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迎世界读书日,作者讲述与中国书店结缘的五十年

2020-04-22 14:45 北京晚报 TF015

明天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在这个满溢书香的日子到来之际,且听一位作者对一家书店的真情告白。

资料图,王海欣 摄

要说我和中国书店的故事,那真是太多也太长了。从十五岁到六十六岁,半个世纪了,我和中国书店的故事,从来没有中断过。

在我十五六岁时,那是一个没有书读的年代。班里我们几个爱读书的同学,到处想方设法找书。当时,一个同学的父亲告诉我,和平门琉璃厂西街有一家中国书店,花几分钱就能买一份《中华活页文选》——究竟花了几分钱,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记得有一次买的《中华活页文选》,选的是《鸿门宴》。那是我第一次读古文,有很多不认识的字。好在有父亲,父亲虽学历不高,但他是一个喜爱读书的人。在他的耐心辅导下,我认真地阅读了这篇文章,很快我就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了。这是《史记》中的一个片段,篇中的人物活灵活现,被描写得那么生动、形象。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阅读古文,也与中国书店结了缘。

“文革”结束后,新华书店多了起来,但我仍钟爱于中国书店。为什么呢?因为我只有0.01的残余视力,由于当时还没有实行开架售书,只有在中国书店,我才可以在架子上自由地选书。见我选书那么费劲,总会有书店的工作人员走到我的身边,轻声地问我:“用我帮忙吗?您把书名告诉我,我帮您找吧。”我也总是友好地说声“谢谢”,再低头认真地找下去——并不是不愿意麻烦人家,只是说不出要找的书刊名来。就这样无目地翻找着,在中国书店里,我还真的找到了不少我渴望读的书刊,如“文革”前出版的《诗刊》、《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的前身《说说唱唱》,以及当年黄秋耘供职的《文艺学习》。

改革开放后,文艺的春天真正来临了。我在一家街道小厂上了班,每月有了一点收入。从那个时候起,我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文学创作之路。中国书店我去得更勤,几乎每个星期必去一次。1979年6月,我意外地买到了丁玲先生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几个月之后,我听说丁玲、陈明夫妇从黑龙江回到了北京。在冰心先生的引荐下,我在丁玲先生下榻的宾馆房间里,采访了这位著名的女作家。见到丁老,我首先把几个月前买的书拿出来,想请她签名留念。先生看到了我手中的书,一下子高兴起来:“这是《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最早的一个版本,大连一家书店出版的,连我自己手头都没有了。”她还兴奋地告诉我:“人民文学出版社明年要重新出版这本书。”见她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我便主动提出把这本书送给她。她又一次高兴起来,一再向我表示感谢,并说等书印出来以后,一定签名送我一本。就因为这本书,我和丁老成了忘年交。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市里的一家报社供职。因为需要大量的文字和历史资料,因此我跑中国书店更勤了,最少每个星期都要去一次。逛得最多的是灯市口店,另外还有像琉璃厂店、中关村店、新街口店、西单横二条店,几乎把中国书店的多个门市部都跑遍了。书店里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不认识我的,因为我看书的姿势太特别了,很容易给店里的工作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家门店转上四五个小时是常事。有时空手而归,有时也能买上一两本心仪的书。中国书店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永远吸引着我。它是我的知识加油站、精神家园、心灵的依托。它让我从一个有视力残疾的业余作者,成长为了一位从文化宫走出来的工人作家。当我的旧书也摆上了中国书店的书架,我感到多么欣慰呀!

中国书店除了书籍吸引我以外,工作人员也用他们的爱心,温暖了我的心。在中关村店,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一个工作人员把他的私人雨伞借给了我;在灯市口店,忘带手机的时候,工作人员总是亲切地让我使用电话;在琉璃厂店,他们帮我把遗失的书包收好;在新街口店,我犯低血糖时,有工作人员塞在我手里的饼干……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也看不清他们长什么样子,但他们用爱温暖了我。

这几年,书价涨得太快,就连周周去书店的我,也有连连叫苦的时候。前不久,灯市口店推出了惠民之举,有了五元一本降价书的专台,新街口店也推出了十元三本的降价书。在那些降价书堆里,还真有我需要的书。我从内心里感谢中国书店,感谢他们的惠民之举。

我今年六十六岁,已经完全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有了大把大把用于读书和写作的时间。以后,我依然会经常往中国书店跑!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骥良

流程编辑:TF015

分享到

书应该这样读?这些读书印上刻下的名句给你答案

疫情年中,再说世界读书日,中西方关于何时开始爱读书有个“巧合”

世界读书日访“书友”:我们都是读书人

头条搜索发布世界读书日榜单:“四大名著”里《西游记》最火

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揭晓 《大国重器》等10种图书获奖

用耳朵“阅读”的时代来了? 调查显示去年全国近三成人选择听书

什么是“最好的书”? 这五位给出不同的读书建议

白纸坊街道坊间书阁举办世界读书日活动:传递书香气 快乐阅生活

“世界读书日”国图将开展系列活动 文津图书奖也将于当日揭晓

北京红楼影院变身红楼藏书楼 “世界读书日”开启入藏模式

民国文人淘书乐:鲁迅爱逛琉璃厂 萧乾与书商“斗智斗勇”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