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困扰”颐和园东宫门多年的公交场站完成迁移 将引入西苑枢纽站

2018-12-05 12:05 识政 TF017

颐和园东宫门外,南北宽120米,东西长150米的外广场区域多年来被用作公交场站、停车场,不仅导致影壁、牌楼等文物多次被撞,更破坏了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近日,识政君发现,曾经“困扰”颐和园东宫门多年的公交场站已经完成迁移,社会车辆川流不息、人力车见缝插针、行人横穿马路的情况得到缓解。

这意味着,年初市人代会上,由市人大代表段淑珍领衔提交的《关于恢复历史规制,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议案》有了积极进展。1998年颐和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作出的“将停车场迁出东宫门区域,还颐和园一个优美整洁的周边环境”的承诺终于兑现。

涵虚牌楼

进展:公交场站驻车功能迁入西苑枢纽

今年5月,识政君曾以《人大代表惦记20年,颐和园东宫门之“困”终于有了眉目》为题,报道公交场站将颐和园东宫门的建筑群割裂,导致文物暴露在车流和人流中,不仅使得东宫门外区域人车混行、人满为患,更破坏了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公交车撞伤影壁

年初的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共有3个代表团和179人次代表提出了16件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决定合并为一项“聚焦‘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议案,交市政府办理。段淑珍代表关于颐和园东宫门公交场站的议案就是其中之一。

5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议案办理启动会,听取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汇报。随后,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调研组到石景山、朝阳、怀柔、丰台、西城、东城、通洲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议案办理稳步推进。5月底,作为主办部门,市规划国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规划角度看,场站迁移至1公里外的西苑交通枢纽具备可行性。

7月27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副市长王宁在报告中回应了议案办理情况。王宁表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考虑颐和园东宫门公交场站搬迁和公交车、私家车、人流量以及旅游路线的合理安排,恢复颐和园历史建筑规制的完整性。

听到市领导表态,段淑珍代表欣喜之余,表示要进一步监督公交场站搬迁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据市公交集团介绍,颐和园东宫门场站驻发5条公交线路,其中, 303路、346路运营于海淀山后地区,508路、579路连接中心城区,夜8路满足了颐和园地区至北京西站沿线居民的夜间出行。5条线路承担了海淀山后地区与中心城区重要的交通接驳功能。

在市运输局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市公交集团协同市公联公司、海淀区政府沟通协调并现场踏勘,落实颐和园东宫门公交场站腾退及线路调整有关工作。9月18日,市运输局组织交管局、颐和园管理处、海淀区交通委等相关部门召开颐和园东宫门场站现场协调会,明确近期场站腾退后线路路由、设站及交通组织等具体方案,并责成海淀区具体负责临时方案执行期间的交通配套设施保障。

夜8路调整

场站腾退及线路调整方案于9月25日正式实施,颐和园东宫门场站驻车功能全部迁出,引入西苑枢纽站。本次调整后,303路、346路首站调整至西苑枢纽站,增设“西苑枢纽站”上车站,双向增设“西苑北站”;508路、579路首站调整至西苑,双向撤销“颐和园”站;夜8路首站调整至地铁北宫门站,双向增设“地铁北宫门站”。

“多年来,公交场站的存在对颐和园的历史完整性、文物建筑保护以及游览秩序和环境都造成了持续的不良影响。现在,经过包括人大代表在内的各方面人士多年积极呼吁,经过北京市主要领导的决策,公交场站搬迁工作终于启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对此,作为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的专职管理者,我们深感振奋和鼓舞,这书写了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新篇章。”颐和园副园长秦雷表示。

346路调整至西苑交通枢纽

“得知公交场站迁移后我真是即激动又高兴,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关注了二十多年了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段淑珍说,“我会继续关注后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问题,希望市政府统筹考虑场站迁移腾退的后续工作,也希望重新规划和建设后的颐和园地区,能更好的向国际友人和中外游客展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色和皇家园林历史风貌。”

未来:公交线路有待进一步调整

正如段淑珍代表所说,公交场站的迁移,只是颐和园东宫门外彻底恢复“宁静”迈出的第一步。

“应该说目前公交场站的搬迁工作还没有彻底完成,公交场站的驻车功能虽然已经结束,社会停车场也已经撤销,但原场站的公交车穿行上落客功能仍在继续。东宫门外广场这一颐和园的重要文物空间内仍然设有4条公交车道并每天有5路公交车穿行广场中央,也使得广场区域文物空间的保护和环境提升无法开展。”振奋之余,秦雷也对东宫门外的进一步腾退表示关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一阶段公交车线路将完全撤出东宫门外广场,直至最终将同庆街辟为步行街。我们希望这一部署加快推进,将东宫门外广场区域尽快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保护和利用的标准,进行环境提升,成为与颐和园遗产价值和服务要求相匹配的游客集散服务区,真正恢复颐和园东宫门区域的历史原真性和完整性。”

公交线路穿行

关于秦雷提到的“公交线路穿行”及“上落客功能仍存在”,市公交集团给出了回应:依据方案,颐和园东宫门场站驻车功能已全部迁出,引入西苑枢纽站。原场站位置现作为公交专用过境通道,由北向东的公交车辆不再绕行环岛,改由公交专用通道通行,减少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的交织,改善颐和园东宫门的交通秩序。根据交管部门的意见,303、346路2条线路的中途站位设置在公交专用通道内,与既有同庆街上的中途站分开设置,减少因公交车辆集中到站带来的交通压力。

公交线路依然通行,在目前阶段有一定必要性,市公交集团表示,目前颐和园东宫门由北向东方向不具备公交车辆左转弯的通行条件,途经公交车辆只能穿行公交专用通道行驶。此外,公共交通承担着颐和园地区乘客出行、游客集散的重要功能,将公交站设置于距离景区较近的区域,有利于引导游客绿色出行,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也起到了快速疏散景区游客的作用。

关于线路未来的调整,市公交集团表示,待海淀区“三山五园”规划和颐和园地区整体规划明确后,将结合上位规划的落实情况,积极配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相关地面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方案。

 

来源:识政 撰文 高枝

编辑:TF017

分享到

北京慢行系统加速跑:5年治理3200公里自行车道

居民生活将有哪些改善?核心区控规八张图细化到市民家门口

市郊铁路、高速公路、学校……北京今年58项新建市重点工程开工

副中心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年底投用,9175公里地下管线,手机就能看内情

通州城北水网将升级,新开挖分水渠,保障副中心排涝安全

副中心“超级氧吧”年底亮相:林成片水相连 面积为2.5个奥森公园

回天两年之变:加速补齐民生短板,感受幸福满满

回天两年之变:六千亩公园绿地造福近百万居民

雄安首座地下再生水厂主体开工,地面将建公园

北京副中心城市绿心9月底开园,提前4个月落成,实现森林入城

石门路石景山段将建潮汐车道:0至12时为进京方向

东四南、北大街全面治理提升,年底再现“京韵大市”

北京全市普降中雨,晚高峰出行注意安全

北京今年优化增设公交线路超百条,乘车更顺畅

天通苑添1.2万平方米绿地公园,12月正式建成开放

见火不慌,抬手就灭!北京将每年培训30万“准消防员”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通运营,线路覆盖河北北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

实拍北京冬雨,别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