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北京民俗博物馆非遗文化活动热闹开幕 非遗传人们各显其能

2019-02-06 10:48 北京晚报 TF003

今天上午9点,随着初升的朝阳,北京民俗博物馆的非遗文化活动热闹开幕,灯笼、风筝、糖人、糖画……非遗传人们各显其能,将大年初一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76岁的海淀区非遗“小灯张”第二代传人张双志,8点半之前就赶到了位于东岳庙内的北京民俗博物馆。“这过年啊,正是玩灯笼的时候,也是宣传非遗文化、老北京文化的好机会,咱得早点儿来,早点儿准备。”穿着厚厚的棉衣,坐在室外的展台前,戴上老花镜,张双志小心翼翼地组装着手工灯笼,他告诉北京晚报记者:“灯笼啊,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以前叫花灯,灯彩,我父亲就是做灯彩的,小灯张小灯张,是当时的老百姓叫起来的。那时候,一到过年,小孩儿就爱玩灯笼。”组装一个手工灯笼,需要手细心静,北京晚报记者冷得按相机快门都有点不利索,可张双志聚精会神,没有丝毫偏差,只几分钟功夫,一个手工灯笼就从平面材料变成了立体造型。

“这灯笼上的小猪剪纸,是我老伴儿亲手剪的。”张双志正说着,手里举着风车的常姐带着孩子新竹,快步走过来:“嘿,孩子你看,你妈我小时候就是玩儿的这灯笼。”常姐说,小时候过年就盼着家长给买个灯笼,跟小伙伴们一起逛街,提溜着灯笼,唯一担心的就是一刮风,灯笼里的蜡烛容易把纸糊的灯笼点燃,别提多伤心。一听常姐关于灯笼的回忆,张双志乐了:“您别担心,瞧里面,现在都换成了小灯泡的了,再刮风,也不担心把灯笼点了。”“是吗,哎呦,这好,灯还会变色呢。”常姐说,已经很久没看见手工灯笼,没想到今天能又找回童年过年的味道。

北京民俗博物馆内的非遗文化活动将持续到正月初五,市民可以现场欣赏非遗展示、与民间艺人交流、参与非遗工艺品制作。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孙毅文并摄 编辑 马佳

编辑 TF003

分享到

极具老北京味道的小店迎合现代人审美,让杨梅竹斜街重焕生机

如何培养真正的非遗传承人?不能只靠体验,还需成体系课程

北京门头沟推出三条非遗旅游路线,涵盖这些地方!

“非遗影像公开课”、“非遗音乐留声机”等非遗文化玩出新花样

传承人集体上线,普通人隔屏跟学 非遗公开课让神秘技艺走进生活

300场活动为群众送“文化年货”,将以不同形式展现“年味”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非遗”进校园得有章法

钟连盛代表:故宫文创那么火景泰蓝也能行,发展夜经济请带上非遗老字号

北京市政协委员程凯:希望更多的人接触非遗

93号院博物馆迎新庙会看非遗,体验老北京过年民俗,还能学知识

雪后的故宫颐和园刷屏,离不开这些古建“美妆师”

“通州三宝”之一,舌尖上的非遗!花甲老人坚守300年金字招牌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

多部纪录片献映,还原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往事

被赞今年最美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叶嘉莹的诗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