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压力袭来如何应对?小心,别把它变成灾难

2020-04-19 15:11 北京晚报 TF015

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然而人们需要压力警惕自己,但同时也要警惕压力。毕竟压力是一种负面体验,感受到压力的人总有适应度,一旦突破了个人阈值,压力所带来的就是灾难。

我们总在说抗压性,在现代社会中,压力是与生俱来的,有天然的压力,也有人为制造的压力。可以说压力在关系中,尤其是社会关系中较为常见,并被人们加以利用。在心理学的应用中,在行为认知主义的影响下,对压力的形成、压力的评价、压力的应对等与实际结合的研究层出不穷。压力并非是绝对的,它的形态、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为未来的心理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心理学大师的著作,在未来面对压力的研究中起了奠基石的作用。

《压力评价与应对》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拉扎勒斯和苏珊·福尔克曼合著的作品,主要理论贡献来自于拉扎勒斯,他曾于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他也是美国应激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对情绪和适应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尤其是对于压力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模式。他提出了认知评价的重要性,认为生活过程中的其他因素都是以认知评价为转移的,而压力就是一种认知的结果,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有关压力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很久。但直到20世纪才被系统地概念化,成为一个研究主题。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进步和细化,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推动了压力的研究,作为促进军事管理的研究。到了现代,人们认识到压力与生活的密不可分,人们应对压力的方式造就了人类功能上的不同,有些人在压力中奋起,有些人在压力中沉沦。在《压力评价与应对》一书中,主要侧重于人和环境的关系,在考虑到人的特点和环境的特性后,对人们心理压力的评价与断定。

压力在个体与社会方面的关系影响,建立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思想中。精神分析强调心灵内部的冲突和斗争,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由内部投射向外部,转而变成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一般人而言,社会基本上是我们活动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之中,拥挤的生存空间、犯罪、噪音、环境污染、升学、就业等方方面面来自于社会的需求,存在着与个体的隔阂。我们现在面临的已经不是传统的社会结构,网络、无线、虚拟等新方式产生了新的需求,而社会模式越复杂,需求越多,识别并协调它们的过程就越困难,压力就藏在这些困难中。

社会生活中,随着发展会产生新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不断地产生,会迫使人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识,去扮演社会期望的角色来跟上这种需求。在跟随中,人们会模糊自己的角色,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和预期是什么,缺乏清晰的认识,无法针对自己的需求进行计划和行动。虽然他们可以获得赞赏和群体归属感,但自我层面的缺失,会由压力所警示并促进改变。当然人们也可以通过疏远或者理智化来调整自己,将自己和所谓的社会需求分离开,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是当这种自我保护失去认同感时,人们往往会精神面貌变得越来越差,社会功能会受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健康。如今是手机终端的时代,在这次疫情中,好多地方需要扫码确认行程,这让一些曾拒绝、疏远这项需求的人犯了难,他们对于社会的隔阂增强,压力也急剧增大,自我的孤立感和认同感下降,进而产生新的冲突,有些地方甚至因此拳脚相向。

在拉扎勒斯的理论中,社会需求虽然对塑造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动方面或许很重要,但它并不一定是压力的来源,冲突、模糊和超负荷都是产生压力的关键因素。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在冲突中推进。但是,如果满足一项需求会违反一个自我坚信的价值,那么就会导致极大的压力。比如持反对吃野味儿观点的厨师,不得不为了工作制作野味儿菜肴,尽管这项任务有挑战充满了趣味性,但是观点的冲突会造成内心压力的增大。模糊主要来源于自我定位不清,无法以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参与。当人们所拥有的周边资源不足以应对社会需求时,超负荷会产生极大的压力。一些传统企业在这次疫情期间就感受到了这种压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传统的社会资源不足以解决新形势的需求,在压力面前,很多传统企业迫不得已而改变,虽焦头烂额,但是改变也在进行中。

压力对于社会而言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罗洛梅对焦虑的研究中发现,压力与焦虑虽然看起来相似,表现形式也容易被人们混淆。但是一个显著特点是,压力会促使人们改变,它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们的抗压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焦虑,并不会促使人们迫切做出改变,焦虑始终存在让人思考深入,是一种左右两难的状态,与压力所带来的危机大不相同。

在《压力评价与应对》这本书中,阐述的理论知识,并非是我们所认识的常识。是一种对于观察的深度思维。在强压的状态下有些人会出现明显的心身反应,心态悲观消极,对自我进行贬低,伤害到自己的自尊,严重者往往缺少的不是调整身心的方法和习惯,而是丧失了调整的动力,情绪大为崩溃。将减压寄希望于社会,总归是与发展有悖,旧的需求刚被减负,新的需求就来了。我们作为社会中的某种角色,面对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懂得压力,了解压力,会自我评价,处理相应的应对方式。这样面对着未来社会,才有更好的身心状态。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江婷

流程编辑:TF015

分享到

上班族工作压力大 小心“职业耗竭”正在侵蚀你的身体

因成绩不佳跳崖:妹妹害怕故报警救助 姐姐送医时下半身失去知觉

全国购房压力出炉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依然购房压力最大

香港幼升小同样不容易 申请面试程序多家长操碎心

男孩告妈妈家暴 网友:要成绩还是要童年这是个难题

2017年春运客流量将达29.78亿人次 压力比前几年要大

压力大患异食癖 初二女孩儿背着父母吃头发

给学生颁情侣奖缓解气氛 反方:用情侣来做噱头有些过了

通州10岁男孩学习压力大 报警称被打寻求帮助

学生西瓜大战减压 网友:难道不是种浪费吗?

高三女生谈考色变 听到“烤红薯”晕倒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