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诗经》关雎背后竟有深意 揭秘传说中那个“好女人”是谁?

2016-05-20 12:00 网络 TF005

我先要告诉您的是,汉代人对释与我们差了十万八千里。在他们看来,这首诗写的不是爱情,而是周王后妃的高尚品德。整首诗的抒情主人公,也并不像今天那样解释为一个多情的男子,而被理解为周王的正妃。

作者:赵孟


2

1 那个“好女人”是谁?

我先要告诉您的是,汉代人对释与我们差了十万八千里。在他们看来,这首诗写的不是爱情,而是周王后妃的高尚品德。整首诗的抒情主人公,也并不像今天那样解释为一个多情的男子,而被理解为周王的正妃。

作为正宫娘娘,她每天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难不倒久经宫斗剧和都市爱情偶像剧考验的中国观众。许多人一定会说,那还用问吗,她老公身边一堆女人,她主要的工作当然是对付那些女人,就像打鼹鼠的游戏一样,拿个榔头,哪个鼹鼠敢冒头就把它敲死。具体来说,她需要想尽办法争宠、固宠,努力生儿子,并干掉别的女人及其儿子。要是活在今天,她不是跟踪老公,就是雇私家侦探去拍照,甚至会亲自大打出手去撕小三。

或许这是对的,但是汉代人不这么看。恰恰相反,他们眼中的这个后妃啊,每天就忙着帮老公找女人。因为老公操劳国事,实在太忙啦,这种找小蜜的后勤工作就应该由贤妻来承包。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翻译成:秀外慧中的好女子啊,真是君子的好伴侣。她就希望帮老公找到更多的窈窕淑女,来和她一起陪伴夫君,辅助他成就王业。而且她为了找到这种淑女,真是操碎了心,哎呦,那个“寤寐求之”哟,那个“辗转反侧”哟,上穷碧落下黄泉,求不到淑女,简直就要活不下去了。而且,人家为老公求女,并不完全看重美色,主要还是看重品德与才能。她也绝对不会伤害那些淑女。你完全不必担心她搞引蛇出洞那一套阴谋诡计。她毫不嫉妒,大公无私,甜蜜地与这些自己召来的淑女一起服侍丈夫、辅佐君王,资源共享,合作双赢。

2 你在逗我?汉代人真的是这么说的吗?

怎么样,面对如此高尚的圣母,您现在是不是特别为自己思想意识水平的低下而羞愧难当?可能您还不死心,要问一问:你在逗我?汉代人真的是这么说的吗?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原文。《毛诗大序》是这样总结作意的:“《关雎》,后妃之德也。……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这种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当然不是。

据说《诗经》是由孔子编订成书的。对于《关雎》一篇,他有专门的论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他似乎并没有把这首诗和“后妃之德”联系起来。您只要仔细核对一下,就会发现前面所引的《毛诗大序》中的句子,其实是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几个字拆开来,塞进一些别的词句,就弄出了那几句文法不甚通顺的别别扭扭的话来了。这两段话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孔子所论述的,是《关雎》符合他心目中“中和”的美学标准,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一切都是有节制的。而汉儒像变形金刚一般搞了一番炫人耳目的拆卸组合之后,却是要论证“后妃之德”了。

孔子对整个《诗经》,有一个总体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诗经》的思想是纯正无邪的。但是,如果一上来第一篇就是一首爱情诗,许多视政治教化理念为生命的儒家经师很难接受。爱情诗,而且是这么深刻的男女相思,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有点像张艺谋电影《有话好好说》里面的台词:“安红,饿想你,饿想你想得想睡觉!”这怎么会“无邪”呢?所以,这些学者认为,孔子把《关雎》放在《诗经》第一篇一定不是为了诲淫诲盗,一定是要宣扬“思无邪”,是有深意的。于是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探索的解读史这样政教意义,可能经过非止一代人的艰苦努力,最终搞出了“后妃之德”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学说出来。

3 终于成了“爱情诗”

当然,汉朝人也不止毛《诗》学派这么一个说法,比如韩《诗》学派就认为《关雎》是讽刺当时的统治者行为没有法度的。但是后来在学界占了上风的是毛《诗》学派,其影响一直很大。直到宋朝朱熹的《诗集传》,才修正了毛《诗》系统的这一套说法。朱熹认为《关雎》不是赞美后妃不嫉妒之德,而是周文王的宫人赞美新嫁过来的正妃太姒。“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德,故作是诗。”则诗中的“淑女”,指的就是太姒了,认为她是周文王的好配偶。

此后,新说不断涌现,除去各种奇葩的政治美刺说,终于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歌咏新婚的了,如清朝的方玉润。这是一大进步。真正把它理解为纯粹的爱情诗,则已经是现代的事情了。

通过对《关雎》的解读史这样一个小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意识形态的一个侧面。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一夫多妻制是天经地义的,女子不嫉妒被儒家学者得意扬扬地宣传为美德。在当时一本正经地吹嘘的东西,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不近人情乃至荒谬绝伦。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意识形态常换常新。但可叹的是,在今天许多文艺作品中,仍然对这种蔑视女性的一夫多妻制津津乐道,并且仍然受到万众追捧。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