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对话《北上》作者徐则臣:把大运河当主角 过去与现在双线叙事

2019-01-04 10:00 北京晚报 TF021

对运河来说,1901年很重要。这一年光绪发布了“废漕令”。对很多中国人来说,知道京杭大运河就是通过运河的漕运。1901年运河迎来了很大的转折点,漕运的功能突然消失了。从明代开始,运河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河道要不停地疏通。

作者:陈梦溪


徐则臣(右一)在通州北运河为写作进行调查

书乡:为什么将运河故事的时间点选在1901年?

徐则臣:对运河来说,1901年很重要。这一年光绪发布了“废漕令”。对很多中国人来说,知道京杭大运河就是通过运河的漕运。1901年运河迎来了很大的转折点,漕运的功能突然消失了。从明代开始,运河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河道要不停地疏通。中国的地势北高南低,漕运船向北是一直往上走,所以叫“北上”。黄河时常决口,大量泥沙下来,河床就又抬高了,所以要不停地疏浚河道,带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加上海运的发展,便主张废掉漕运,这样运河就没有朝廷去清理了,北边水浅,运河便从济宁以北断掉了。

书乡:你是江苏人,听说你对运河很熟悉,并曾经在运河边生活过?

徐则臣:我从小生活在河边,初中时住校,到冬天,宿舍的自来水管冻住,我们就端着牙缸、脸盆往校门口跑。校门前是江苏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石安运河,一大早河面上水汽氤氲,河水暖人。后来在淮安生活过几年,每天在穿城而过的大运河两岸穿梭。因为对运河淮安段的见识与理解,成就了我的运河之缘,二十年来,绵延千里的大运河成了我小说写作不可或缺的背景。二十年来,我一点点地把运河放进了小说里。我也因此培养出了对运河的专门兴趣,但凡涉及运河的影像、文字、研究乃至道听途说,都要认真地收集和揣摩。

书乡:哪件事触动你最终下决心要写这个故事呢?

徐则臣:2014年《耶路撒冷》出版后,我有一个停下来的休息期,写了几个中短篇,但一直想着写一部什么样的长篇。一次与韩敬群总编在当代商城里的一家咖啡馆聊到接下来的写作计划,突然觉得可以写了。之前一直缺少一个拍板的决心,那天就决定要认认真真地投入去写这部小说。正是基于多年的专注,在泛泛地以运河为故事背景的写作之后,决意这一次倾囊而出,把大运河作为主角推到小说的前台来,就有了耗时四年的《北上》的写作。

书乡:写作过程遇到过瓶颈吗?

徐则臣:之前推翻了很多稿,一直找不到方法。因为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901年到2014年;空间跨度也很大,从杭州到北京;运河的各个阶段、各个河段都很重要。到底写哪段、不写哪段,杭州、无锡、扬州、高邮等沿途的重要城市如何安排,戏份篇幅是多是少,我费了不少精力反复考量、来回推敲。对于小说的结构也是不停地推翻重来,再推翻,再重来。所以我在摸索结构上花了两年时间,中间一度写不下去,才去写了《王城如海》,之后才找到现在小说中的叙述方式,接着写下去就比较顺了。

书乡:用“过去-现在”双线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徐则臣:其实这个故事既是双线叙事,又有点像装置艺术的叙事。两条线相互独立又勾连在一起,相互生发,通过各种人物关系产生联系,最后纲举目张,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这样既能将各个节点兼顾到,又能节省篇幅。写大运河体量肯定不会太小,但我又不希望写得太长。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写,从杭州一路浩浩荡荡写到北京,至少要大几十万字,现在想压缩篇幅,只能从结构上做文章。对于现代小说来讲,如果不是特殊题材,30万字就可以驾驭了。《百年孤独》也是一百年的历史,这样复杂的题材,28万字就写完了。我希望这部小说能更精炼,处理得更巧妙。一开始我的设想就是不超过三十万字,最后写完也的确刚好是三十万字。

书乡:你曾说因为要写《北上》,这几年你有意识地把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断断续续走了一遍,这一路旷日持久的田野调查改变了你对运河的很多想法。

徐则臣:亲身经历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感受,比如淮扬菜是不是书上写的味道,南旺水利枢纽,邵伯闸如何开闸通航,甚至各地运河水的流向、岸边的植被都要现场感受,才能有感性的、直观的经验,沿途许多湖在想象中与现场感受完全不同。跑船的人跑一年和跑十年,他的生活状态、与水的关系就会呈现出不同。早上的、黄昏的、夜晚的运河的气质也是迥异的。过去对运河的想象太笼统了,比如镇水兽的摆放和表情,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有的是石头的,有的是铁的,每只镇水兽都有它的传说。这对写作非常有用,或许最后不一定用在小说中,但去过现场后再写,会觉得内心特别笃定。

书乡:为什么用意大利人“小波罗”的视角作为观察者来呈现运河的故事?

徐则臣:百年前一个风雨飘摇的中国被迫卷入了全球化的过程。只有中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不够的,我想借助一个外来者的视角看那时的我们。我想看一看那时中国人和运河的关系是什么。那时的知识分子和现在的知识分子对运河是什么关系。漕运废止一百年后,我们该如何重新看待大运河。申遗成功是一个不容再回避的契机:是“唤醒”大运河的时候了。

书乡:评论称这部小说“只是呈现,并不提供意义”,你怎么看?

徐则臣:一部小说更大的责任在于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我想任何一位小说家都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为运河做一个盖棺论定的结论。我的确更多地以呈现细节、呈现疑问为主。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但细节永远是正确的。

书乡:今日运河许多从功能上都废止或改变了,我们要如何看待?

徐则臣:从功能上讲,运河的确在衰减。之前我对运河的认识也停留在功能性的层面,后来研究、了解后发现,整个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包括中国人的人格构造、思维方式都与运河有着很大关系。我当时觉得,这真是不得了的一件事,值得从文化的层面上好好挖掘。这才是我写运河的最大原因,否则我就像过去一样将运河当做故事背景写了,这回我要把大运河当主角去写。

书乡:通州的运河给你那些印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徐则臣:我们聊起北京会提到永定河,会说先有永定河,后有北京城。对北京这座城市来说,运河可能更重要,北京的成长壮大靠的是运河,吃的喝的用的,都是靠运河来运送物资。当年国外使节来到北京都是从通州的运河下船,以前叫通县。马嘎尔尼来到中国,就住在通州的蛮子营等待乾隆的召见。现在从天津到通州这段叫北运河,我和几个专家一起去看了这段河道,现在水很小,不能通船了。很多评论都谈到了当下我们应如何去反思和关心运河。我们目前对运河的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对运河文化潜能挖掘地也不够,所以我才去写这样一部小说。我们不能遗忘这条河,不能忘记我们的来路。运河的意义还需要学者、作家、艺术家等各类人去呈现,给我们重新审视它的底气。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北京市民回忆年少时期在大运河抓鱼掏蟹的欢乐,和汛期里惊心动魄的洪水

副中心大运河沿线景观设计征集新进展:选定3家设计团队

大运河畔“三庙一塔”南广场启动建设,通州将再现“古塔凌云”

2022年建成副中心“黄金水道”!通州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发布

大运河景观设计全球征集方案,打造城市副中心金名片

单项奖金30万元!大运河沿线景观风貌设计方案征集启动

昌平顺义为游客提供“温渝河—大运河”水岸休闲长廊精品旅游线路

北京市政协委员姚卫海:大运河沿线应成立联合非遗保护中心

大运河航运被写入《大遗址利用导则》 日前正在网上征求意见

大运河航运被写入《大遗址利用导则》,大遗址利用效果将定期“考试”

诵诗、唱戏、画水墨画,京杭艺术家大运河上办雅集

北京大运河将实现滨河绿道贯通,重点河道通航!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