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班上有个特殊的孩子,同学们说他“蔫坏”,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家庭

2019-01-12 10:05 北京晚报 TF017

2006年,我刚刚当班主任,是从三年级开始,接一个调走的老师带的班。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同学们说他“蔫坏”,他会冷不丁地从后面推同学一把,吓人一跳甚至把人推倒。当老师跟他交流时,他却不说话,只是站那儿哭,声音一阵儿高一阵儿低,能哭一上午一下午,问什么都不答。我只好找家长交流情况。

赵璐


资料图 李嘉 制图

第一次来的是奶奶,一个特别强势的老太太,滔滔不绝地列举着她孙子的无数个优点,根本不容我插话。由于这孩子经常惹祸,后来我又见到了他幽怨的妈妈,慢慢了解了这个家庭的情况,这是个畸形家庭,老太太带着儿媳和孙子过日子,儿子离家出走了。

再后来,这个孩子再一次惹祸,家里来的居然是他爸爸——那个离家出走的男人。这男人到了我们办公室直接扑向站在一旁的孩子,双手掐着孩子的脖子便劲儿摇,“你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我当时都吓傻了,幸亏有经验的同事把他与孩子隔开,劝他说孩子没犯大错,帮他慢慢平静下来。除了发疯,他不能很好地沟通与交流。

这个孩子,可以说是我十五年教育生涯中一个比较失败的例子,我知道这个孩子不幸福,却并不知道该如何打开他的心锁。

后来带的班多了,也有了一些经验,能够感觉到孩子的好多毛病或问题都出自他们的家庭。

比如有个特别能够在人前装样子的孩子,当你看他的时候永远规规矩矩,特别懂事,可是在你看不到的时候,却各种捣蛋。这孩子就有一个特别虚荣的妈妈,为了让孩子能够考个好成绩,她会在考试前给老师打电话,拐弯抹角地打探考试题,一旦孩子考出好成绩,她会向几乎所有她熟悉的人炫耀,她甚至还因为我在家长会上没有表扬她的孩子来找我吵架。

现在大家常说,一个熊孩子背后肯定有一对熊家长,这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经验的总结。更专业的说法来自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她说:“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和负罪感。”她为来自第二种家庭的人写了一部书《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生活缺陷》。在这部书中,她把向孩子传递“恐惧、责任和负罪感”等负面情绪的父母称为“有毒父母”,并通过她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伤害了子女甚至影响到子女成年后的生活。写这部书,苏珊·福沃德博士并不仅限于“揭露真相”,而是为了“疗愈”,她在书中传授了具体的对策,帮助受“毒害”的孩子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出来,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捧读这部书的时候,我想到了上面提到的那个“蔫坏”的孩子,他的奶奶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让他的父亲在家里非常的不自信也没有自尊,他父亲选择了逃离。而这种逃离又制造了另一个不幸的女人——他的妈妈。于是,两个女人把全部的痛苦与控制都加诸到幼小的孩子身上。跟他父亲一样,这孩子怎么做都不对,怎么努力都不够好,于是失去自信,不敢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愿,又渴望被关注,就通过制造问题的方式让自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想,如果我早点儿读到这部书,我对这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会完全不同,我会用有意识的关注来疏导、引导他学习正确表达、勇敢交流,而不仅仅是一遍一遍跟他讲应该好好学习的道理。

这部《原生家庭》让我几乎在一瞬间理解了很多孩子貌似不可理解的行为,现在的我再看孩子们,每一个都与以前不一样了。我知道,孩子们没变,变的是我的眼光,我看孩子的眼光,不一样了。

(原标题:从此,我看孩子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