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赶考路过同通州结缘 写“一枝塔影认通州”之人因何得罪慈禧?

2018-12-07 10:02 北京晚报 TF020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这是人们经常引用王维珍描写通州的著名诗句,出自《(光绪)通州志》所载《文昌阁十二景·古塔凌云》。

作者:舒小峰


通州塔

全诗为:

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

今天,能够找到的关于王维珍的史料很少,《(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清实录》等书对他的生平事迹虽有介绍,但都是只言片语,十分简略。通过梳理上述史料,我们对王维珍的生平事迹也仅大致有如下一些了解:

王维珍,字颖初,一字席卿,号莲西,一号莲溪,又号大井逸人。天津人。王维珍的生卒年不详,我们只知道他大致生活在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据史料记载,他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贡生,咸丰元年(1851)中举人,咸丰十年(1860)中第二甲进士,当年任礼部主事。同治元年(1862)二月,王维珍以京察一等,和其他人一起“著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同治三年(1864),王维珍升任内阁侍读学士。至迟在同治五年(1866),王维珍任太常寺少卿。这一年十二月,他以太常寺少卿的身份,奉命与理藩院右侍郎魁龄、通政使司通政使于凌辰、鸿胪寺少卿文硕等人一起,“前往西山查探水源”。同治六年(1867)五月,王维珍改以大理寺少卿的身份被派往福建担任乡试正考官。至迟到同治十一年(1872),王维珍升任通政司副使。当年,王维珍因上疏言事,得罪慈禧太后,被免职。据《清史稿》记载,“(同治十一年夏四月)己卯,通政司副使王维珍疏陈先意承志,孝思维则。予严议,寻褫职。”

王维珍描写通州的诗作,不仅仅是有“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的这一首《古塔凌云》,《(光绪)通州志》就收入王维珍创作的《通州八景》、《漷县八景》、《文昌阁十二景》共28首诗作,《古塔凌云》只是其中之一。这些诗歌,仿佛展现出一幅幅19世纪后半期通州的人文和自然画图,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当年通州的旖旎风光和人文景观。

除去他在《文昌阁十二景》中创作的那首“古塔凌云”以外,在《通州八景》当中,还有一首也叫“古塔凌云”:

千尺巍峨塔势雄,层霄矗立障天风。

半空铃语云间碧,元夕灯光顶上红。

多宝自应真佛现,题名不与曲江同。

潞亭作镇城楼北,终古祥雯五色笼。

他描写初春河畔的渔翁:

雨晴两岸柳依依,晒网渔舟傍钓矶。

醉卧船头弄横笛,夕阳飞絮满蓑衣。

(《文昌阁十二景·柳岸渔舟》)

春天的漷县城外,也是一片田园景色:

树色界远郊,春光散晴晓。

深处有人家,炊烟出林杪。

(《漷县八景·春郊烟树》)

王维珍虽然是天津人,但年轻时进京赶考路过通州,这座古城“景物之阜庶,闾阎之喧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但留下了20多首描写通州景色的诗作,还在《(光绪)通州志》“序”中这样回忆当年到通州时的所见所闻:

曾见夫樯竿苇簇,波流练明,炊烟云□,估旅鹜集,其汗雨而声雷者,曳纤支篙,欸乃相答,舟既停则又一呼,万夫悉脱犊鼻,囊米扛肩,筹竹构掌,不啻蚁之戴粒寻穴,蠕蠕然绠相属也。

当年,江萱应冯应榴之请所作《潞河督运图》,描绘了乾隆年间通州运河的景象,陆锡熊在《题冯星实同年〈潞河督运图〉》一诗中说,当时“柁楼高下攒樯乌,中流官舫红氍毹。唱筹仿佛闻传呼,波光渺渺拍太虚”。而王维珍笔下的描写,则仿佛让我们看到几十年后咸丰时通州运河上的繁华。

正因为王维珍对通州既熟悉而又充满感情,所以,光绪五年(1879),通州知州高建勋纂修《通州志》时,特别延请他担任总纂。这时,王维珍已经去职在家闲住,他欣然接受这一邀请,和“潞郡文学士十余人共襄其事”,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编纂工作。邹在人在《(光绪)通州志》“序”中评价说此书“分体立制,井井有条,详略适中,雅俗共晓”。 《(光绪)通州志》是《(乾隆)通州志》的续补著作,增加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之后至光绪五年(1879)之间近百年的很多重要内容。因此,研究通州的历史,《(光绪)通州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当我们吟诵王维珍“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那充满浪漫色彩的诗句时,还应当感谢他编纂《(光绪)通州志》、为我们记录下通州百年历史所做出的贡献。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20

分享到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