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自古帝王钟爱名人书法,晋穆帝让人刻意摹写,王羲之自叹没认出来

2019-01-16 09:58 北京晚报 TF017

摹写是书法作品作伪的主要手段之一,从“书圣”王羲之在世时就已经出现了。虞龢在《论书表》一文中记载:“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效,一毫不异,题后答之。羲之初不觉,更详看,乃叹曰:‘小人几欲乱真’。”大意是说,晋穆帝特别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便让一个叫张翼的人刻意摹写,与王羲之亲写不差分毫。穆帝与王羲之开玩笑,有时故意让张翼书写了文牍,题写上王羲之的名字,再送与王羲之。一开始,王羲之还真以为是自己写的,反复仔细观看,才发现是他人摹写,故而感叹“简直跟我写得一模一样”。

孙晓飞


南朝皇帝贵戚都非常钟爱王羲之的书法,刘裕的儿子新渝惠侯更是“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计贵贱”,作伪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就成为一些轻薄之徒牟利的方式,作假手段层出不穷:“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当时,人们主要通过纸张的新旧来辨别真伪。造假者心思缜密,便用茅屋渗漏的雨水浸染宣纸,使纸色变旧,加之其他手段让新写的书法像是经历了几十年。把真迹与伪品放在一起,人们已经无法区分。

“爱重二王,不能释手”的帝王公卿不胜枚举,围绕王羲之、王献之进行作伪的产业,千余年来一直不衰。南朝的宋孝武帝不但喜欢王羲之的书法,自己也是摹写王羲之的高手。王羲之的后人王僧虔喜文史,善音律,尤工书。但慑于皇帝淫威,在宋孝武帝面前从来不敢显露真本事,一向用拙笔写字。代宋而立的齐太祖萧道成同样喜爱王羲之书法。史料上说萧道成曾与王僧虔赌谁的书法更佳。此时,王僧虔声名卓显,年岁也渐高,不似旧日对宋孝武帝那样卑微顺从,两个人分头写完后,萧道成问王僧虔:咱俩的书法谁是第一?僧虔非常机智地回答:“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把自己与皇帝分成两个不同的书写群体,机敏地回避了比较优劣的尴尬,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摹写之道,从古至今,绵绵不绝。对于一些天姿聪颖的书家来说,摹写的难度并不大。书法研究者查律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康熙本人喜爱书法,曾以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极为推崇董其昌的书风。朝中仿学董其昌书风的大臣多受到宠爱和重用,加之康熙帝为各地的题写示范,其时朝中的书风以董为主,出现了一批崇董、法董的书家。

清人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一书里记载,康熙朝书法家陈邦彦“得香光(董其昌号香光居士)神髓,自少至老,日有书课,临摹至千万本”。许多人索取他的作品,裁截掉“陈邦彦临”这几个字,冒充董其昌的真迹,来卖个好价钱,当时的收藏家也不辩真伪。最具戏剧性的部分是,一些封疆大吏知道康熙皇帝喜欢董其昌的字,投其所好,常常在各地搜集董其昌的字进呈,康熙亦是识家,遇到似是而非者,就会沉吟再三,反复自问:“这会不会是陈邦彦写的?”

清高宗乾隆皇帝也酷爱董其昌,内府收藏董其昌真迹数十轴,但乾隆并不敢完全相信。有一次把这些藏品全部拿出来请陈邦彦看,问他“这里面有没有你写的?”

陈邦彦“审视良久,叩首谢,亦竟不能自辨也”。其实,别说陈邦彦不能自辨,摹写者的仿真功夫,有时连董其昌自己都无法区分真假。清人方熏在《山静居书论》里记载,董其昌误把他人的摹写品当成自己的作品,甚至当着众人自夸为“平生得意之作”。

摹写之伪作让很多书法作品显得真假莫辨,但此法在客观上也使得书写之法的神韵得以流传。唐代的蔡希综在他所著的《法书论》里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

在唐代,自唐太宗开始,就命令当朝知名书家褚遂良、欧阳询、韩道政等人各摹王羲之真迹数本,赏赐给太子、诸王和近臣。武则天、唐玄宗也都效法太宗,摹写王羲之的诸多名帖传世,我们今天仍然有幸能够看到王羲之的作品原貌,均得益于唐人。

(原标题:摹写作假轶事)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品俞平伯、吴晗、朱自清笔墨,才知书法家有共同的底色

他们是清华大师级人物,这四人被称“四大导师”,李济为何不在此列?

北京大学大师云集:沈从文偏嗜古雅之风,宗白华字里行间满是书卷气

昨夜星“臣”

古代书家多为文人学人哲人,明代大字热兴起,书法为何有别于前朝?

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浅谈明代宫廷里的书法大家 欣赏张居正海瑞姚广孝作品集锦

朱氏皇帝一族后代子孙笔墨最顶峰: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涛

明朝16位皇帝书法集锦:识者称朱瞻基造诣可与宋徽宗比肩

书法大家李铎先生习字全靠自己观察自学,对孩子外表严厉内心慈爱

古人书法中提到颈椎病的并不多,大名家也会为自己的脚气而烦恼

林则徐为何喜欢米芾的书法?其临摹的《甘露帖》讲的啥内容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