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亲身经历老旧小区“重生” 老北京八旬老人许下新心愿

2018-12-29 09:47 北京晚报 TF017

回看整个2018年,让我感慨又激动的,是我生活居住的小区,俨然已“变妆”成了花园。

何杲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事情得从我和女儿做邻居的那年说起。

我们老两口的独生女儿1992年结婚,之后就和我们分开单过了。女儿家住在东城区,我和老伴住在朝阳区。

随着年事渐高,身体渐弱,我心里突然萌生了“要是跟女儿住在一块儿该多好”的念头。

可巧,女儿那栋楼有一户人家要卖房,而且跟她同一个单元。天赐良机,我们立刻敲定了买房。

2009年,女儿出嫁17年后,我们竟然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

高兴归高兴,但这个有着近5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实在问题多多。

由于年久失修,楼房外观破旧不说,关键是小区没物业,生活环境差。道路坑洼不平,骑自行车会颠簸,腿脚不好的老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容易摔倒。楼道里没有人打扫,墙壁老化,泛黄发黑,局部还有脱落。还有随处可见的“牛皮癣”小广告……楼外的垃圾桶,垃圾经常满溢往外流。

还有信报箱,很多没门的,丢了。地锁,一个挨一个。电线,乱成一团麻。绿化?有的杂草比人还高!

这些问题都不大,却特别烦人。我常常安慰自己,“毕竟老旧小区,哪能和新小区比?”“毕竟,晚年又和女儿住在一起,多大的福气!”

前两年,习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对首都发展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我看到他在四季青敬老院、在雨儿胡同、在地铁车站,和大家聊家常、问冷暖,心里特感动。我重新燃起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憧憬。

我对老伴说,咱们心里惦记的那些,早晚会提上日程。

果然,没多久,总书记就接连发出了“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背街小巷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明确具体的指示。尤其那句“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仿佛被理解、被关心的暖流,沁入我的心田。

我和老伴都很兴奋:“咱们的事,有盼头了!”

不出所料,连续三年,我居住的小区,面貌一年一个样,到如今,我的家园几乎变成了花园。

首先说我们这栋楼,前年和临近的四栋楼一起实施抗震加固、节能改造。这老楼改造可比盖新楼麻烦多了,人家施工单位不厌其烦地修改方案,听取意见,真是费心又费力。比如,外墙施工时,各家的空调必须拆下来,不然没法施工,可当时正是初冬,老人和小孩需要取暖,怎么办?工人们就想办法,让每台空调离墙不断电,既保证用暖,又不影响施工。

外墙和屋顶加厚保温层,冬季室内温度提高了四五度。楼体浇注钢筋混凝土立柱,整栋楼结实得能抗几级地震。外墙喷涂红白两种颜色,外窗一律换成塑钢窗,整栋楼的外观抢眼又漂亮!

去年,“疏解整治促提升”,拆违建,拆地锁,封堵开墙打洞,整修残墙断壁,环境绿化美化。楼与楼之间多元增绿,缺植补栽,整修花坛,加装铸铁栅栏,有的地方还安了石桌石凳、藤萝架,为的是老年人夏天乘凉,打个扑克牌什么的方便。您说,想得多周到多细致。

今年,小区改造再上一层楼,道路整修,换路牙,漫地砖,铺沥青,让人瞧着就那么痛快舒服。这不,缆线入地工程又开始了,各种缆线一律入地。小区的大门也要改成带灯箱的了,夜晚“青年湖小区”的灯光标志老远就能看见,让人打心里叫好。

旧貌换新颜,家园变花园,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亲身经历老旧小区“重生”,我为家园变漂亮自豪,更为赶上新时代骄傲。我现在的心愿,就是争取多活几十年,我这个地道的老北京,要亲眼看看咱首都将会发生的更大的变化!

(原标题:喜见家园变花园)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老旧小区焕新,北京4.3万户居民原地住“新家”

北京市住建委独家披露“十三五”期间老旧小区改造数据

为让老旧小区改造后“常葆青春”,政协委员奔波三个月开“良方”

老楼加装电梯方案有了规范要求:优先平层停靠,方便老人上下楼

北京东城20个老旧小区今年改造,力争首批8月启动施工

申请式改善来了!西城这个片区率先启动,三种方案居民自愿选择

北京老旧小区改造将推广“劲松模式”,物业服务“先尝后买”

今年北京86个老旧小区整治开工,5.9万户居民“住新房”

老楼加装178部电梯,6000名居民不再为爬楼发愁

居民自拆违建清堆物 40岁团结湖三四条北小区华丽变身

劲松这个有40年历史的老小区一年大变样,这些经验值得学习

北下关启动老旧小区供水改造 周边上千居民将受益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