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单霁翔笑称“故宫院长是个高风险岗位” 而他最关心这些“小事”

2019-01-09 10:50 北京晚报 TF017

元旦前后,接连的北风和低温,让北京展现出冬日那种典型的干冷、响晴,天蓝如洗,让人觉得冷得痛快。在元旦假期,就着如此美景,去故宫走一走是值得的:红墙、黄瓦和蓝天搭配起来是北京最美的模样。

2018年的最后一天,记者在故宫游玩,有幸偶遇故宫院长单霁翔,并跟随单霁翔一起度过了一次难忘的故宫“跨年之旅”:从2018年最后一天的上午到夜幕降临,单院长在马不停蹄的忙碌中,亲自送走2018年的最后一位观众。十几个小时之后的清晨,单院长又出现在午门的大门外,迎接2019年的第一批观众,故宫和他的“守门人”也迈进新的一年。

在与单院长一天的相处中,这位自称为故宫“看门人”的院长,将他对故宫的关注之情展露无遗。

张 鹏


御花园

卫生间改造 凸显人文关怀

上午10点半的故宫御花园,远远就看见身穿黑色冬装挂着胸牌的单院长正带着一群客人参观,得知我是经常采访故宫的记者,单院长发出邀请:“愿不愿意跟着我走走?”跟着单院长游故宫,这样的机会谁能拒绝呢?

跟着单院长走了没几步,就听院长说,这是咱们参观的第一站——卫生间,说着一转身他就进了御花园外的一个公共卫生间,一边走还一边说“不许拍照啊”,然后钻进男厕,没影了。早知道单院长是著名的冷幽默段子手,今天终于体会到了。

等到单院长从厕所出来,他问我“你觉得厕所有什么变化吗?”我发现,女厕比以前大了不少,内部重新进行了装修,干净漂亮了很多。单院长说,这就是故宫2019年将要开始的“厕所革命”,御花园的卫生间是第一个完成改造的。“以前女厕外面经常排长队,我们把原来男厕女厕位置换了一下,男厕加上吸烟室和休息室改造成了女厕,这样更科学,内部重新设计装修,提高了档次。”

一位故宫院长,竟然如此关心厕所这样的小事,多少让人有些吃惊。不过,接下来我发现,单院长还关心更小的事:一边走着,他忽然弯腰从地上捡起了一个很小的纸片,一直拿在手里,直到找到一个垃圾桶扔了进去。“故宫的地上不能有纸片垃圾,如果地上没有一片垃圾,观众也就不会扔了。包括在墙上刻画的,一旦出现我们会如临大敌立刻擦掉,墙上没有划痕别人也就不画了。”单院长说,他四五年前下来巡查老得捡垃圾,现在基本走一趟下来也捡不到一片。

其实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故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以前故宫的端门广场、御花园没有座位,很多人席地而坐。单院长定制了观众座椅,还将御花园花池等改造成可供观众休息的座椅,这样可以供近400名观众在此休息。端门广场把树坑填平了,在树坑上做一圈树凳,加上靠背座椅和餐桌椅,一共能给观众提供近千个座位。

在隆宗门内,我注意到新竖起了一个“母婴室”的牌子,单院长说,“之前有观众反映没有母婴室,带儿童参观多有不便,2018年我们就利用原有办公用房改造设立了一个。”院长还补充道,“观众走到这里正好走完三大殿,走了一半,累了,2019年我们还要把后左门、后右门内原来的商店收回改造,提供热水,变成老弱病残孕专用休息室。”

太和殿

“文物要有尊严 不能蓬头垢面”

跟着单院长一路向西,走过太和殿的右翼门,单院长指着这扇打开的大门说,过去这个门从没打开过,原来这一带都是非开放区,现如今,太和殿的左翼门和右翼门都打开了,景观一下子丰富起来。

实际上,多年来故宫老观众都对一块牌子记忆深刻,牌子上写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因为故宫70%的范围都曾立过这种牌子。“都说故宫建筑多,可观众看不到它的馆舍宏大,都说故宫藏品多,但是99%的藏品睡在库房里,绝大多数观众进了故宫以后,只能沿着中轴线走,看看皇帝坐在什么地方,躺在什么地方,在哪儿结婚,就穿过御花园走出去了。”单院长觉得这不是一个博物馆应有的样子。

“过去观众沿着中轴线走,只能观看三大殿,连一棵树都没有,现在出右翼门一看,非常漂亮,有古松、有十八槐;出左翼门是箭亭广场,过去骑马射箭的地方,视野一下子就开阔了。”单院长表示,故宫为了打开这两扇门也付出了很艰辛的努力,总共拆了135栋临时建筑。

单院长自嘲:“故宫院长是个高风险的岗位,有今天没明天,整天提心吊胆怕出事儿。”但是因为怕出事儿,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就不开放,不拿出来展览,这个思维方式单院长觉得有问题。

“过去的思维方式是,要保证文物安全,拿出文物越少越安全,都在库房锁着才安全,所以拿出来展出的不到1%。一个瓷器掉地下摔了,博物馆的责任,全世界都知道;反过来,一屋子的古代服装、织绣、地毯全腐烂了,一点责任没有,属于自然腐蚀,这个机制得改变,现在我们就要反过来做。”

单院长说他的原则是“能开的全都开”,比如新开的家具馆,“过去是6200多件家具都在库房里,90多个小库房最高摞了11层,现在都拿出来,建了家具馆,处理好就没危险。”

故宫有10200件雕塑,过去没有展厅,后来成立了雕塑馆,其中两尊菩萨3米多高,是1500年前北齐的雕塑,非常珍贵,而且在馆内,秦始皇兵马俑也神采奕奕地展出来了。“所以文物必须要有尊严,文物不能蓬头垢面,必须要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才更有尊严。”

现在故宫80%的区域都可以参观了,这给故宫开放管理处的职工增加了大量工作。“过去200多人封门,现在800多人封门,每个人都拿一个接触器,每个角落都要走到。这样每天查一遍,我觉得比封闭更安全。”

西门工地

以后管道 再也不会穿红墙了

跟着单院长一路向西往隆宗门方向走去,忽听单院长一声低呼:“我们就怕这种大高跟鞋。”原来前边不远处一位女观众穿的皮鞋鞋跟又细又高,走路咯噔咯噔的。“这要是去御花园,踩上甬道,那个小石子就会崩出来。”单院长满脸的心疼,他说为了保护故宫的地面,曾经一度请观众穿鞋套,但是没能推行开,现在全凭观众自觉,他请大家最好穿软底鞋参观故宫。

可以看得出来,单院长对故宫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甚至对一个小石头都是有感情的。我曾经听过单院长的演讲,他对于故宫的历史、数字、甚至故宫猫等等几乎如数家珍,那份熟稔的背后透着他的热爱和艰辛付出。据说单院长上任伊始,就在5个月里走完了故宫的9371间房屋,自1420年紫禁城建成,只有两人做到了这件事:单霁翔和他的秘书。

跟着单院长走过冰窖对面的一堵正在施工的红墙,他的脸上又露出心疼的表情,“我们的苦恼就是热力等各种管道,因为施工,不得已在这里做了一面假墙。”为了走管线,红墙上有几个很显眼的孔洞,古建筑遭到破坏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但单院长表示,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发生了,他面带神秘的表情说:“敢不敢跟我去一个地方,故宫职工都没去过,就是里面太脏,你这衣服怕是够呛。”

我注意到单院长黑色的工作服上蹭了不少土,尤其是一双鞋,很旧而且满是灰尘,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照他的说法,他经常出入那个很脏的地方,这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呢?单院长带着我们一路向西,快到西门附近是一片施工围挡,进去是红色的工棚,空地上停着铲车等施工车辆。跟着单院长走进工棚,眼前的情景令人大吃一惊,里面尘土飞扬,地面被挖了一个很深的大坑,一层一层的楼梯通往地下深处,下面隐约可见管道。“这就是故宫正在建设的地下管廊,单院长很自豪地告诉我。

“故宫要在红墙以外建一圈市政管廊,最深到14米。为什么这么深?因为故宫地下3米以内是文化层,怕有文物,躲过这层,加固以后在底下铺设管道,里面将来要进17种管道,建好以后,管道再也不用穿红墙、穿古建筑了。”单院长满脸欣慰。

这个工程最终要到2020年6月才能完成,“我们所有的古建筑维修都会在那时竣工,迎接故宫600年的生日。”单院长很憧憬那一天的到来。

隆宗门

送走2018年最后一位观众

下午4点半,单院长、主管安全的副院长李小城和安全部门的主管领导出现在隆宗门附近,此时已是夕阳西下,这一天北京全天温度都在零度以下,傍晚更是寒气刺骨,我穿着羽绒服还冻得一直打哆嗦,单院长却依然精神抖擞。故宫开放管理处处长沈丽霞曾经对我说:“院长是我们的‘男神’,是‘超人’,精力真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现在终于信了。

故宫开放管理处每天最后的一项任务是封门,随着闭馆音乐声响起,工作人员穿上荧光“清场背心”开始拉网式清场,确保所有的观众都能离开故宫。这些年不乏因为各种原因总想在故宫过夜的奇葩观众,和工作人员玩“藏猫猫”,所以清场需要特别仔细,无论雨雪,工作人员都要钻山洞、爬假山、转小院,搜索每一个隐秘的角落。

清场完毕之后就是锁门了,喧闹了一天的故宫又重回宁静,乌鸦开始回到这个原本属于它们的世界,在上空盘旋、觅食,二百多处古老的大门次第闭合。

单院长也穿上“清场背心”,和开放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起,检查一道道落锁的大门。我发现工作人员锁门都有一个不自觉的动作,锁上后再使劲拉几下锁,再左右晃两下,王昆科长解释,这是为了防止门锁回簧,一旦锁没有锁上,不管文物有没有事,都是天大的事。

“这都成了我们的‘职业病’了,有时夜里醒来还在想自己负责的门锁会不会有事,今天的封门检查是不是都走到位了,是不是有什么异样没注意到,是不是漏掉了什么蛛丝马迹。”开放管理处处长沈丽霞19岁进故宫工作,如今已经35年。一年终于平安地过去了,一代又一代故宫人,就这样把最好的年华留在了这里。

亲自送走每年最后一位观众,亲自迎接新一年第一位观众,单院长坚持这样做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之所以这么做,我想正如他所说,要尽到一个“看门人”的职责,他曾经说过:“我从三个月大时被父母抱到北京,住了很多的四合院,万万没想到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这个院子很大,这个‘门’不好看。”

本以为,2018年故宫的工作到此结束了,没想到单院长问我:“我还要去午门看看过大年的展览弄的怎么样,还跟我去吗?”我已经冻得透心凉,都快说不出话了,但还是咬着牙说:“跟!”

午门

整个故宫 就是最大的展厅

下午5点半,我跟着单院长和故宫一众主管领导又从北边的神武门来到南边的午门,爬上城墙来到展厅里,只见这里一片繁忙,主管展览的副院长任万平和展览部的策展人带领工人正在紧张地加班工作,展台和展柜已经搭建了起来,但是展品还没有放进去。

故宫正举办“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

这里正在布展的是故宫史上规模最大的展览:“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按,从1月6日起,展览已经开始,将持续至4月7日),届时,整个故宫都将是展厅,展现清朝鼎盛时期紫禁城里过大年的盛况。

从故宫各殿一路走来,其实已经明显感到了过年的氛围,大门上的年画、门神和对联,大殿和走廊挂出的各式宫灯,都是故宫前所未有的。

单院长告诉我,这次“过大年是故宫展出文物最多的一次,春节不能光是吃吃喝喝,也不是只有舞狮子、挂灯笼,春节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前紫禁城里过大年,过各种节日,遗留了大量文物,我们就设置不同的节日主题让这些文物和大家见面。”

立天灯、万寿灯曾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从立到撤,前后要动用8000多人次。这次展出,通过故宫研究人员的努力,不但在文献中查出天灯、万寿灯的使用方式、历史沿革,乃至各部分的详细尺寸,更是在各个库房中找到了灯身模型、灯联小样和灯杆原件,成功复原出来,展览时将重新竖立在乾清宫和皇极殿的台基上。过大年还会展示过年不可或缺的“节物”,如福字、春联、春条、门神等,以及岁朝图、天灯、万寿灯、宫灯等富于宫廷特色的器物,观众可以看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书写的“福”字。

单院长表示,故宫“过春节”,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利于文物“延年益寿”。“故宫藏有1400盏精美宫灯,一度都存放在盒子里。这次春节项目启动,每一盏灯都被精心修复,还补齐了灯穗等。之后被悬挂在宫内,烘托节日气氛。春节只是一个开始,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将被逐一开发,让观众能在紫禁城里感受到浓浓的节庆氛围,让更多文物藏品活起来。”

在布展现场,单院长详细询问各项工作的主管领导,敲定每一个细节。我看到单院长鞋子上的灰土好像又加厚了一层,今天跟他走了这几个小时,我的微信记步已经到了15000多步,相当于7公里,据说单院长每天走路不低于10公里。

布置妥了2018年最后一天的工作,单院长走出展厅的时候已经7点多了,站在午门上往下望,近处是昏暗肃穆的巨大宫殿,远处则是华灯初上的北京城,此地仿佛是历史和现实的交汇处。1420年永乐皇帝建造的紫禁城,即将迎来它的六百岁生日,单院长曾经立下志愿:“要把一个辉煌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原标题:故宫院长单霁翔 2018年的最后一班岗)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单霁翔朱广权喻恩泰一起上直播,博物馆日“云展览”赏国宝

他退休前,高跟鞋进宫他都心疼,如今大奔霸屏太和门广场

单霁翔:名牌大学硕士以上才有机会修故宫 评论里出现一批柠檬精

故宫学院(沈阳)正式成立,首场讲座由单霁翔主讲

卸任一个月后 单霁翔被聘为故宫学院院长

“网红院长”单霁翔做客北京林业大学 谈“匠者仁心”

单霁翔做客北林谈“匠者仁心”,他认为好的博物馆什么样?

视觉中国承包本周最大文化热点,连故宫“上新”风头都被赶下去了

大陆这一人事变动震惊宝岛 台媒:我们犹如自废武功,值得深思

单霁翔退休次日有了新职务,没离开他的老本行

与单霁翔四次偶遇,您说的这些话还算数吗?

7年间让故宫迎来许多“第一次”,“网红”院长单霁翔圆满卸任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