者,而场灯不灭的理由或许在于,将现场观众也带入了演讲现场,斯多克芒的面前有几百位正襟而坐的观众,他们,或者确切地说,我们,是否能理解他的真诚与良知呢?如果说上半场频繁出现的打断让人有些跳戏,那么在下半场,这种打断明显减少了,演员们也扔下了手中的台本,戏剧回归到经典的情景之中。

此处,胡军以“超级演讲家”的姿态,将斯多克芒医生的委屈与愤怒,在层层铺垫中宣泄了出来。他用强烈的语调抨击着“可恶的多数派”“打着思想自由幌子的大多数人”,讽刺那些像“隔夜的腌猪肉、霉烂的火腿”一般“陈腐的真理”,大声讴歌“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独的人”。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想起胡军在影视剧中塑造的另一个经典形象、《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同样是浩然正气的铮铮汉子,同样遭到朋友的背叛、众人的唾弃,同样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即便付出多大的代价也不妥协、不低头。

作为一部社会问题剧,《人民公敌》在人艺复排的意义或许在于,纵使易卜生已经逝世110年,这个来自挪威的故事于今日之社会,依然有所镜鉴。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成长

分享到

北京今晚上演易卜生戏剧名作《人民公敌》 时代气息浓烈

北京人艺这戏能让人看懵圈儿 舞台上排练还是演排练?

北京人艺首演易卜生名著 胡军黄志忠主演《人民公敌》

从绘本里学传统文化 《熊亮·中国绘本》年末上市

儿童歌剧《阿凡提》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在音乐里听传说

埃德加·斯诺和《红星照耀中国》:没有体验不足以谈远方

《红色护卫》打造最青春长征路

叶广芩“老舍之后京味文学领军人物” 看她笔下古都文化

古罗马遗迹 打捞记忆中那座“迷失的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