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私货

老北京的满族人结婚有哪些讲究?这首童谣说得清清楚楚

2019-05-23 15:14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TF003

现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经濒临灭绝,甚至比大熊猫还濒危,老北京文化的传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赵振华老师(网名:一把驳克枪),研究北京文化多年,今后一段时间,赵老师将每周六晚上八点到九点,在“旧京图说”读者群中,分门别类地讲述老北京文化。

今天,“旧京图说”为您整理的是第三讲“老北京文学的整理与创作”之一。前几集没看到的朋友请在文末寻找链接。

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

民谣是以地名为串联的。歌谣、民谣、童谣中很多都有大量的老北京知识、信息值得进行整理。以地名为线索,现在很多胡同没有了,很多老建筑也没有了,都拆迁了。通过老北京的民谣,能够把100年以前胡同的名字、来历、位置等等整理出来。让大家既了解历史,也了解这个地域建筑的位置。

童谣是小孩唱的,我在这里给大家算念几个童谣,大家听听:

大姑娘大,二姑娘二。

二姑娘出门子,请您给我送个信儿。

搭大棚,贴喜字儿,擦红粉,戴耳坠儿。

娶亲太太两把头,送亲太太大拉翅儿

牛角灯二十对儿,八团褂子大开气儿。

四轮马车双马对儿,箱子匣子是我的事儿。

是一个清朝满族姑娘出门子的歌谣,这个歌谣里有很多信息,现在人通过这个歌谣可以了解一些事情。

民国年间的娶亲仪仗。

一位满族新娘的结婚照。

这个歌谣,按口吻是新娘子娘家那边的邻居,或者是她的兄弟,当然不是亲的,来唱的歌谣。

大姑娘大二姑娘二。二姑娘出门子,出门子就是结婚,说给我捎个信儿。搭大棚,就是要搭天棚;棚匠、棚铺要给搭天棚,贴喜字儿,擦红粉,戴耳坠儿。

戴耳坠儿,满族人戴耳坠一般来讲,一边儿戴仨,仨坠子;两边儿六个坠子。

清朝,满族人和汉族人在好多方面都有区别,直接一看耳坠,就能知道是满族人还是汉族人。汉族人一般一边儿就一个,满族人一般是三个。

“娶亲太太两把头,送亲太太大拉翅儿。”

男方家要到女方家来娶媳妇,把新娘子娶走,男方家要来几个女眷,其中这的领头儿的人就叫娶亲太太。 娶亲太太梳的两把头。刚才发的照片里,年轻女孩脑袋左边一耷拉,右边一耷拉,就叫两把头。这是满族女性非常喜欢梳的一种发型。

清末,一位满族姑娘。

“送亲太太大拉翅儿。”

送亲太太是女方家陪着新娘一起到婆家的女眷领头儿人,送新娘子到婆家去。

大拉翅儿,据说慈禧太后喜欢这种发型,所以在晚清,就1880年代到1910年前后,满族很多女性都梳的这种头, 非常有特点。

“牛角灯二十对儿。”

牛角灯是牛犄角做的,个儿不大,所以20对。从历史上说,汉朝就有牛角灯的记载,把牛犄角给削薄了,透光,能够当灯罩儿。

八团褂子

“八团褂子大开气儿。”

刚才我发的第一张照片,就是满族人非常喜欢穿的马褂,叫八团褂子,前胸三团花,后背三团花。两肩一肩一个大团花。清朝朝廷的衣服,如果上面绣龙那是有规定的。什么品级、绣什么样的龙、几个爪的、几个团龙,但团花没有团龙要求的那么严格。八团还是比较多的了。

大开气儿是侧面、两肋下面往下缝合的不太多。为了转身弯腰比较灵活、方便。

“四轮马车双马对儿,箱子匣子是我的事儿。”

就是说,我要帮着抬箱子、搬匣子给送去。

这么一个童谣里含着一百多年前,北京满族人结婚的重要仪式。这是关于结婚的。

民国初年一对新人,新娘梳着两把头。

再说一个,夫妻入洞房也有一个童谣:

阿哥新姐把炕扫,全和人儿,请来了,

又撒栗子,又撒枣,一个妞子一个小儿。

这个不长,但是内容也挺丰富。

“阿哥新姐”,男方新郎就叫阿哥,新姐就是新娘子。这称呼能够分辨出来,唱童谣的是新郎官的弟弟或者妹妹,所以叫新郎为阿哥。

旗人的小男孩、小女孩对自己的哥哥娶的媳妇叫嫂子,再亲近可以叫新姐,尤其是结婚那几天可能叫新姐,所以说阿哥、新姐把炕扫。把炕扫就是要入了洞房了,首先得把炕给扫了,那会儿没有床,都是炕。

“全和人儿,请来了。”

梳两把头的满族妇女

全和人儿一般来讲是一位在三四十岁的女性,要求她父母、公婆、丈夫健在。最好她在娘家还有哥哥或弟弟,姐姐或妹妹,而且她本身有男孩、有女孩,这样的人,在清朝叫“全和人儿”,就是都全了。

后来找这样的人逐渐比较难了,条件也放宽了。我小时候,全和人儿最起码丈夫得在,家里有男孩、有女孩。不像以前,还必须公婆健在,娘家父母健在。

只有全和人儿请来能:“又撒栗子、又撒枣”。就是给铺炕、铺褥子、铺被子。被子里要撒上栗子,撒上枣,就是“早立子”。

最后这句:“一个妞子、一个小儿。”

希望将来生一个女孩、一个男孩。

这是满族人结婚,晚上入洞房,要做的事儿,编成了童谣。唱起来虽然不长,但里面有好多当时结婚的习俗,通过短短几句就都很清楚了。

满族人结婚有哪些讲究?这首童谣说得清清楚楚

(原标题:老北京人结婚有哪些讲究?这首童谣说得清清楚楚)

来源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主讲人 | 赵振华(一把驳克枪) 文字整理 | Margaret  编辑 | 黄加佳

流程编辑 TF003

分享到

北京街头小吃撤摊儿进店:卫生改善价格略涨,不再“靠天吃饭”

无论“土著”还是“北漂”,在这套丛书中可以找到老北京风貌

逝水流年,往事如烟,忆老北京东四一带故人故事

老北京水井为何苦井多甜井少?宫廷每天派车出西直门,到京西玉泉山取水

记忆,是能够让老北京复活并显影的“试纸”

老北京无空调无电扇的年代怎么过三伏?暑汤摇扇夏衣别有特色

老北京夏天的味道:“旱三白”、“蛤蟆酥”、“酥瓜”都是啥?

从数字看老北京:一口京腔,二口二黄,三餐佳肴,四季衣裳

老北京风情:大碗茶

天贶节:老北京的“洗晒节”

老北京这道名小吃颜值味道都不讨喜,大家为何却越来越上瘾

老北京人钟爱的老豆腐好不好吃全在作料,对比豆腐脑至少有4点不同

国家图书馆110岁了,从广化寺到白石桥,你去过几个馆址?

龙虎护都城,现在北京地名还能看出端倪,这“龙”“虎”都在哪儿?

刘伯温建了八臂哪吒城?这位老北京为什么不同意

取暖季到了,回忆老北京摇煤球、捅炉子的日子,有张图看了让人想哭

不仅是中轴线,《天衢丹阙》还是一幅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

喜报!40年来北京首现,少雨年份地下水位不降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