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平凡的世界电视剧触动北漂两代人 情节成真实人生经历(图)

2015-03-23 10:39 网络 admin

2015年3月23日  《平凡的世界》耗尽了路遥先生的心血,近三十年间曾带给无数青年人热血向前的动力,以一种不太显眼又让人无法忽视的状态伴随着“60后”、“70后”,甚至是“80后”、“90后”度过他们的青年时光。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没有创造收视热潮,却不经意间触动了一个家庭两代人的记忆。

人民大~1

纪晴KI~1

纪衡(化名),“60后”,出生于河北省东南部农村,他的女儿纪晴(化名)1990年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出生。父女俩都是《平凡的世界》的读者,如今同为北京城里的新移民。那本《平凡的世界》一直在他们的记忆深处,不经常被想起,却永远不会忘记。

“那个时候比孙少平还穷还苦”

2月26日,正月初八。纪衡一家三口吃过晚饭,坐在电视机旁等待着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首播。第一集开始,主人公孙少平在午饭时间远远躲开,连五毛钱一份的“丙菜”都买不起,等操场上空无一人时才跑过去,在冰天雪地里拿起两个黑馍馍、舀剩菜汤。这场戏还没演完,纪衡已经心绪难平,坐在一旁的女儿纪晴甚至觉得父亲激动得眼眶都红了“像是要心疼得掉眼泪”。

这一刻,纪晴尚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与《平凡的世界》之间的故事。直到当天的剧集播送完,纪衡才对妻女说起当年那个在火车上看书的自己。纪衡已经

说不清买下那套《平凡的世界》是哪一年,“可能是路遥刚刚得了文学奖、这小说正火的时候”。当时他“到外地出差”,机缘巧合看到了《平凡的世界》这套书,“可能是最早的那一版,三本装,路遥文集里的”。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一直响着,周围人们的说笑声也此起彼伏,纪衡却一下坠入了书中的世界,“在火车上看哭了,坐在对面的人一直看我”。

1965年,纪衡出生在河北省东南部农村,一路艰苦求学,考上省会石家庄的大学。“当时的年纪跟书里少平的妹妹兰香差不多,书里的兰香也是从农村成长起来,后来考大学出来,经历上跟她比较像。”仅仅是书的第一章,就给纪衡带来的强烈的情感冲击:“少平上高中的时候,因为家里很穷,他吃不起别人吃的白面馍、黄面馍,也吃不起别人吃的菜,只能吃最差的黑面馍,因为他非常强烈的自尊心,就等所有人都吃完才去。”这让他想起了自己成长的环境,“真的很苦”,想到了自己上高中的生活,“那个时候比孙少平还穷,还苦”。

同样的情节,不同的表现方式,时隔20多年,依然让纪衡“一下想起以前”。直到今年《平凡的世界》同名电视剧开播,纪衡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收看,这份记忆才被他提起。少年时期在社会底层生活的经历,那份对于穷苦、饥饿的记忆,在一家三口里只有纪衡自己真切地体会过——考上大学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先是得到了一份在北京的工作,随后为了追随爱情,放弃北京的工作和生活回到石家庄,这才有了现在的三口之家。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不同的生活”

纪晴第一次接触《平凡的世界》是因为她父亲。那时纪晴上初中,“大概十三四岁”,因为生病输液,纪晴躺在床上不能动。“当时我爸陪着我,小时候他老给我讲故事,我就跟他说给我讲故事吧,然后他说‘没什么故事讲,要不给你念一段书吧’。”

纪晴同意了“念书”的提议。她看着父亲站起来,走到书柜前,拿了一本书后走回到自己床边。在她记忆里,书柜一人多高,“能放三排书,是我们家自己打的书柜,木头的,不带玻璃门。”书柜上大部分是纪衡的专业书,然后就是纪衡买回家的各种文学作品。纪衡拿在手里要给女儿念的正是《平凡的世界》。

“他坐下来,念的时候情绪就有点儿激动了。”纪晴明显感觉到了父亲的激动,但当时的她很诧异,“我没法理解为什么”。纪衡念了三段,实在念不下去,拿着书走开了。

纪晴没追问原因,而是选择通读原著。“其实当时我也没听出来什么关键内容,只是知道是学生们下课了,大家去打饭,没听出来什么别的东西,所以等我病好了之后就开始看原著。”这部小说很长,上初中的纪晴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看完,“那个时候对书的消化程度没有成年人那么强,看完《平凡的世界》,我没像我爸那样有共鸣,毕竟我没有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反而是书里的农村生活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印象很深,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世界,农村人生活被写得很细致,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在我看来很有意思。”

直到现在,每年春节纪晴都会跟父母一起回到河北农村纪衡的老家过春节,“他有乡土情结”,“要是没有我爸,没有他少年、青年时一直那么努力,可能我的出生地不会是城市,会跟他一样出生在农村。”

“潜移默化地让我喜欢读书”

《平凡的世界》对纪晴的影响,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潜移默化的,没有特别精确地跟生活或者我的哪个性格特点直接挂钩起来,不是‘因为所以’这种简单的关系”。

18岁之前,纪晴的生活很简单,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连出门上学都是坐公交车。“可以说我的世界,在那个时候只有看书,我对世界没有认识,全都靠书,《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也是看书,看很多的书,这个给我的影响很大,就是读书。”

在所有同龄人都忙着复习、准备考试的时候,纪晴从来没放弃过“看闲书”。甚至,她把《平凡的世界》推荐给了自己的一位同学。“以前也推荐给其他同学,他们不看,可能因为他们在城市里长大,不喜欢这类内容吧,当时我们班上有个同学,从农村长大到城里读书,非常刻苦,人很踏实,我觉得可能他会喜欢这书。”纪晴把自己的书借给了这位同学,几天之后,那位同学告诉她:“这本书太好了!”

至于这本书究竟对同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纪晴说她也不知道,“只知道后来这同学考上了南方一所很好的大学,然后就在那边定居、工作,走出了农村,挺好。”

原本,纪晴希望成为一名教师,“从小就想当老师,特别想”,但高考分数不够,志愿掉档,她只好学了与食品相关的专业,现在在北京做质检工作。“也挺好,因为我也挺喜欢吃的,也不算失落。”这种对于生活的坚持和乐观,她会腼腆地承认“可能跟《平凡的世界》里有点像”。

事实上,像纪晴这样读过《平凡的世界》的人已经不多。“80后”小周,在上大学的时候由于老师的推荐读完整部作品,最终的印象是“无感、没啥”。另外一名“80后”小徐说,“虽然我也是小镇青年,但不觉得这小说有多好,觉得开头太啰嗦,硬逼着自己看完前面,才能进入到后面的情节里。”

连纪晴都觉得,在现在的青年人里,《平凡的世界》的读者不多:“我推荐给同学,没人看,推荐给男朋友,他也看不下去”,“可我觉得,这本书传达的向上的情怀、正能量,真的值得传承。”在她的Kindle里,一直存着一份电子版《平凡的世界》,“坐地铁的时候就会看”。

“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带入感”

“这部作品是1980年代一部非常特殊的作品,它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现在,一直在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这是一个特别的现象。”对于《平凡的世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如此评论。“中国文学在1980年代以前,纯文学和通俗文学没有区分开,《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在这一阶段的最后时期出现的。”

事实上,《平凡的世界》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文学潮流。或许正因这个“不合潮流”的特点,《平凡的世界》才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持续的影响力。张颐武认为,《平凡的世界》特殊之处在于,“它与当时出现的写农村、写社会的作品不同,并没有要讲政治观念等这种很强的主导性,也没有像其他写计划经济时代的小说那样要反思计划经济,它没有这套观念,而是讲年轻人个人成长过程中感到的困扰、讲他们在社会底层挣扎的生活,它关注的是人性,这是很真切的,很震撼人心。”

《平凡的世界》以一种不太显眼又让人无法忽视的状态伴随着“60后”、“70后”、甚至是“80后”度过他们的青年时光。“这部小说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带入感。”张颐武评论道:“这部书对于以前和现在三四线城市、小城镇的年轻人有一种很大的激励作用,他们想要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开拓自己的生活,对于出身三四线城市的大学生来说也是这样,《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孙少安的故事会让他们感同身受,让人有一种带入感;而它的影响这些年来一直有,说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城乡差别、大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社会差距大,个体的地位的差距、社会生存的差距,个体在挣扎中所表现的那种力量是很鼓舞人心的,这个群体的共鸣感会最强。”

同时,张颐武认为“它已经到了流行的末期”,《平凡的世界》所描写的社会状态“是中产阶级社会还没形成、青年要往中产阶级奋斗、挣扎,现在中产阶级基本上唾手可得了”,“三四线城市的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高等教育原来所具有的收入溢价的优势现在也降低了,小城镇、三四线城市青年们感到的差距更多的是在文化方面,而不是经济方面”,“这本小说的文学史意义和特定时代价值已经凸现”。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习楠

分享到

“国庆七十年·京城瞬间”地坛庙会话家常 民生情怀注解伟大时代

使用12项调查措施保持惩腐高压态势 北京两级监委已经留置61人

北京西城区为老旧小区更换39部电梯:困扰居民十几年的心病解除了

北京东城城管今天拆除14处自建房

北京地铁13号线五道口拥堵问题解决:“小手术”后大变样

政府办事大厅服务柜台该多高?标准答案:80厘米

北京“万能”便民服务中心对外开放:一个独特之处吸引市民注意

十亿元共享单车押金未退 中消协:预授权制“冻结”押金防挪用

北京最新天气预报:明天空气转差 后天北风再来

朝阳区小鲁店村有了集中充电车棚 电动车不进村居民更安全

小偷两度光顾张仪村路 盗走数万元财务仍未落网

《美在雅安》获纽约电影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大奖”

小雪至,雪已先来,天气将会如何变化?

北京“健康宝”上线老幼健康码助查询功能,这样操作

室温不能降!北京重点小区如投诉上升将约谈供热方

初雪已至,多图直击白雪下的北京城

北京“随手拍”已录入15万笔交通违法行为

提醒!首都机场已取消航班118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