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皖南地区还有“真胡假胡”之说,与李唐王朝的后裔有关

2020-05-03 09:17 北京晚报 TF015

儿时在家乡婺源上学,经常在县城通往高沙的公路上见到有一处名为“太子桥”的地标。去年暑期回乡探亲,虽然县城面貌大变,但太子桥的地标仍存,又听家人介绍,离太子桥不远的太子墓也进行了修缮,便决定去太子墓参观一下。

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太子墓的墓主人名叫胡昌翼,胡昌翼本姓李,是唐昭宗李晔之子。唐天佑元年(904)正月,叛将朱温图谋篡位,胁迫已被他们控制的唐昭宗李晔迁都洛阳。二月,昭宗一行到达陕州(今河南陕县),因洛阳皇宫尚未竣工,停留于此。三月初一,皇后何氏产下皇子。四月,朱温称洛阳皇宫已经建成,催促昭宗东行,昭宗以“皇后新产不宜上路”为由,要等十月再走。朱温怀疑昭宗“徘徊俟变”,特派牙将冠彥卿至陕州“督驾”。为使李唐皇室血脉留存,李晔决定将新产“效袴中儿,护以御衣,侑以宝玩,匿讳民间”。当时,婺源人胡清在朝中任金紫光禄大夫,他与金吾上将军孙德昭密谋,冒险将皇子“庇匿以归”,辗转回到家乡婺源胡村(今考水)家中,义养为子。不久后,昭宗李晔、子李裕等九人均被朱温所弑,为防新产的皇子被朱温所杀,胡清只得选择“君随臣姓”的办法,将皇子李姓改为胡姓,并以“大德覆翼”之意,取名昌翼。

胡昌翼自幼聪慧好学,二十二岁以《易》中明经科进士,直到此时,胡清才坦言相告他的身世,并把当年从宫中带出的御衣、宝玩拿给他看。胡昌翼听罢,悲愤交加,残酷的权力争斗使他不寒而栗,为此他拒不出仕为官,隐居读书授业,并以《诗·卫风》中“考槃在涧”之意,将胡村的村名改为“考川”,俗称“考水”。胡昌翼著有《周易传注》三卷、《周易解微》三卷、《周易摘疑》一卷,享年九十有六,于宋咸平二年(999)十月三日卒,葬于考水村北侧群山环抱的黄杜坞,这就是当地人所称的太子墓。

太子墓至今保存完好,原因之一是墓地长期被山土掩埋,后人虽然知道墓地的位置,但没有窥见原貌,加之徽州人历来对祖先的墓地十分敬重,不曾轻易翻动。直到1996年,太子墓才重见天日。

太子墓的墓地为凤字形,墓成半球形,墓顶有一幅太极图,侧围八面分别是由刻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符号的古砖砌成的。墓前门堂有青石墓碑,碑上刻有阴文篆书“始祖明经胡公之墓 ”,碑座左右分别是镌刻有“明经胡氏”,“三延并茂”字样的石碑,中间立有2009年考川明经胡氏苗裔设立的“始祖明经府君传”碑文。

那太子桥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徽州府志》和《婺源县志》均载:“太子桥,在朱源,唐胡昌翼建。元裔孙学龙重建,傍建亭三间。”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胡昌翼的二十二世孙胡贯对胡昌翼建桥一事作过详细的记述:“府君好仁,于去邑通衢有溪病涉,府君代木架桥,济之乡人,遂名‘太子桥’。及府君十五世孙明善公以石易木,更名‘明经桥’,请汪文节公(礼部尚书汪泽民)为记。”后来婺西仁洪有一程姓迁到桥旁始居,继而有赵姓、游姓等姓迁入,逐渐形成村落,他们便以“太子桥”为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只可惜原来的太子桥已不复存在。

我在皖南一带参观时,曾多次听皖南地区有“真胡假胡”之说。所谓“真胡”,是指土生土长的胡姓居民,“假胡”则是指胡昌翼的后裔。胡昌翼隐居考水后,“笃生三子” 。长子叫胡延进(后改延政),次子叫胡延宾,三子叫胡延臻,有十孙。胡昌翼的子孙主要聚居在皖南一带,这就是当地传说的“真胡假胡”的原由。

经过胡昌翼和后代的文化孕育,宋明两代,仅考水一村便产生胡坤、胡方平、胡斗元、胡次焱、胡一桂、胡炳文、胡默七位理学名家,俗称“七哲名家”。胡氏徙居外地闻名遐迩的人则有清代徽墨制造名家胡开文、江南六大富豪之一的胡学梓、红顶商人胡雪岩(胡光墉)、著名学者胡适等。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黄景钧

流程编辑:TF015

分享到

诚信文明新体验 皖南旅游印象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