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你见过用脊椎做的雕塑吗?这组骨元素作品 引发人类对生命思考

2018-12-13 10:23 北京晚报 TF021

近日在艺术国际美术馆举办的“格物论:人化自然研究”展览现场,一组以骨元素形式出现的雕塑作品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大家纷纷驻足观摩品评。其实这已不是这组作品的处女秀,它们曾现身于今年艺术界的N个展览现场,所到之处均备受关注。

作者:王金辉


刘水洋在工作室创作

作者刘水洋是一位70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十几年来持续坚持创作,尤其近几年新作不断,今年更是果实累累的丰收年,细数参加展览不下十个,并且还于8月在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举办了大型个展“社会力形式——刘水洋作品展”。

《太极》

刘水洋初期作品以写实风格为主,如《太极》,栩栩如生的打太极人物造型,让你想要跟着他的节奏与之互动。2015年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中美雕塑家交流活动,回国后制作了一系列锡纸包裹传统教具再创造的作品,比如《教具》、《维纳斯》等。这组作品通过对传统美术教具石膏雕像的包裹和精心仿制,使传统教具的固有意义和审美标准变得模糊,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教具《掷铁饼者》

在多年的创作积累过程中,刘水洋也在不停地思考,他把对环境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的思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继而创作出更赋深刻内涵的作品,如骨元素系列作品,有《骨环》、《弓》、《梯子》等。《骨环》这件作品超越了具体和现实、个体和民族等问题,上升到一种对人类对生命的思考,脊椎作为生物承重最大的部位,是一种生命进化的符号,把它们用单纯重复的方式排列成一个简单封闭的规整圆环,衍生出生死轮回等形而上的哲学意味。而材质转换作品系列,如《生日蛋糕》、《美杜莎》、《软体》等作品,看似不经意实则巧妙的材质转换带给观众的却是另一种有趣的超现实感。

《骨环》

通过材料传达个体的所思所想并深化为对人性的分析、思索,给平庸的东西以价值,给日常的现实以意义;不拘一格的创作方式,积累了不同形式的作品;不同的材质尝试丰富了创作经验。相信将来刘水洋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图片由刘水洋提供

(原标题:以骨“说话”战平庸)

来源:北京晚报  图片:刘水洋

编辑:TF021

分享到

“全面小康·科技同行”展开幕,来中国科技馆感受“科技改变生活”

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成就展展出:老舍这样建议齐白石“画”出蛙声

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展出,78件文物还原真实的苏东坡

“无形的剧场”开展,部分展品反映了艺术家对疫情的思考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开展 乾隆年间漆纱首度与公众见面

“郑和宝船”驶入国博,原来它长这样

西夏文献、敦煌遗书、“天禄琳琅”......“妙手”下,它们重获“生命”

最大规模古籍修复成果展昨天开幕,修复那一卷敦煌遗书用了两星期

明天起到故宫重温《水调歌头》,78件苏轼主题文物再现千古风流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精品亮相国博 65件国家一级文物集体展出

首开集团战疫主题展览揭幕,400多件展品致敬战疫“逆行者”

国博展出200余件(套)文物:穿越千年的“无声音乐会”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