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她是评剧皇后之女,曾与常宝华搭档主持,侯耀文却叫她“二百五”

2018-12-15 09:41 北京晚报 TF017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1985年底,在美国。大哥是常贵田,杰子兄是师胜杰,四叔是常宝华。当然,还有一个人,也是那一次活动中我们成了好朋友,“小侯”,侯耀文。

吴霜


吴霜

“你是吴霜啊?小不点儿啊。哈哈哈……”大哥看着我说。

“吴霜,你给我们当翻译啊?”杰子兄问我。

“哎小霜,你看看这个东西拿美金买合咱们人民币多少钱?”四叔问我。

可是如今,四叔常宝华,大哥常贵田、师胜杰,三哥侯耀文,还有那次活动最重要的人物--中国第一个访美的曲艺代表团的团长,侯宝林伯伯,他们都在天上了。

1985年,那时候的他们还都在风华正茂的年龄。纽约、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几个大城市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那是这些中国曲艺人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的土地,许多记忆就像阳光下的瀑布一样,五光十色喷涌在我的眼前,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当时我还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读书,每日起早贪黑,在著名黑人歌唱家威廉斯小姐的严格督促下练习高难度的练声曲、艺术歌曲和咏叹调。忽然接到头一年在洛杉矶看奥运会时结识的朋友王之瑜大姐的电话,她邀请我参加一个活动,为中国第一个赴美访问的曲艺代表团做中英双语主持人。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任务。去美国学习前,我是在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读书的,再之前我在中国铁路文工团工作过,是学员班的学员。曲艺的种类我大概是知道的,因为铁路文工团有个名气不小的曲艺团,侯宝林的儿子侯耀文是曲艺团的相声演员。我和侯耀文认识但并不熟悉,毕竟那时我还只是个乖巧安静的小姑娘。

1981年赴美读书,在大学里三点一线好几年,忽然得到这么个机会去旅行演出,自然让我喜出望外。当我赶到纽约时,见到了这些曲艺人,感觉好开心,他们当中有曾和我妈妈一起同台演出的艺术家,比如侯宝林伯伯,建国初期在天桥的演艺圈,我妈妈和侯宝林是那里名气最大的演员;还有孙淑君阿姨,唱京韵大鼓的名家,在北京是头一份。另外就是常宝华先生,他是常贵田大哥的四叔,我跟着其他年轻人一起叫他“四叔”。当然更多的是团里的年轻一代,侯耀文、师胜杰、常贵田等几人,我在第一时间和他们打成了一片。我喜欢相声,听相声时的笑点极低,别人都绷着脸呢,我已经乐不可支了,而且每次演出时都这样。耀文就说:“你怎么回事儿?笑一回两回还不够,哪儿有你这样回回都笑的。”

我是和常四叔搭档来主持节目的,我们在台上配合得很不错,我用英文解说的时候,他有时候也会插科打诨,冒出一两个奇怪的英文单词来逗一逗观众。每次都是他和侯伯伯两人说一个段子作为整场的压轴戏,侯伯伯逗、常四叔捧,侯伯伯年纪大了,不说长段子了,只是小段。观众也是为一睹侯伯伯的真容,总会给予满堂彩声。

这次的演出旅程中,我们遇到过不少艺术家,每到一处,当地的华人名家都会到演出现场捧场。我记得在纽约,老影星李丽华和朋友一起到后台看望侯伯伯,我和她很熟悉,她是我爸爸当年做电影导演时的好朋友,刚到美国时,我还在她家里住过一个月。在洛杉矶,赵丹伯伯的儿子赵左领着电影演员陈冲来看演出,梅兰芳的两个孙女也和我们一起吃过饭,大画家丁绍光也上台来和我们合影,那时候他还年轻,名气还没那么大呢。

艺术团访美的最后一站是旧金山,在那里演出时,我认识了我后来的丈夫小彭,他是从北京来的留学生。小彭和朋友一起去看演出,演出结束后,他和几个人跑到后台,声称是来探访侯先生,因为他父亲当年在中南海工作的时候曾经接待过前去给中央领导说相声的侯宝林。几句话之后他就来到我身边,悦耳的北京口音响在我耳边:“你是跟他们一起从北京来的吗?英文怎么这么好啊?”

后来,在旧金山演出之余,小彭单独约我出去玩儿,金门大桥、日本城、海边……记得有一次演出前赶到剧场,小侯看到我说:“是不是那姓彭的小子又把你带出去了?”旁边的贵田大哥说:“那小子看来有戏啊!”

那是1985年,三十三年前的故事了。

后来的日子里,我回到国内的时间越来越多,和他们一直都有联系。我请常四叔参演过我的话剧,也请小侯到剧场看过我的戏。我关注他们的各种新闻、各类活动,有时候在电话里聊起他们的新段子,小侯还会说:“你怎么还那么二百五?什么破包袱都能让你傻乐半天。”他在五十九岁时忽然离世,我还去过他的住处悼念、感叹了许久。今年,不知是什么样的感召,先是常四叔寿终正寝;后来听说了胜杰大哥的病情,预知他时日不多;三个月前贵田大哥给我打电话,要我的地址,寄给我一本他写的书《五独俱全》,我还和他聊了挺长时间。可谁知,四叔的葬礼他没去参加。正在纳闷,十一月最后的一天,他也离开了人间。

于是,我的脑海里,那一年我们在美国一起演出的欢笑声又一次闪现,比当时更加清晰,更加响亮。我疑惑,那是不是天堂传来的笑声啊……

(原标题:天堂传来的笑声)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