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王石新书分享2008年至今重大事件,讲述登山时经历“回光返照”

2019-11-07 13:37 北京晚报 TF008

在电影《心花路放》中有个阴影理论,里面的台词是这样描述的:“在光影造型里面,阴影越是丰富,就越是有立体感,你现在就处在你人生的阴影里面,但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可以说,照在一个人身上的光越多,他就越能被别人看到,形象越是立体。不管是演艺明星、商业大佬甚至是一个突然成为焦点的“网络红人”都得承受聚光灯下的炙烤,而有些人之所以从人名成为一个名人,自然有他身上独特的闪光点。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王石在他的新书《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中,不光讲述了他所面临的黑暗,也描述了他眼中的光明。

作者 洪宇


(《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王石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在这本书中,王石主要分享了2008年至今以来自己所遇到的危机和人生的觉醒。王石因为“拐点论”和“捐款门”这两个事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身体的塑造、个性的伸展、智识的提升、社会角色的变化、生死观的变化等等,而这一切被他称之为个人价值系统的一次更新。

对于中国企业家,大众其实并不关心某种经营方法论或者他们的苦难拼搏史,更多的焦点则会聚焦在企业家的影响力以及社会作用等方面。改革开放后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房地产企业家其实并不多,王石在其中可以说是个另类。他两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经历对于企业家的形象来说,无疑是大大加分。王石的登山不是一场作秀,并不是以金钱换取声望的一场交易,在书中我们看到,这是王石的一次痛苦抉择和自身革新。

1995年王石查出自己腰椎骨上长了血管瘤,压迫左腿神经,整夜疼痛。一度认为就要瘫痪的王石,想在瘫痪之前去趟西藏。这次意外促使王石走向登山之路。

经过一年训练的王石,在第一次登雪山时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原反应。为了冲击珠峰,他在2003年之前的六年间,攀登过13座雪山,包括两座7000米以上的雪山,为的就是让自己的身体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但攀登这13座雪山时,王石也提前遇到了挑战他意志力的生死考验。在书中他详细讲述了登山中遇到的两次生死考验。

第一次发生在1999年,初尝登山甜头的王石,开始挑战他的第三座雪山,海拔5445米的新疆博格达峰。王石在到达营地时,他的队友已经尝试过一次冲顶,但天气恶劣没有成功。就在队员决定不再继续登顶后,当时对于登山头脑正热的王石,决定一个人进山冲顶。但上山后王石才发现,天气比想象中更加恶劣,登顶已经成为奢望。在是否要下山的短暂犹豫后贪心登顶的王石,决定不下山就地休息,待第二天天气变好再继续冲顶。度过难熬的一夜后,天气比昨天更加恶劣,王石只能无奈地下山。但当他回到上山时经过的那条40米长的冰壁时发现,原有的保护绳已经被飞石砸断。这让他在下山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安全保障,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入万丈深渊。王石在冷静思考后,决定不求援无防护下山。在走这段路前,他抽了自己好几个大嘴巴,才把身体不自觉地哆嗦给镇住,身体终于冷静下来了。他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往下蹭,20分钟的路他走了两个小时,凭着破釜沉舟的劲儿,他总算是下了山。

下山后他不断反思自己,事业的成功让他自大,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办成。对于登山他的盲目自信,差点害死了他。此后王石便无比的信任、尊重登山队长、队员的意见,但就在王石终于如愿开始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之际,他将面临更大的生死考验。

在第一次登珠峰登顶的那天,队长考虑到王石的年龄,给他配备了两名高山向导,还多带了一瓶氧气。因此他在登山时把氧气瓶的流量开的大些,以求有好的状态登顶。但是,登顶过程中同行的英国队员受伤,他的一名高山向导只能护送伤员下山,同时还把另一瓶氧气也带走了。当攀登到距顶峰只有600米时,王石的氧气已经用完。队长让他放弃登顶立马下撤,然而王石依然选择坚持登顶。

到达顶峰后,王石待了几分钟就开始下山撤离。呼吸已经极度困难的王石,一路上只能靠向导为他在路上捡有残留氧气的氧气瓶来维持呼吸。据王石回忆,当时他全身无力,在昏暗、风雪交加的珠穆朗玛峰上,感觉后脑勺暖洋洋的,一股暖流从后脑勺到额头,再流满全身,这股暖流让他感觉不到痛苦,极大的困意缠绕着他,有种只要身体一放松即刻上天堂的感觉。后来硬挺着下山后,队医跟他说,这种阳光照射的幻觉,已经是濒死状态了,全身的温暖,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光返照”。那是身体可以调动的最后一点能量在发光发热,王石这次在生死间的徘徊,并不是痛苦的,回光返照反而感觉“甜美”,当时他的意志,不光要抵抗身体发出的极限信号,还要经受住美好的诱惑,忍住让自己回到现实中。

登山这些年,王石对人间美好感触最深。雪山前面没有什么著名企业家,只有登山队员王石,没有什么特殊待遇,只有在艰苦条件下的互相帮助。一颗队友给过来的红苹果,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都能让人心暖。带着这些感悟,王石再回到城市,变得格外不一样。如今已68岁的王石,严格按照规律作息,大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甚至练出了“人鱼线”。

喜欢“折腾”的王石,在卸任万科集团董事长后并没有闲着颐养天年,而是继续创业,就像他在书中所说,他想做些有创新,有挑战,能体现生命意义的事。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8

分享到

串联百年电影时光,戴锦华教授新书推荐50部“给孩子的电影”

非裔丈夫含冤入狱,已有新伴侣的妻子该不该放弃“自由”?

《妈咪姚的孕产减压手记》火热上市

“塞林格接班人”写老派传奇小说,向《堂吉诃德》致敬

新书推荐:马未都脱口秀出书,纪实文学写其美多吉故事

BBC历史主持用24个人生节点,再现维多利亚女王传奇的一生

《原宿牛仔:日本街头时尚五十年》:揭秘这些潮流品牌如何成功

热门历史读物《汴京之围》解密宋朝历史,聚焦北宋盛极到衰的三年

梁晓声不聊茅盾文学奖却说起了《聊斋》,他刚出版了一本新书

“蓝色东欧”新书发布暨50部成果展在京举行

冯唐新书蹭曾国藩热点?不教成功学教你“成事”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