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观点

北京老旧小区改造样本调查,“接诉即办” 解“急难愁盼”

2021-09-30 16:36 北京晚报 TF017

一场雨过后,天坛街道昭亨社区的居民不再担心院子里到处是水,八宝山街道四季园社区的居民也不怕踩一脚泥。今年完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让这些看得见的地方颜值提升,还将许多看不见的旧疾隐患彻底根除。不断推进的基层治理正破解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给群众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昭亨雅苑改造后的小花园

环境改观

楼里楼外全面“换装”

数十年来,家住天坛公园南门东侧的刘杰眼看着曾经光鲜的院子日渐破败,心中满是无奈。

提起小区旧貌,居民封维芳也唏嘘不已,“门口全是荒草,地上坑洼不平,院子里到处堆满杂物。”

作为东城区第一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天坛街道永内东街东小区在今年完成改造后,有了新名字。


昭亨雅苑居民使用充电柜

“天坛南门是昭亨门,居民就给小区起名‘昭亨雅苑’,社区就叫‘昭亨社区’。”据昭亨社区党委书记王焘介绍,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再加上此前没有物业管理,存在环境脏乱等情况。

针对居民反映集中的诉求,小区在街道的支持下开始了“换装”行动,并引入崇华物业作为“大管家”。

楼道内,密密麻麻的“牛皮癣”小广告被一个个清理掉,墙面重新粉刷,楼梯扶手换上了冬天不会冰手的木质材料。曾经像蜘蛛网一样悬在半空中的电线、网线经过梳理全部入槽,几乎实现“隐身”。楼门外,灰色与白色相间的外立面古朴大气,拓宽铺装后的路面宽敞平整。

“小区里老人较多,施工的时候专门把马路牙子和地面之间的高差给抹平了,这样方便推轮椅,走路也不容易绊倒。”改造前后,物业经理王冬梅没少征求居民的意见。

除了这些显性工程以外,小区还做了不少隐形工程。“化粪池平时看不到,但关系到家家户户的使用。我们发现旧的容量不够,管道也出现下沉,因此更换了容量更大的化粪池,材料从原来的水泥砖砌改成密封性更好的玻璃钢,管道则采用高分子材料。”

作为施工单位负责人,王羽深知过程艰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居民看到天天挖沟,难免会有意见,好在居委会做了大量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精细治理

服务收费灵活实惠

看到小区旧貌换新颜,刘杰打心底里高兴。“之前10号楼前面这块空地上乱糟糟一片,现在收拾得干净利落,旁边还围着花箱,种上花草,每天都有小孩儿在里边玩,人车分流很安全。”

说到车,封维芳也颇有感触。“过去小区里的犄角旮旯塞满了车,停得横七竖八,把路都给堵上了。后来物业统一划了车位,秩序好多了。”

王焘谈到,之前因为小区不收停车费,经常会有去天坛公园的游客把车开进来,挤占居民的停车位。“现在既然收费,就得分门别类,而非简单‘一刀切’。”

经过多方论证,小区对固定车位每月收费200元,不固定车位每月收费150元。“如果是子女周末来看老人,还会给办亲情号,第1小时不收钱,之后每小时1块钱。至于其他非本小区车辆,则要参照天坛南门停车场每小时10块钱的标准,以此减少不必要的长期停留。”

规范停车之余,小区在改造时还增设了便民自助洗车站。“有清水也有泡沫,还有吸尘器,操作起来很方便。”王冬梅告诉记者,洗车收费也有不同模式,充分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包月的话,每月只要38元。按时间计费的话,每分钟也就1元。”

价格同样实惠的,还有两个多月前为小区电动自行车主安装的智能充电柜。“街道负责出资引进,物业负责宣传管理,居民接受度很高。”充电柜刚启用时,王冬梅总会在附近守着,手把手地教居民操作方法,“这种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也省得下雨天充电不安全。”

刘杰正是充电柜的忠实用户。她拿出手机,扫描充电柜上的二维码,选择其中的空柜,相应柜门便自动打开。“里面有插座,把电池放进去充上就行。还有防爆措施,安全上也有保障。每小时才两毛钱,我用了一个半月,10块钱还没花完呢!”

根除隐患

打通小院“毛细血管”

在八宝山街道四季园社区,围绕62至64号楼展开的一场大改造也为居民解决了不少“心头大患”。


四季园社区休闲平台旁重新施划了车位

今年汛期北京降雨频繁,哪怕入秋也时常阴雨连绵。若是搁在以往,这里的居民们出门免不了溅上一脚泥。雨量稍微大点儿,“就得蹚着走了”。而数月前,小院地下近500米长的污水管道全部进行了更换,还增设了雨水沟渠。

“就像给心脑血管病人动了一场大手术,‘旧疾’彻底解决了!”四季园社区副主任刘云甫介绍,62至64号楼建于1987年,共有400余户居民。小院地势低洼,每逢降雨,水便会从西向东流入院内。由于年代久远,院内没有设置雨污分流系统,各种“水”的排放全靠口径仅100毫米的污水管道。“其他季节还好,到了夏季雨水多,排污管道老化,堵塞严重,甚至会发生污水倒灌入自来水井的现象。”

以往一旦出现污水倒灌,社区只能立即联系相关单位抽污水,但隐患始终未能根除。为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响应居民诉求,街道、社区积极“吹哨”区城管委、北京排水集团、物业等相关部门,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协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改动的地方很多,比预想的工程量大。方案改了好几版,最终决定对老旧管线进行更换,力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刘云甫回忆,工程于5月底动工,将院里原本的旧管道全部挖坑起出,换为口径300毫米的新管道,并新挖了雨水沟渠,实现雨污分流。施工期间,为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工作人员采用精细化作业方式,从西侧大门开始逐步向东推进,“每完成30米左右进度,就把这片区域重新铺好,让大家能够通行,然后再挖下一区域,始终把施工范围控制在最小。”

此外,考虑到此前一楼居民家中经常堵塞、冒污水,不少人会自行改造一个小管子用来排污。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将居民家中的管道进行延长,直接接入主管道,从源头上解决排污问题。

空间重生

废弃荒地重新激活

地下管网更换一新,带给居民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如何将更多地上空间唤醒?成了小区面临的新挑战。


四季园社区重新铺设的排水沟渠

在62至64号楼院内中心位置,有一处长方形休闲平台,整体比地面高出近半米,占地比较大。重新换管道、增设雨水沟渠等,势必要缩减休闲平台的面积,居民们能同意吗?

真正动工前,社区充分发挥“老街坊”议事厅共治共享共议的作用,挨家挨户征集居民意见,大家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都很支持。最终休闲平台以原有的亭子作为核心参照物,将长宽都向内缩减了数米,筑起新的台子边缘,并修建了进出休闲平台的无障碍通道。雨水沟渠则沿新平台底部地面设置了一圈儿,建设起强大的排水系统。

虽然平台面积缩小了,但车辆由此得以改变停放的方式,由原来与平台平行、首尾相接,调整为与平台垂直的方向,这样整个院里的车位多出来二十余个。经过重新施划车位,居民们进院停车更加顺畅、方便,院内的整体秩序也更好了。

施工过程中,社区还发现62号楼后的绿地杂草丛生,征求居民意见后也一并进行了改造提升。“因为院里的楼涉及多个单位和物业,公共区域的景观平时无人打理,久而久之就成了荒地,夏天蚊虫很多,几乎‘站不住脚’。”刘云甫介绍,如今绿地的大部分面积被改为硬化路面,铺设透水砖、增设休闲座椅及健身步道。“改造后,已经有不少居民过去,还有打太极的,公共空间重新被激活。”

(原标题:老旧小区改造样本调查——“接诉即办” 解“急难愁盼”)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宗媛媛 魏婧

张存 制图

流程编辑:u010

分享到

国际化大都市不能没有小店!在北京寻一家小馆,品千滋百味

有些景观为何“冒傻气”,“齐刷刷”为啥不好看?

有了沪深交易所,为什么还要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

全国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规模达3085万人

走私这种珍贵动物制品被判10年!法院详解案件争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