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首师大社区“孝心车证”鼓励子女常回家 停车费每小时仅1元

2018-11-26 11:00 北京晚报 TF020

一到周末,首都师范大学社区里持有“孝心证”的车辆就多了起来。凭借社区发放的“孝心车证”,车主停车每小时只需要1元钱,而且头一个小时免费。就算是车辆过夜,也只需要20元。老人们都说,自从推出了孝心车证,孩子们回家的次数都变多了。

“孝心车证”口碑很好

停车费高“挡”住了孝心

位于西三环的首都师范大学社区是一个“夕阳”社区。这个社区常住人口5980人,60岁以上居民1700人,其中80岁以上的448人,90岁以上的51人。这些老人当中,多数都不与子女同住。一般只有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子女们才会回来看望老人。

然而,曾经有一段时间,高企的停车费却成了子女“常回家看看”的阻碍。最初,首师大社区的停车费只有每小时1元,是周边的价格洼地。因为这个原因,许多院外车辆纷纷涌入,导致停车位格外紧张。“我们社区有900多辆车,只有300多个地面车位,停车难的问题比较明显。”社区书记徐惠介绍,为了缓解院外车辆进来“抢”车位的情况,物业决定以价格为杠杆,上调停车费。

参照同地区的停车费标准,社区停车费从每小时的1元,上调到了8元。对于本社区的车辆,则还是执行原来的标准。院外车辆“抢”车位的问题解决了,但还是有不少居民提出了意见。“孩子每次回来,都得掐着表!连中午饭都不敢在家里吃!”原来,许多老人的子女都是在校外居住,他们每次回来探望父母,同样要面临高价停车费的约束。

过去能停8个小时,如今只能停1小时。于是,社区里出现了子女看望老人“以分钟计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景象。有的子女甚至以停车费高为借口,不但每次陪伴老人的时间缩短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原先一小时一块钱,停个一天都没关系,现在停一天一百块钱出去了。”对此,老人们意见很大。

首师大社区空巢独居的老人有700多人,接近社区全部老年人口的二分之一。如何既能保证业主的权益,又能让老人得到精神慰藉呢?徐惠决定做一个尝试。

商量出来的孝心车证

2016年,刚到社区工作不久的徐惠便组织了一次“社区议事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个楼的楼门长、老人代表,还有海淀区的人大代表。

徐惠说,对于用价格杠杆解决外来车辆“抢”车位的问题,居民们都比较支持。但是在外来车辆的认定上,一些老人不干了。因为子女不在院里居住,他们的车势必也要被视作外来车辆。但这样的话,老人的利益其实也是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于是,社区党委和物业继续沟通,拿出来了一个“孝心车证”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65岁以上的空巢独居老人,凭身份证和子女的车辆信息,可以办理一张“孝心”停车证。持证者可享受每小时停车1元的优惠,而且头一个小时免费。如果车辆过夜,也仅仅需要支付20元停车费。

一个星期之后,“社区议事厅”会议再度召开。参加会议的还是同一批人,这次却是全票通过。截至目前,首师大社区已经发出462张“孝心车证”,深受老人的欢迎。

说起“孝心车证”带来的变化,年近八旬的李裕娴阿姨的感受就特别深刻。她有两个儿子,都不在院里居住。自从有了“孝心车证”后,儿子来看望的次数明显增多了,而且有时他们还会在家里住上一宿。现在,一到周末,李阿姨就格外开心。

其实,“孝心车证”的诞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在标准的认定上,社区和物业也费了一番心思。“究竟多大岁数的老年人才能办这个车证呢?”最终,他们根据社区老人的实际情况,把标准线定在了65岁。

徐惠说,她也曾经关注过北京、杭州一些小区的“孝心车位”模式。“这种预留几个车位的办法不适合我们。”徐惠介绍,首师大社区车位比较紧张,没有条件拿出专门的车位方便老人子女停车。而且,这种孝心车位的流动性较差,无法做到资源共享,而且利用率也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所以我们不固定车位,而是采用孝心车证的办法,方便更多的人能够常回家看看。”

孝心车证成功的背后

“孝心车证”推出至今,在居民当中的口碑相当不错。徐惠随机抽取了100位持有孝心车证的车主,发现三个月内回家看望老人20次以上的有18位,5次到20次之间的有40位。子女回家的次数多了,陪伴老人的时间更长了,老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一张小小的车证,怎么就能够让子女做到“常回家看看”呢?徐惠说,孝心车证其实是一种价值的导向,跟停车费多少钱关系不大。“钱是小事,停车费再高,该回家看望爹妈还是得看望。”她说,“常回家看看”不能只是口号,社区应该为此创造条件。而孝心车证,正是一种“制度保障”。

徐惠介绍,孝心车证的模式之所以能够深得民心,也得益于社区议事厅。“以前居民只关心自己家的事,公共的事大家不操心。认为跟自己没关系。而最近两年来,社区里的事情大家一起议,大家才真正觉得社区是我家,建设确实得靠大家。”她说,在社区事务上,不管提的建议合理不合理,每个人都可以发言,从而把居民充分调动起来。

孝心车证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社区依托于首都师范大学,“大树底下好乘凉”。徐惠介绍,社区的物业属于学校的后勤集团,这就为孝心车证的出台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在学校倡导孝亲敬老的大氛围之下,物业方面也很快作出响应,支持孝心车证的落地,从而能够让这一惠民措施能够坚持下来。“在这一点上,学校也是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希望“大院文化”回归社区

来到社区工作之前,徐惠一直在校团委、学生科等部门工作。刚来到社区时,和学生打了多年交道的她曾一度感到很不适应。2016年,社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她就发现,明明都在一个大院里,在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问题上却很难达成共识。“就拿上下水改造来说,一座楼18层,因为一根管子连着而成了一家人,但是每家的想法却不一样。”她认为,改造之所以遇到困难,是因为大家都是关起门来过日子,是一种“陌生人社会”。

同时,社区老龄化的程度也超出她的想象。社区里不但老人多,而且高龄老人多,光百岁老人就有两位。徐惠发现,老年人尤其是空巢独居的老人,不但在生活上需要照顾,精神上也需要照料。如何处理好老人的需求,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孝心车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和其他社区相比,首师大社区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校园食堂多,老人吃饭不是问题。其次,由大学生组成的助老志愿者团队,也为空巢独居的老人提供了心灵慰藉。首师大管理学院 “寸草春晖”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的同学们会定期来到社区慰问老人,陪老人聊天。“老人们非常热情,又给我们剥香蕉,又给我们弹钢琴,有一种‘倾其所有’的感觉。”大学生志愿者王锦丞说,老人的热情让他们深受触动。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了解老人们的需求,并做了一系列的调研。“我们更多时候是做一个倾听者,老人有太多话想要倾诉,我们只需要耐心地陪在老人身边就好了。”志愿者鲍科羽说。

72岁的付连明老人告诉记者,这两年,社区里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她自己也组织了一支健身队,带着一群平均年龄81岁的老人每天早上做操。“健身是一方面,聊天是一方面。”她说,谁生病了没来,大家互相问候一下,或者是上门看看情况,增进了感情,又能相互照应。而健身队的成员们也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等着付阿姨的电话才出门。“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种牵挂,这也是一种信赖。”

徐惠说,社区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也是希望通过党建引领社区共治,让社区回归“熟人社会”。就像孝心车证,大家一起商量,最终才得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中国人讲究个低头不见抬头见,就是说的人情味儿。”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琪鹏 受访者供图

编辑:TF020

分享到

北京试点有偿错时共享停车,还将盘活各类停车资源

12345大数据披露:北京这些街乡治理停车难成效亮眼

北京这个老小区出新规:子女探亲每年可免费停车366小时

鼓楼西大街今起全面禁停,居民停车协调至周边停车场

便道被车堵严实了?破解停车难可以试试这些招儿

北京东城苏州片区解决停车难,胡同居民停车请上楼!

胡同回归静美!东四首个不停车街区亮相

共享单车好骑不好停,规范停车的电子围栏设置仍待改进

不贴条!明天起北京亦庄24条路段开放疫情期间临时停车

共享车位1200个!西长安街地区今年全域停车自治

假期放得长,想出门车打不着了?修车师傅给您支招

798明年夏天打造步行街区,五条主干道将分时段禁行机动车

北京全市普降中雨,晚高峰出行注意安全

北京今年优化增设公交线路超百条,乘车更顺畅

天通苑添1.2万平方米绿地公园,12月正式建成开放

见火不慌,抬手就灭!北京将每年培训30万“准消防员”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通运营,线路覆盖河北北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

实拍北京冬雨,别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