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北京海淀拆违垃圾不出区不填埋,就地资源化利用率可达95%

2019-05-21 17:42 北京日报客户端 TF008

今后,海淀区拆违产生的建筑垃圾,不再外运或填埋,而是将就地资源化处理,变成建筑材料,用于区内河道治理、道路铺装、公厕改造等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可达95%。

在苏家坨镇南安河村,北京建工集团投资建设的年消纳能力70万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今年1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把20万吨拆违产生的建筑垃圾,加工成骨料等产品,并协同其它厂家生产成透水砖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已经在河道治理、道路铺装、公厕革命等项目中投入使用。

据介绍,随着拆违、棚改等项目的实施,海淀区每年都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过去,会有填埋、外运等途径。为了减少二次污染、提高资源化利用率,海淀试点搭建建筑垃圾全过程闭环管理资源化利用模式。

为了破除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多、规模小、违法成本低、管理混乱的局面,海淀区属国企绿海能公司专门成立了“海淀区建筑垃圾绿色运输车队”,使用电动环保车,安装监控系统,确保按规定路线行驶。2019年全区200多万平方米拆违产生的建筑垃圾,都将由绿色运输车队统一清运。

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海淀区搭建“N+1+1”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体系,即“多点小型模块化处置+临时设施处置+固定终端规模处置”。

多点小型模块化处置,适用于棚改一级开发过程中,集中产生的成分复杂的建筑拆除垃圾。该模式项目建设周期短,能快速形成生产能力,就地处置,极大减少倒运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四季青镇宝山村拆除现场小型模块化处置设施已于2018年8月投产,至今已处理垃圾13万吨。

临时设施处置适用于成分相对单纯的建筑垃圾,安装调试周期更短,占地更小,更加灵活,可配合临时设施,对建筑垃圾进行前端分类处置。苏家坨镇南安河村建筑垃圾临时设施处置已于2019年1月投产,截止目前已处理垃圾20万吨。

固定终端规模处置,可以满足城市长期的运转功能需求。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西侧,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综合处置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设施建设两条固定式建筑垃圾处置生产线及一条炉渣处理生产线,设计处理规模每年100万吨,含炉渣处理规模约7.2万吨每年,力争2020年投入运行。

“全闭环管理资源化利用模式将有效解决违规车辆上路运行、建筑垃圾乱卸乱放问题,同时通过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极大减少对天然砂石材料等自然资源的开采,缓解城市排水管网压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实现环境和社会效益双赢。”海淀区城管委副主任莘雪林介绍。到2020年底前,海淀区将实现区内政府投资项目全部纳入建筑垃圾闭环资源化管理体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丽爽 文并摄

分享到

敲黑板!注意化妆品空瓶不要随意丢,可参与绿色回收

用废旧轮胎腌菜坛子造出两座迷你花园,百子湾居民真有点子!

北京通州首家绿色消纳站:日消纳80吨垃圾 “大胃王”破解小区难题

聚焦物业管理问题:北京多个社区回收造景 废旧自行车找到新出路

北京朝阳清洁焚烧中心 每天1800吨生活垃圾“浴火重生”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始运营,未来可刷身份证验票乘车

北京:前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食品价格上涨7.6%

看着都舒心!观音寺“三横一纵”道路旧貌换新颜

新发地连开6场对接会,一大波优质农产品装进市民菜篮子

北京又多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三季花海,四季常绿!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