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多位专家学者考证中国戏曲起源 竟然在丰台附近?

2016-04-27 12:00 网络 TF005

2016年4月27日讯,北京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丰台区因为汇集了众多的专业院团和戏曲学校,更是被称为“梨园之乡”。平时,各类剧种的演出丰富,聚集了大批发烧友。每逢春节庙会,庆典假日,在丰台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民间戏剧社团载歌载舞。老百姓对戏曲文化也是相当热衷,大人小孩都能唱上两句。

合肥园戏曲表演

合肥园戏曲表演

近年来,丰台区提出要建设中国戏曲文化中心,展示的“戏曲博物馆”正在积极筹建,北京文化周也将在今年“五一”期间在北京园博园上演。为什么丰台区有如此浓厚的戏曲氛围?大批专业院团为何汇集于此?日前,有专家学者考证,丰台一带作为金中都主要遗址的所在地,应是金院本,也就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此种说法,使不少人对丰台历史渊源,才使发生了浓厚兴趣。

中国戏曲起源于金元杂剧

关于中国戏曲文化的起源,目前最权威的说法出自于王国维先生的考证。著名昆曲专家、国家一级导演丛兆桓先生表示,王国维在《戏曲考源》开篇首句就指出:“楚词之作,《沧浪》、《风云》二歌先之,诗余之兴,齐梁小乐府先之,独戏曲一体,崛起于金元之间……”,明确指出戏曲起源于金元杂剧。

杂剧,最早出现在唐朝,两宋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它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体裁大多一本四折。两宋“杂剧”到了金始有“院本”之名,它是宋杂剧在北方金国直接发展为一种供“行院”(指民间演出组织)演出的院本。“金院本”的内容、形式、角色以及“务在滑稽”的艺术特点,与宋杂剧一脉相承,在北方的金国相当流行。

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而且元杂剧在金院本角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逐渐演变为的戏曲分行。

“正是金院本催生出了辉煌灿烂的元杂剧,诞生了关汉卿等一大批灿若星辰的伟大剧作家,把中国戏剧推上了一个高峰,可以说,金院本是中国戏剧发源的基石。”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谢柏梁告诉记者。

谢教授表示,金院本保留下来大量剧目名录,据统计有706个,从中可以推测出人物、故事和情节相当丰富,但非常可惜的是,至今没有留下一个剧本,这在戏剧历史研究领域几乎成了一个谜,“我们非常期待有新的考古发现能够找到金院本的完整剧本。”

据史料记载,金代的戏剧演出繁盛,如上元观灯,京师结彩山、搭棚台,集妓乐杂剧与歌舞百戏,中都市民竞相观看,热闹非凡。而当时金中都的所在地,便是今天年北京西南部包括丰台区能够吸引这么多的专业院团和学校,成为戏曲艺术人才的摇篮,“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区还是很少见的,例如建在所在的一片区域。

丰台保留金中都大量遗址

著名考古学者齐心指出,丰台区的北京京剧院,是千人以上的大剧团,是中国曾是金中都所在地,卢沟桥、辽金城垣等金中都的重要遗迹都。金中都是金代文化的中心,戏曲界最大的剧团,这样的规模世界罕见。此外还有起源于金代,可以说,文化的发祥地。

1153年,完颜亮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正式迁都燕京(今),并将其定名为中都大兴府,开启了北京市曲剧团,北京评剧院成为王朝都城之肇始。至此,一个掌控华夏半壁江山的金王朝于中国北方崛起,书写了一段短暂而辉煌的历史传奇。

虽然金中都是以辽燕京城为基础而建立的,但从规模上看,已经远远超过燕京城。清代官书《日下旧闻考·宫室》载,金中都“宫阙壮丽,延亘阡陌,上切霄汉,虽秦阿房(宫)、汉建章(宫),不过如是。”从城墙遗迹来看,中都城占据北京城西南,以宫室为正中,外围依次设皇城、外城,使整体格局呈一个层层嵌套的“回”字形,体现了统治者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岁月流转,中都城昔日繁华已不再,但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城垣西南残段,还在故地驻守,使人们得以对中都盛景略窥一二。如今只有丰台区还保留着三段金中都城墙的遗迹。

凤凰嘴村南和马连道附近的地面上,尚保存有南垣和西垣的夯土残壁。墙体残高3米,绵亘约百余米,墙南面的水渠应为金代护城河遗迹。右安门外玉林小区在施工时,发现了金中都城墙水关遗址,引起了轰动,今天已辟为博物馆,供人们凭吊金中都城垣遗存。

包括丰台大部分地区在内的金中都,开启了中国戏剧的繁荣时代,发展到元杂剧则到达了辉煌顶峰。“元大都时期的北京,已经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中心,这个地位,从元开始,到明、清、民国、当代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其中宫廷皇家戏剧和服务于皇族的艺人大多集中于颐和园为中心的城北,而代表北京特色,深受老百姓喜欢的民间戏曲则集中在城南,关汉卿等大批戏剧家都是生活在城南,靠市井文化的滋养写出不朽的剧作剧种和表示,随着清朝结束,皇族没落,北京的戏曲文化中心一直在南移,为什么解放后那么多大、戏曲学校都不约而同建在丰台,“看似巧合,这实际上是历史、习俗和文化惯性决定的。”

他回忆起中国戏曲学院当年搬迁选址,有海淀和丰台连个选择,“当时院里不少人说,戏曲文化的中心是在北京南边,咱不能往北搬,于是最后还是搬到丰台了。”

剧团戏校汇集成就梨园之乡

也许正是如此深厚的戏曲文化历史渊源,才使今天丰台区能够吸引这么多的专业院团和学校,成为戏曲艺术人才的摇篮,“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区还是很少见的,例如建在丰台区的北京京剧院,是千人以上的大剧团,是中国戏曲界最大的剧团,这样的规模世界罕见。此外还有北京市曲剧团,北京评剧院都是代表北京特色,深受老百姓喜欢的剧种和剧团。”谢柏梁教授说。

除了专业剧团,北京人都知道,两大戏校也都在丰台。坐落于丰台区的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是北京地区唯一的戏曲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两家戏曲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戏曲专业人才。正因为此,“梨园之乡”的美称才不胫而走。

丰台区还有一组统计数字让人惊叹,其戏曲文化“家底儿”之厚可见一斑。全区戏曲文化院团共有专业人员约1250人,当中有各流派的知名优秀表演艺术家、当红名角和后起新秀。其中,教授以及正高职称约110人,副教授以及副高职称约190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2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7人。“确实人才济济!”谢柏梁教授感叹。

深厚的戏曲文化传统使丰台区群众戏曲活动也非常丰富。全区群众戏曲文艺团队60余支,如马家堡街道的“和韵京剧团”、东高地街道的“长虹京剧团”、卢沟桥乡的“小井村隆韵戏社”;70多个社区的居民学会了戏曲健身操,常年坚持活动的有3000多人;“戏曲进社区(村)”活动先后共吸引了23万居民和戏曲爱好者参与;万芳亭公园修建了全市第一个戏曲主题广场。

从金元到当代,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丰台区目前正在发掘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使“梨园之乡”能够重现戏曲的辉煌时代。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家电汽车都能“收”!丰台有个全能“再生回收舱”

北京丰台将推出文旅资源电子地图,实现“一图在手,游遍丰台”

丰台66个失管小区有人管了,15个街道预计9月初将陆续开工

丰台区医保局助力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急)诊直接结算

4条定制路线,沉浸式消费休闲!丰台消费季今天全面重启

丰台东铁匠营街道16小区成立物管会

丰台394个社区村全面启动夏季周末大扫除

北京丰台芳城园三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复工复产,8月底亮相

北京:昨天2例新增新冠确诊均在丰台,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

丰台近70个采样点一起开工,一组医护人员单小时可采样300人

因疫情防控工作中失职失责,丰台3名干部被处分

受疫情影响,丰台部分景区暂时关闭、暂停演出,园博园等地限流

大凉山“慢火车”成彝族老乡“致富车”,她见证了这24年的变化

“尾款人”、“秋天的奶茶”......2020汉语盘点,等你来“盘”!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