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修缮后沈家本故居已接待11万人次 京报馆等腾退文物力争今年启动修缮

2019-07-18 14:06 北京晚报 TF008

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北京的故居经过精心修缮,去年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展示基地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各类参观、现场授课等活动11万人次。记者昨天从西城区文旅局获悉,沈家本故居的腾退、修缮与利用为西城区直管公房类文物保护提供了经验,今年下半年,京报馆等多处腾退文物也将力争启动保护性修缮。

沈家本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是清末修订法律的主持人和代表者。他从1900年进京后便一直住在如今的西城区金井胡同1号,也是在这期间完成法典的主持制定,因此沈家本故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2015年启动腾退前共有46户居民居住于此。西城区文旅局文物科科长吴英茂说,当时院子里到处是各种私搭乱建的小屋,只剩下1米左右的过道,屋顶杂草丛生,电线密布。主持故居修缮设计的北京建工建筑设计院副院长王葵告诉记者,腾退后他们经过勘察发现故居文物建筑已经非常危险,以沈家本当年藏书、办公的枕碧楼为例,已经出现歪闪、楼梯断裂、榫卯断裂等严重病害。

完成院内居民腾退后,西城区在2017年迅速启动了对故居的修缮。王葵告诉记者,当年沈家本故居修缮中,秉承修旧如旧和最少干预的原则,并且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以枕碧楼为例,病害几乎已到需要落架大修的地步,但为保护文物原状,施工人员采取一点点扶正和加固的办法,并没有对楼梯木结构进行大规模更换。王葵说,修缮过程也有考古发现。比如在对一进院正房进行施工时,从碎砖头砌筑的隔墙内发现了一面完整的木隔扇。同时对另一面柱子进行勘察时,发现有开榫痕迹。据此修缮调整了原方案,对新发现的隔扇进行修复,并对另一侧的隔扇进行复原。

如今,记者走进修缮后的沈家本故居,三进的院落错落有致,坐北朝南,不同的展厅分别介绍了沈家本生平、清末修律、中国法制进程、修订法律人物和中国古代法治人物等内容,其中包括了沈家本关于清末四大疑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奏折手稿复制品,里面记载了清政府反复查验案件的经过。除了丰富的图片和史料,这里还陈列着沈家本用过的桌子、椅子以及砚台、印章等文物。

2018年1月,沈家本故居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展示基地对外开放。沈家本故居现场管理负责人牛芸璐介绍,截至目前,沈家本故居已经接待了11万人次的参观,包括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现场授课等。

记者了解到,西城区目前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368处。“十三五”期间该区启动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计划,共需文物腾退52处,目前已有沈家本故居、京报馆等28处完成腾退。今年下半年西城区将力争对京报馆等多处已腾退文保建筑启动修缮,目前修缮设计方案的编制已经基本完成。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航 文并摄

 

分享到

颐和园万寿山上修古建,修缮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渐渐恢复晚清面貌

米万钟运输百吨青石岫散尽钱财,乾隆捡漏送给母亲放置乐寿堂

因7年未启动修缮,辽代白塔快塌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回应

1941年梁思成等人为四川广汉拍下560多张照片,留下这座城真实一面

雪后的故宫颐和园刷屏,离不开这些古建“美妆师”

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清华奶奶”……张克群的“标签”不只如此

退休记者回到家乡重修古建 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文物建筑不得直接安装灯具,安全和经济利益谁重要?这笔账再明白不过

到南海子感受故宫柏林双展 听“网红专家”讲讲文物古建那些事儿

看科普剧《千年石刻,万年传情》 古建文物在数据中“新生”

以修文物的标准修胡同:色调恢复青砖灰瓦风 东四老门楼亮出原来模样

周末跟我GO:探访京城古塔 感受岁月变幻品读世事浮沉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始运营,未来可刷身份证验票乘车

北京:前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食品价格上涨7.6%

看着都舒心!观音寺“三横一纵”道路旧貌换新颜

新发地连开6场对接会,一大波优质农产品装进市民菜篮子

北京又多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三季花海,四季常绿!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