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年少无赖韦应物如何逆袭为大诗人?《滁州西涧》四言诗成为了绝唱

2018-11-30 10:41 北京晚报 TF021

简简单单的四句,却被评为“闲静高远”、“一段天趣”、“绝唱”

作者:辛上邪


韦应物所写的《滁州西涧》

韦应物和柳宗元并称为“韦柳”,被誉为唐代山水诗四大代表之一。

韦应物,生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卒于贞元六年(790),享年56岁。字义博,京兆杜陵人。他的家族是关中名门望族,与另一大高门杜姓皆世居于杜陵,唐人形容这两大望族为“城南韦、杜,去天五尺”。韦姓从汉武帝时韦贤开始崛起,历经数百年不衰,唐代达到鼎盛。家族中除了官员辈出,更有经学、史学、文学、音乐、绘画等大家。

十五岁时,天宝十载(751),韦应物门荫成为玄宗的三卫卫官。担任卫官的人都是选精壮结实、孔武有力的,仪表要好,从中也可以推想出韦应物少时的英姿。作为卫官,韦应物随从游幸,恃恩私宠,横行里巷。幸好韦应物及时地折节读书,在担任扈从时开始学习。

天宝十五载,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皇出逃,韦应物流落失职。同年,韦应物成婚,他带着夫人和家人一起在武功宝义寺避乱、读书。韦应物受佛教影响很深,他与僧人交往甚密,并在一生中多次选择佛寺居住。

代宗广德元年(763),韦应物出任洛阳丞。总体来说,韦应物的一生都是在官、隐中转换。他不同于陶渊明,陶渊明是干脆辞职再不出仕。也不同于王维,王维虽然一心想隐居,但始终未离开官场,只能在休假时去山中别业小住。韦应物则是做官一段时间,隐居一段时间,交替进行。

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刺滁州。韦应物达到滁州后,当年十月,泾原兵变,德宗出逃奉天。韦应物派人从滁州前往奉天护驾,次年(兴元元年)五月使臣才回来。德宗对韦应物的忠诚表示嘉许。兴元元年底,韦应物卸任。由于贫穷无路费返程,他在滁州西涧闲居。韦应物在滁州生活了三年,他的存诗中却有近五分之一的诗作是写在此地的。

他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山水诗便是写于滁州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简简单单的四句,既非描绘名山大川,又未言说雄心壮志,写的是荒滩野景,语气也清浅无奇,却被评为“闲静高远”、“一段天趣”、“绝唱”。我们来看看这四句是如何担得起如此佳评。

“独怜幽草涧边生”,这句被评为“冷处着眼”。看风景的人一般会举目四顾,看大江大河,看浩瀚辽远的景致,很少有人低头看小草,更何况是小溪边上的荒草。而溪边的青草葱葱郁郁,自有一番情态,幽静、沉寂、不争春色,有独特的美感。但这份静美也让诗人感到惋惜——美好的情形不为世人所见,只能是默默屈就于野外溪水边。“独怜”,甚至连这份惋惜也只有诗人具有。一句话写尽幽草的寂寞冷清,表达出诗人不得志的情绪。

这句陈子昂的《感遇》中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能感受到同样的不得志跃然纸上。而诗人的情绪一下子又跳脱出来,“上有黄鹂深树鸣”。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画面之外有了声音——黄鹂鸟鸣叫清脆悦耳,为画面凭添了意趣。此外,颜色上也有衬托,一片绿色中闪耀出黄色。深树,在茂密的树林深处,或者是在大树的浓密的树冠深处,都透露出勃勃生机。黄鹂的叫声能引人注意,也正是由于野外静谧,无车马喧嚣。

诗人能领略到这样寻常又不寻常的景致,是出于他的胸怀,“闲淡心胸,方能领略此野趣”。接下来,诗笔一转,描述出另一重景色,“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令诗境壮阔起来。诗人的视角移向远处,气氛也从静谧安逸转向跌宕苍凉。

“春潮带雨晚来急”。方才看到的溪边芳草,听到的树中黄莺是局部的平和,是片刻的假象,而真正的情形是时将傍晚,天色渐黑,春天水面上涨,在雨的助阵下,河水澎湃汹涌而至。也许是距离河水较远,滔滔水声不易听到,只能看到黯淡的天空下水波翻动,水面在雨的倾泻下如万箭攒动。

倘若滁州西涧完全与世隔绝,是自然景色,也不会引发诗人太多内心感喟。但这里有人迹,有人曾经在此生活过。“野渡无人舟自横”,旷野中的渡口空无一人,波澜的水面上横着一条孤船。孤船的意象代表旅途的孤独、命运的萧瑟、追求的无果,破败感扑面而来。这条船从何处漂来?它曾经属于谁?掌舵的艄公去了哪里?此情此景,会令人不由得产生种种联想,问出一系列问题。所有问题又都能让读者轻易地联系到诗人的境况、他自身的命运。

诗人彼时的境遇如何?他不得志吗?遭遇了什么挫折?是要讽喻什么?诗人在诗句中只字未提,他没有说。诗句中似乎有,又似乎没有答案。——关于这首诗是单纯写景还是有微言大义,历代诗家多有争论,各不相让。

而韦应物这种光影般闪现在诗行中的似有似无的感发由叶嘉莹先生给出了精准的评述,“他没有停止在写实的景物之间。……在景物之间有一种不只是五官上的感受,还有一种言外的感受,有一种情致。……透过耳目的感受以外,他还给你心灵上一份感受。都不十分具体,也不十分强烈。……他常常写出这么一种境界,……其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他是写眼前的景物之外,可是他在眼前景物之外,有something beyond,可是也不像李商隐的感发的联想那么丰富,那么强烈,就是说他会透过耳目的感受给你某一种心灵上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也不是很强烈,也不是很具体,这正是韦应物诗的一个特色。”

 

(原标题:韦应物为何独怜幽草)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21

分享到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