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舞台剧《永定人家》上演:致敬改革开放 描绘京西历史风俗画卷

2018-11-26 10:02 北京晚报 TF019

近日,一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指导,门头沟区委宣传部、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推出的大型原创舞台剧《永定人家》,在北京电视台大剧院隆重上演。该剧作为改革开放40年献礼和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精品文化项目,突出反映了门头沟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出改革开放40年的民生变化和文化建设成果。

王润


演员在舞台剧《永定人家》中表演。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舞台剧《永定人家》是一部由多方专业人才联袂打造的精品。总制片人王淳华来自北京电视台;总导演唐烨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唯一的女导演;编剧陈小玲是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该剧由著名话剧演员龚丽君、邹健主演,多位实力演员倾情出演,共同演绎一出韵味悠长、温暖感人的年代大戏,让观众领略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悠远意境。

该剧讲述了生活在永定河畔几家人的故事:流淌了近三百万年的永定河边,有个村子叫核桃岗。一个女婴被遗弃在村口的核桃树下,被村中刘姓大户收养,取名为核桃。刘家世代以烧制琉璃为业,其中“天坛蓝”的手艺传男不传女,奈何这一辈出了个守不住的病秧子刘八斗。刘母欲将核桃许配给八斗,一同守住刘家基业,不料这个捡来的“小女儿”却看上了家中的长工——匡兴禄。刘母便用“天坛蓝”制作的九龙璧为聘,逼走了匡兴禄,却也逼得核桃上山为父守灵,立下“他不回来,我不下山”的誓言。二十年后,匡兴禄已经有了自己的琉璃工厂,可唯独放不下未娶的核桃和那件九龙璧。无数人想要探知“天坛蓝“的秘密,而直到八斗死,众人才知道这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琉璃产业逐渐被取缔,核桃在山上种出的核桃林成了核桃岗的新标志。后辈的改革使匡兴禄受到了冲击,在新千年到来之际,核桃岗早已悄然发生着变化……

《永定人家》的故事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从1948年12月门头沟全境解放,1949年5月成立国有唯一一家煤炭生产供应企业“平西煤矿公司”到2017年门头沟“棚改”,再展望到2020年京西五大煤矿全部退出,将建成京西原生自然生态带,成为首都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半个世纪间,官式琉璃烧造传统技艺也发生着转变,从“官窑”变身以传统技艺为核心的“非遗主题文创园”。《永定人家》通过发生在几十年中的故事,反映了门头沟这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区域的变迁。

剧中融合展示了永定河流域多种传统文化,堪称京西风俗画卷。随着剧情的展开,京西太平鼓、小车会、古幡会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民间传统技艺,以及祭窑神、祭河神等精彩场面融入舞台展示。同时,以多媒体视觉影像内容,增加了传统戏剧的空间感和信息量。

《永定人家》是一部首次以京西历史为背景,以门头沟煤业文化、古道古村落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生态山水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为基础原创的舞台史诗剧。该剧以小人物的生活为切入点,反映时代变迁与人物命运发展变化,歌颂广大普通的劳动人民,全剧倡导了反哺西山、反哺自然的生态文明观,鲜明地提出创新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命题,是一部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现实题材文艺作品。

《永定人家》也是第十二届永定河文化节的压轴大戏。为期三个月的永定河文化节,通过推出开幕式主题演出、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永定河》、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永定河文化之旅”、大型原创舞台史诗剧《永定人家》等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内容,进一步深入挖掘了永定河文化内涵,展现了永定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了永定河流域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原标题:《永定人家》看山望水记住乡愁)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9

分享到

登永定楼眺望永定河,听退休老人讲永定楼历史

永定河山峡段河道10月启动综合治理 91公里河道将恢复1280亩湿地

首博线上展览: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展 梳理山河往事

作家尤书英漫谈永定河文化,追寻北京母亲河历史渊源

“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历朝历代名称不一 “源头”究竟在哪

流水游鱼引来振翅苍鹭,永定河补水带来这些美妙变化

永定河水已达天津,一次生态补水实现京津冀三地水路联通

置自身安全于不顾!今天9人被困永定河河道,形势万分危急

永定河放水,多个高尔夫球场一片汪洋,这些球场都合规吗?

水来了!盘踞永定河的高尔夫球场已停业

补水17天,永定河水头已超去年,提醒市民切勿进入危险区域

永定河迎来生态补水,市民“游河”远离河道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