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蒙古帝国战术技术双发展,当年铁骑横扫欧亚并非偶然

2019-09-27 02:10 北京晚报 TF010

蒙古帝国是人类史上建立范围最广、民族最多的超大型帝国,领土横跨亚欧大陆。蒙古人之所以能创造出这么大的帝国,依靠的是他们强大的军事力量。

作者:洪宇


 

可以说武力是帝国的根基。在东征西讨之后,这支由成吉思汗一手打造出的蒙古铁军,光是宣布出征就能让对手望风而降。这支军队能征善战,灵活多变,再加上成吉思汗制定的残酷战争规则,哪座城抵抗就屠哪座城,让敌人的文明消失在人类史上。十三世纪初,蒙古军队成为东西方各民族共同的噩梦。蒙古骑兵是如何打造的?

笔者从最近阅读的两本书《蒙古帝国》和《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中找到了答案。《蒙古帝国》由历史作家易强专门从游牧民族的传统,蒙古的军事结构等方面系统讲述蒙古帝国的军事根基。而《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则由美国北乔治亚大学历史、人类学与哲学系教授与系主任梅天穆所著,从世界、从欧洲的角度分析蒙古帝国的崛起和蒙古武力征服带来的文化交融,其中蒙古的军事组织研究也是这本书的重中之重。

草原的杀戮文化

蒙古军队,这支由成吉思汗建立起来的部队,有着游牧民族显著的特点——非常具有流动性。在作战时,机动灵活,不拘泥于阵法、兵法,而是以自己强大的包容性,融合各族、各种势力的不同战斗方法,不断地在一次次战斗中进化自己的队伍,摆脱了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在蒙古军队中骑兵表现最为突出,他们经过训练后成为蒙古军队最重要的核心部分。骑兵擅打野战,长途奔袭几天几夜都不疲惫,加上蒙古勇士优秀的身体条件,在战斗中能以极快的速度判断出自己的进攻方式。在精神上,作为核心的蒙古骑兵,执行任务坚决,意志力顽强,草原游牧民族的狠与韧,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尚武的文化习俗,作者在《蒙古帝国》中就其根源进行了研究。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蒙古的勇士分散在各个部落,为各自的首领卖命。在易强的研究中发现,草原游牧民族有着野蛮的复仇文化,多数蒙古人在仇杀与躲避仇杀中成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环境下,蒙古勇士对待敌人残暴异常。旧蒙古部族在复仇的传统下,不断地扩大着仇恨,扩大着敌人。易强认为在游牧民族的眼里只分两种人:朋友和敌人。帮助敌人的都是敌人,帮助自己的都是朋友,在报仇的过程不断树敌,同时,也在不断交友。成吉思汗最初就是在克烈部的王汗和札达兰部的札木合的帮助下,灭掉了蔑儿乞部,报了自己的夺妻之仇。而此后和王汗、札木合摩擦越来越多,他们两人又变成了成吉思汗的敌人。在草原上,复仇与背叛在旧蒙古时代是多么平常。成吉思汗的一番话可以表明复仇对于古代蒙古人是多么的重要,他说:“我们把男儿必报之仇给报了,把蔑儿乞百姓们的胸膛弄穿了,把他们的肝脏捣碎了!我们把他们的床位掠空了,把他们的亲族毁灭了,把他们残余的人们也都俘虏了!”

这番话听得让人毛骨悚然,反映出蒙古人复仇时赶尽杀绝、斩草除根的特点。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阻止敌人的后代对他们进行复仇。在残忍的生存法则下,能够幸存下来的蒙古勇士,个个坚忍不拔,勇猛异常。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复仇思路,把降服的各个部落的勇士组织起来,使其成为自己大军中的一员。用自己的威望和黄金家族的荣耀化解了各个部落之间的仇恨。以军事为基础,第一次凝聚了蒙古草原的力量。

易强在查阅《蒙古秘史》时发现,1206年成吉思汗在一统蒙古后,麾下有95个千户,兵力大概是9.5万。在50年后,蒙古帝国算上察合台汗国的兵力,总数超越百万,短短50年增长了10倍。蒙古帝国扩张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被蒙古征服的很多国家,直到被征服后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固执地认为蒙古之所以能够取胜完全是依靠兵力上的优势。显然这些国家没有见识过蒙古军队惊人的战斗力,那些见识过的国家已经消失了。

秘密武器弓骑兵

蒙古帝国以游牧民族为基础,人口一直是个大问题,因此兵力大受影响。成吉思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行了整编敌军的政策。这个政策也是成吉思汗在蒙古统一过程中,整编各部族军力的延伸。整编敌军不光能够迅速补充兵力,还能整合敌军中的人才,将敌军的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蒙古的军事组织以十进制为基础,万户管千户,千户管百户,百户管十户,每一级只对上级负责,每一位指挥官只指挥10人,此举大大地提高了军队的组织效率,再通过训练和军纪惩罚,拉平军队素质。这样的部队完全不是那种散乱的乌合之众,通过更小的集团,让军队每个人都与他人互相捆绑。乱军之中兵找到将,将找到兵便可以10人为单位发动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在大型战争中,灵活性极高。“短小精悍”这个词用来形容蒙古军队再合适不过。

在另一本以蒙古对外扩张为研究主题的图书《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中,成吉思汗不仅在精神上重塑了蒙古人,在军事上更是全面改革。传统军事上冲锋的骑兵作为军队最核心的冲击力量,常常身披重装,打垮敌方阵型。蒙古骑兵则结合了弓兵,创造出一种机动性极强的弓骑兵。作者梅天穆称为蒙古的战争艺术,重点研究了弓骑兵对于蒙古军队的重要性。

蒙古骑兵在战阵冲锋中,迅速接近敌人,在进入射程后用弓箭发动进攻,一般只有在敌人阵型溃乱时才会短兵相接。平时则派出多股弓骑兵冲锋,每一股冲锋时不断射箭,并在距敌军约50米左右退回,不断循环进攻,常常在敌人头上形成一阵箭雨。他们攻击的目标不是单个敌人,而是向高处放箭,使箭斜下落在某一区域,对这片区域造成致命打击。不管是包抄、佯攻还是大规模冲锋,弓骑兵充分地发挥了蒙古骑兵的机动性。这种战法让习惯兵刃战的各国军队,完全无力招架。敌人在还未接触蒙古军队时就已经全线崩溃。这种箭雨冲锋与游击战术相结合的战法称为“失兀赤”。

另一种被称为“涅儿格”的战法,是一种快速而又有效的两面包抄方法。在中国传统兵法中,包围战术通常是在兵力对敌人有绝对优势时才会使用。而“涅儿格”包围战法,哪怕寡不敌众也能使用。只要有机会,骑兵就会突到外围,不断用箭雨压缩敌方活动空间,即使敌方人多,在箭雨的心理震慑下,通常也会很快崩溃,成为对方的囊中物。《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中介绍了很多蒙古征服世界各国的实例和故事,其中1237年蒙古人攻陷俄罗斯诸公国时就频繁使用此战术。在蒙古人攻陷弗拉基米尔城后,派出各股部队以“涅儿格”战术围攻各个城镇与要塞。蒙古人通常会在包围中留出空隙,让敌人顺此路往外逃,然后在逃亡路上埋伏各种陷阱,一层一层的剿灭敌人,就好似在玩弄猎物一样。1241年蒙古人又用同样的战法在穆希之战中打败了匈牙利人,在欧洲所向披靡。

战术技术双发展

另一非常重要的战术——心理战,《蒙古帝国》和《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都专门进行了介绍,这是必胜法宝之一。蒙古军队最大的短板是攻城战,他们更能认识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让敌人投降要比费劲攻城有效地多。其实蒙古的屠城主要是为了震慑敌人,通常屠城后都会故意放出一些幸存者回去散播蒙古人的残暴,蒙古人还派出了大量的间谍在敌人城中制造恐慌,利用恐惧瓦解敌人的斗志。诸如营中多点火把,将树枝绑在马尾上制造尘土,用假人伪装士兵等等心理战术蒙古人用的是得心应手。分化敌人支持少数派夺权,削弱敌人的力量,有时蒙古人是穷凶极恶的屠城魔头,有时也会将自己宣传成解救人民的大救星。军事、政治两手准备,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的确可以被称之为战争的艺术。

除了军队组织之外,蒙古军队的装备也十分精良。易强认为,重视军备集天下利器是蒙古人征服作战的另一个宗旨。蒙古统治者对于军事技术的重视,体现在对被占领国投降工匠的态度上,蒙古军队每征服一个地区后,都会将他们的弓手、制箭手、制造刀剑的铁匠、制造工程器械的专家,以及制造各种新、奇、怪武器装备的工匠们,安置在特定的城镇中,直接受蒙古朝廷的监督,研发制作新装备。

蒙古军队对技术的重视,也会让蒙古人在大屠杀中,对工匠网开一面。1258年,攻陷阿拔斯帝国首都巴格达后,蒙古人杀害了他们的哈里发穆斯塔辛,屠杀了数十万平民,唯独对工匠刀下留情。在巴格达市区,屠杀地周边专门辟出一块地,用来安置这些工匠,让他们生产链甲、头盔和其他阿拔斯帝国特有的武器装备。蒙古军队会把工匠放在离前线比较近的地方,尽可能地提高战时装备的制作效率,方便转移工匠去往另一个战区。

不光蒙古统治者认识到了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重要性。敌人也了解到了自己本国工匠人才的重要性。在俄罗斯的记载中,一些国家在得知蒙古大军即将来袭之后,就开始紧张地撤离本国工匠,挽救自己的军事资源。逃跑路线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就怕他们被蒙古人抓到,反过来攻击自己。这种行为从另一个视角看,却增加了东西方之间技术的交流。无形中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不少西方历史学家和军事史专家认为,西方的配重抛石机就源于中国。

蒙古帝国以军事征服为基础,在其内部和外部都制造了更多不稳定的因素。蒙古帝国的社会阶层不是僵化的,因为军功有着很强的流动性,就如同战国时期秦国以人头论功勋,只要每个人玩命地战斗,就都能获得你想要的一切。这种观念,由传统变为军事制度,鼓励本民族的尚武之风。使蒙古人在作战中带着过硬的战斗力和强大的荣誉感,无往不利,战无不胜。

两本书的作者虽然在各自的作品中都介绍了诸多蒙古帝国的基础构成,但在文字间也不免透露出,这种以军事理念立国的关键弱点。蒙古帝国最后还是在各地人民的起义中轰然倒塌,帝国所谓的臣民从来都没有臣服过他们。有些根植在古代蒙古人心中的传统与野蛮,让他们丧失了对帝国的统治。当武力疲惫时,军事松懈时,各地人民的反抗撕裂了这个刚刚才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蒙古帝国的历史,足以令人惊叹,可从这个帝国的命运中也看到,武力的强盛只是一时之快,一种足以包容万物的可持续的文化才是最为强大的武器。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