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你不知道的“甲骨文”知识,这六个人不得不提

2020-02-06 14:39 北京晚报 TF020

从本期开始,《墨缘》新辟“书史第一观”栏目。旨在从各个不同角度将书法(含部分篆刻)历史中选出的“第一”呈现出来,让我们对书法的了解更加全面、系统。“第一”的刊出,将按时间先后顺序,从篆书到隶书再到行书、楷书,从远古人物到近代前贤。其中包含有文化知识和历史故事,比如青铜器部分,读完之后,再到各大博物馆去参观,印象会更加深刻;此外,诸如史上第一件过桥、过路通行证、第一份法律诉讼文书、第一封情书、第一份离婚协议书、最大和最小的作品……意趣盎然。对于专业性较强看似枯燥的甲骨文和金文,可以侧重历史文化背景来赏析。

近代 赵 石
印面: 德虹长寿章。
边款: 庚子三月赵石仿汉。

清 徐三庚
印面: 不系舟。
边款: 癸未三月廿日庚子作此以遣。袖海。

近代 赵叔孺
释文: 林氏米庵 藏书。

近代 溥 儒

释文: 深树鸣禽。

近代 台静农
释文: 秋梦庵。

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系统的文字。就目前所见来说,甲骨文之前已经有一些文字,但不够系统、不够成熟。甲骨文已经具备了书法所必须具备的笔法、字法和章法三要素,也就具备了核心审美要素。

二十世纪考古学对书法产生影响最大的三大发现是甲骨文、汉简和敦煌写经,改变了书法史的发展进程,影响持续至今。就创作而言,影响最大的是汉简,就文化而言,则非甲骨文和写经莫属,三者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书法,更在于文化和史料价值,蕴藏了丰富的信息,可以矫正史书之阙失和错讹,正符合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地下发掘和地上书籍可以相互检验和鉴证。

说到甲骨文,不能不说到六个人。

第一个就是王懿荣。他是甲骨文的发现者。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秋,王懿荣身染疟疾,病情时好时坏,四处求治未果。一位友人探得一位深谙药性的老中医,寻去开了剂药方。王懿荣平素略通医道,发现药方中一味“龙骨”,寻常未见。后来又陆续收购几批。王懿荣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 “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早期文字。王懿荣不满足于此,决定追根溯源,最终发现甲骨产自河南安阳的小商屯。小商屯的村民们发现这种骨头有止血作用,治疗外伤疗效尤佳,因此便收集起来卖到药店,想当然以为是龙的骨头,因而称之为“龙骨”。千百年来,被吃掉的“龙骨”不知有多少。王懿荣不仅第一个发现、鉴识和收藏了甲骨文,而且也是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免于湮没,更避免了“人吞商史”的悲剧。

清 王懿荣
释文
野外偏于看雨宜,映空渡水细如丝。
川云借润支琴石,涧水分流洗药池。
未肯高眠成老态,却缘危坐得新诗。
悠然更助邻丁喜,渐近收荞下麦时。
剑尚诗。光绪庚子五月。懿荣。

商 甲骨文
释文: 庚子。

其次就是“甲骨四堂”,即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

1949年以后,还涌现了一些研究甲骨文的后继者,最著名的就是陈梦家、唐兰、商承祚、于省吾、胡厚宣,号称“甲骨五老”。

罗振玉是第一个尝试将甲骨文转换成“甲骨文书法”的人。甲骨文和甲骨文书法是有区别的。之所以有此一说,一个是文物的原样,一个是后世以毛笔来模拟书写。甲骨文被埋在了地下几千年,一直没有人见过,谁也不知道怎么写。罗振玉一开始用小篆笔法来写,字形依样画葫芦,尽管今天看来并不尽如人意,却极具开拓性。这正说明,书法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天生就一种亲近感,不管何种素材,最终都能够上手。

广东人简经伦第一个将甲骨文引入到篆刻创作中。这就说明,书法家和篆刻家一定要具有一定的敏锐度,才能占得先机。

时至今日,甲骨共出土约15万片,单字五千多个,其中考释成功的一千五百多字,还有很多无法释读的文字,国家曾悬赏十万元一字,期望突破瓶颈。甲骨文中有很多“之最”。文字最多的一块有一百七八十字,即《双剑誃所藏甲骨文字》第212片,记载的是帝乙、帝辛时打仗俘虏的卒帅车马盾矢和用俘首祭祀祖先的事情。此处所见第37986片甲骨(图1)竟然有完整的天干地支纪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天干地支纪年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纪年法,六十年一个轮回,至今沿用数千年,从未出错。虽然现在使用公元纪年,但书法家们仍然习惯上使用干支纪年法。

近代 曾绍杰
释文: 惟仁贤是宝;以天地为心。

天干地支 字字有讲

最完整的干支表收录在《甲骨文合集》中的第37986片甲骨上。这片甲骨是商代末期纣王帝辛及其父亲帝乙在位期间的刻辞,材质为牛胛骨。胛骨正面的骨扇上整齐地刻着一份干支表,字字清晰,完整无缺。这一份干支表共分六行,每行二十字,由右至左读,每行纪十天,横向看,天干十行,脉络清晰;竖向看,天干六轮,与地支五轮相组合。这一份干支表刻辞六甲齐全,严谨有序,是甲骨文干支表中的一篇完整佳作,也是目前所见最完整的干支表材料之一。

第37986片甲骨(天干地支)释文: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 像草木破土而萌芽,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 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 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看到光明。

丁: 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长。

戊: 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 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 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 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 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 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子: 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 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 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 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 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 已也,阳气毕布,阴气已藏,万物皆成文章。

午: 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阴阳交相愕而仵,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

未: 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 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

酉: 就也,万物成熟。

戌: 灭也,万物灭尽。

亥: 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清 黄士陵
释文: 庚子。

清 吴昌硕
释文: 庚子吉石。

水龙吟·庚子开元

战疫赋笔

林 岫

新篁初展枝青,江城遥报梅开矣。

促装思发,奚囊相约,胜游曾记。

福瑞融融,佳时谁料,瘟邪蓦起。

幸临危不乱,指挥如定,大爱在,情无际。

众志成城万里。白衣迎战宵难寐。

逆行援手,九州接力,扪胸铭誓。

武汉加油,微屏点赞,同心共济。

看花明柳暗,履艰克疫,长英雄气。

2020年1月28日

注: 原有庚子春赴武汉观梅赏樱之诗旅,流瘟忽袭,只得作罢。

(林岫: 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墨缘》特邀顾问)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一 明

流程编辑:TF020

分享到

西施、夏姬等四位传奇女,背后一部春秋史,女作家柳岸为之作传

读懂董每戡:拥有波澜壮阔一生的他,或许最心仪自己“诗人”的称号

东山京白梨、龙泉雾白杏、陇驾庄盖柿......它们竟都曾是皇家贡果?

写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一顿饭杀三百只鸡?真相来了

男女同游、喝咖啡、拍照片,清末万牲园里,品新潮生活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千古传诵,因何被称神来之笔?背后有个故事

“关羽”戏里戏外有不同,“过五关、斩六将”非史实,实际被曹操送走

长城一般自西而东,石塘路却有一段急转直下呈南北走向,因为啥?

意外开启的中国近代外交史,通过散文记下晚清时节点滴

曾“跟任何人都不能说”,时隔60年揭秘“北京九所”,大量细节披露

1941年,他断然拒绝日本文化特务禾久田要求,辗转投奔抗战大后方

故宫、天安门是谁建的?老北京人只知其名,却鲜知是工匠世家父子接力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