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封面

体育是学习的魔障差生升学的途径? 体育与教育必须打通

2014-11-18 16:27 网络 TF001

2014年11月20日讯,大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最要之事为运动。”体育教育是健全人格的首要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被视为常态,但在中国体育教育却一度远离了教育的中心。眼下的孩子,除了因教育中体育缺失造成的体质下降,另一方面心理也不健全,体育缺失造成孩子身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健康、亚健康。体育回归教育的话题近些年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几次下文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北京市先行一步,北京市教委要求北京各区县、学校可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学后,必须安排课外活动的教学环节。

2

体育与教育是必须打通的任督二脉

“相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健康人格工程教育已经有些晚了。”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张汉湘说,“欧洲国家早在工业化初期就已经提出了人格教育的理念,当时还列出了18条标准。人格工程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对每一个青少年,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

什么是儿童健康人格?中国教育学界归纳为三对关系,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儿童与自我主要指自我接纳、自信、自立、自律等。儿童与社会主要指对他人的理解与共情、合作与支持、对社群的认同与融合、责任与贡献等。儿童与自然主要指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关怀与保护等。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内涵界定为自我适应能力、人际适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三个维度。在研究中又进一步细化为自知、自信、自控、共情、沟通、合作、守规、应变、抗压这9个方面。

被妖魔化的中国体育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要摆脱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把杜威的话倒过来,即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提倡“生活教育”,要求学生向社会和生活学习,在活动中学习。无论是外国教育家,还是中国教育家,都提出在生活中教育青少年,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对于中国青少年来说,课堂外的教育被边缘化,典型的是体育课,在各所学校都是靠边站。体育课经常被缩减,体育老师的地位排在各学科之后。教育中的体育被边缘化,体育中的教育又被妖魔化。多年以前,前国家体操队队员张尚武的人生经历,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大运会冠军,沦落为小偷被拘,再到街头卖艺,张尚武的案例虽然比较极端,但也代表了一个群体,令人们再度思考体育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中国儿童中心体育老师姜天赐说:“我们的体育是什么呢,体育是三从一大的高强度训练、体育是影响文化学习的魔障、体育是差生升学的救命稻草。我们的体育是矛盾的,一边是奥运会上被神一般的崇拜,一边是生活中被妖魔化的对待。所以随着奥运的一路高歌猛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初衷也渐行渐远。国人的体质下降,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尤其明显。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儿童被肥胖困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集会、在军训中因体力不支而晕倒,我们也似乎也是在这时候才惊觉问题原来已经如此严重。难道我们从来不曾察觉问题,从来没有探索解决的办法吗?”

体育人才应该在教育系统中培养

从历史根源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崇文不尚武。上个世纪70年代末高考恢复后,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制度设计让中小学乃至学前教育,都变成为了高考服务,青少年被培训为考试机器,而不是人格健康的孩子,以及未来可用之才。尤其是体育教育的缺失,让中国青少年体质急剧下降。近十年来与近邻韩日青少年体质对比,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始终落于下风,直到近几年来,这种下滑趋势才得以减速。另一方面,中国青少年不仅仅是体质下降,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也正在成为显性问题,而受到社会关注。越来越多的问题少年,经常主打头条新闻的青少年案件,日益刺激人们的心灵。

中国的孩子怎么了?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其实,这个问题,应该置换为,中国的教育怎么了?日前,在南京落幕的青奥会上,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谈到了体育与教育的问题, 他说:“一个孩子从学校出来,与熟悉或不熟悉的同龄人打篮球,需要很多人际交流技巧,比如怎样去阅读别人的肢体语言、怎样去控制自己的肢体语言,怎样与别人交流合作取得胜利等,这些是没有办法通过文字和口口相传去教的,必须要去体验,而我们就是要创造这样的环境让他们去体验。一个人的时间只有24小时,学校的压力不减低,我们始终没有办法做更多的工作。体育回归教育是一个不可逆、而且必须的历史进程,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一阶段都追求最大的成果,所谓舍得,先有舍再有得。”教育中体育缺失,让孩子得不到身心健康、健全的教育体验。体育中的教育缺失,培养出许多畸形的体育人才。刚刚结束的亚运会上,中国三大球,颗粒无收。恰恰说明的是体育中,教育的缺失。中国三大球的现状说明,仅仅依靠体育系统以及体育界培养的人才,已经难以支持三大球在国际上竞争,体育人才培养必须进入教育系统,才能获得三大球国家队金字塔的塔基。

体育、教育,这任督二脉,何时才能打通?作为一个第三方人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殷切期盼是:“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更为严重。体育回国教育,对于中国,正当其时。”

经典案例

伊顿公校:运动第一,学习第二

威灵顿公爵曾说过“滑铁卢战役取胜于伊顿公学的运动场上”。近600年来,那些11岁的小男孩们走进伊顿,几年的摸爬滚打,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识、体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成长。18岁离开伊顿时,穿西装是绅士,穿军装是猛士。

作为英国贵族男校之翘楚,伊顿公学奉行的是最为传统的英式绅士教育。指导伊顿公学办学的教育理念是“绅士教育”,“绅士教育”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有健强体魄,德行、智慧、礼仪及学问集一身的实业家(学者),为了培养这些品质,体育运动成为伊顿的首选。英国普通中学的课程,在伊顿公学只用二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学完。剩下的时间,学生被要求学习各类贵族运动,比如英国人热衷的马球、赛艇、击剑等。伊顿公学对体育高度重视,甚至发展出了这样一句口号:“运动第一,学习第二”。这不能简单理解为“男校”的特色,事实上,伊顿公学注重的是其背后的精神塑造作用,正所谓“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这也不是一句口号,这就是一个学校的规则。

伊顿公学的体之教育,历史悠久而独特。1841年,在伊顿公学第一次出现了11人制足球比赛,这是因为当时学校的每套宿舍住10名学生和1位教师,课后,宿舍间经常进行足球比赛,最终形成了11人对11人的赛制。1860年,伊顿公学制定了最早的现代曲棍球规则,15年后,第一个曲棍球协会成立。伊顿还有自己独创的运动项目。比如伊顿野地足球,它被人称为“集足球与橄榄球之恶劣于一身”,那意思是说:你可以踢、可以推、可以抱球跑、可以滚作一团!相反,那两个比赛的好的方面都要弃之不用,如足球赛中的“动脚不动手”的规则等。这也是11人对11人的比赛,双方猛扑对方的球门,踢进门得2分,带球冲到底的得5分,整个场面粗野而刺激。

伊顿公学设有8门必修体育课和27门选修体育课。赛艇、曲棍球、伊顿野地足球;田径、赛艇、板球、网球;足球、英橄榄橄榄球等8门必修课散布于春季课程、夏季课程和秋季课程之中。伊顿每周体育课时达23小时,基本每天中的半天都在运动,几乎与文化课时(31小时)平分秋色。学校经常以赛代训,每周抽出一个下午进行级别较低的体育比赛,包括高尔夫球、软式墙网球或游泳等个人项目,或者篮球、曲棍球、水球等团体项目。

伊顿的体育团队建设也很有意思,各种比赛活动都以宿舍为单位,学生首先是为自己而赛,然后是为宿舍而赛,接着便是为伊顿而赛,当然,最高境界,还是为祖国而赛。由于每个宿舍的人手有限,而项目又多赛事又频繁,迫使那些不特别喜欢或擅长体育的学生也不得不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长期的体育运动,除练就学生强健的体魄之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集体合作意识,磨砺出学生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作为“绅士”基本的基本品质,也是伊顿公学生的基本品质。

毛主席说:“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伊顿公学600年前,就实践了中国伟人的身体之教育。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陈赢/文

分享到

Jr. NBA校园篮球联赛北京站高中组落幕 清华附中登上冠军巅峰

少儿暴力事件增多如何重塑阳光少年 校外活动激发孩子生命潜能

北京慢行系统加速跑:5年治理3200公里自行车道

守护大运河 京杭再出发

明天起车险将有重大变化!责任限额提高,删减免责条款

少儿考级花样繁多,套路深

峨嵋酒家行政总厨开“宫保鸡丁”抖音号,退休打算拍“一周一菜”

白塔寺街区更新 优雅的精致这样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