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昔日阳羡今日宜兴好茶好壶好水 苏东坡钟情此地还曾计划在此养老

2018-11-22 10:04 北京晚报 TF020

乌米饭 阳羡茶,紫砂泡出一壶故事 入心入画。

作者:黎红


《江南抹尽旧画图》吴冠中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唐代诗人卢仝为阳羡茶留下千古绝唱赞;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清代诗人汪文柏咏赞紫砂壶妙笔流芳;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阳羡情有独钟,晚年曾计划在此养老终身。

诗人笔下的阳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宜兴市。这里不仅因是茶的绿洲、 紫砂壶的故都,留住了古今无数诗人墨客的足迹和墨迹,也是诞生了徐悲鸿、吴大羽、吴冠中、钱松岩、尹瘦石、潘汉年、周培源、宗白华、吴祖光这些仁杰的江南宝地——

为茶、为紫砂壶、为大师的家园……在宜兴寻一处江南雅居,端一杯宜兴红,夜幕下,听风、听雨、和友人细诉过往,一颗悬浮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在西渚农家饮茶、在岭下茶山饮茶,在清幽竹海饮茶 在守艺匠人的简陋工作室饮茶,淡雅、清香、浓郁、醇厚……

小雨中,我用虔诚的眼神致敬满山绿色,迷醉这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如水墨晕染的仙境。

为什么古代那么多名人雅士、墨客骚人来到宜兴?又为什么他们来过宜兴之后不是留下千古佳话,就是写下优美诗文?

与爱茶人敬茶人品茶,茶的雅、茶的静、茶的趣激发你茶的瘾——

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成就了一座陶的故都。而阳羡茶在唐朝已负盛名。茶与紫砂壶更是好马配好鞍,相映成趣,共同铸就了宜兴的陶文化和茶文化。

“纤秀形、甘甜味、宫廷艺、文人情。”一撮丹凝落入壶中,倏忽间,橙红明亮,香气氤氲、滋味甘醇的茶汤入眼入口,在回甘中体味宜兴茶文化促进会杨亚君会长的四句话,捕捉宜兴红丰富的内涵。“好茶、好壶、好水唯宜兴有也”王敖盘副会长讲述阳羡茶与人文文化的故事入心入笔——

梅尧臣、欧阳修、苏东坡、朱熹等文人到过宜兴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欧阳修留下了“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萧洒有余清”,梅尧臣写就了“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芽”,“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佳句。这两位都是苏东坡的老师,坡仙更是后来居上,他与宜兴人单锡、蒋子奇为同科进士,在琼林苑赐宴会上又同桌进餐,订下了来宜兴的“鸡黍之约”,当他游完宜兴秀丽的山水风光后,便产生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想法,他曾先后四次来宜兴,最长一次逗留了三个多月。他对“阳羡茶”更是情有独钟,泡茶烧水的壶是紫砂的,点茶的水必用玉女潭泉水,三者的绝妙配合,使坡仙对茶的研究深入堂奥,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的佳句。宋代理学大儒朱熹在《茗岭春芽》的诗中写道:“茗峰千仞产灵芽,滴露烹泉处士家。读罢楚骚喉吻渴,漫贪七碗操梅花。”

是好茶都能喝出味道来,需要的是用心去品。当代作家叶兆言怎么也忘不了第一次喝宜兴红茶时的惊喜。“喝了以后,满嘴生香,久久不能忘怀。”

与紫砂大师品茶,有好茶,有好壶。有好壶就有人慕名而来——

“最初喝红茶的都是些窑工。都是烧紫砂壶的人,由此可见红茶本来已有民间基础。”在岭下茶厂品茶,顾景舟先生的弟子,八十多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徐秀堂先生娓娓道来。一辈子只喝红茶的他,说自己这个习惯来自祖传。“从小就常见爷爷提个提梁壶带到家里来,自己也随着喝了起来。家就住在紫砂厂的旁边,工人们吃了饭以后都喝,上午喝,下午也喝,以后自己也用红茶招待方方面面的人,领导来了喝、普通人来了喝、朋友来了都喝这个,一喝就是一辈子。这里的人们出去打交道带些什么,也是宜兴红茶,它和饮料不同,茶脱离了饮品和食品的范畴。最大的特点是文人情在里面。”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现在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茶赋予了生活的雅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和文化传承。

雨中傍晚,撑伞疾步,平日游人必到此一游的丁蜀镇蜀山紫砂一条街,商铺已关门打烊,只有“顺意居”还亮着灯 。“顺意居”主、五十多岁的刘顺洪夫妇还在忙碌。刘师傅端上一壶热茶,顿时驱散寒意、陌生。刘师傅的妻子端上一盘茶食,几只手同时伸向盘中的花生、核桃、栗子、茨菇、荸荠、瓜子,却发现足以乱真的它们只能观赏不能吃。女主人笑盈盈地说,它们都是紫砂制品,虽然颜色不同。聊天中得知,这是他们夫妇的好友,紫砂大师蒋蓉送给他们当年的结婚礼物。

比起丁蜀镇几位大师工作室的豪华养眼、触目惊心,刘顺洪的工作显得微不足道,但生于蜀山的紫砂世家,有着对紫砂技艺的热爱和坚守,紫砂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世界的一方净土。潜隐民间,兢兢业业,如同前辈们一样,是深耕紫砂文化的传承者。

与墨客文人一起喝茶,自古佳茗似佳人——

作家乔正芳曾有美文《知茶如女》,她把茶比喻成女子,万千女子万种风情。白茶是远离红尘的逸人,一袭白衣,迎风傲雪,飒飒于山野林泉之间,素心若水,高天流云。

红茶,应是佳丽中的暖女。粉嘟嘟的面皮,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笑眼弯弯,和风徐徐,天生自带一股富贵喜气相。上好的红茶,汤色呈橘红或橙黄色,晶莹剔透,浓而不腻,人口绵软甜滑,任是无心也动人。那应该是端庄成熟的女子吧,优雅娴静,不张扬、不喧哗,任凭世间风吹雨打,我自安然以待。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宝姐姐以及《京华烟云》里的姚木兰。

美女如茶,美女亦如花,从眼前开到田野,从身边开到天涯……

“看一眼是钟情 再看一眼是情深 喝一口是鲜爽 再喝一口是销魂”上海大学教授,七十多岁的女诗人张烨呷一口茶,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诗《阳羡茶 宜兴红》,让众人怦然心动,击掌共鸣。

记住了宜兴,茶的鲜爽、城的销魂。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20

分享到

徐悲鸿弟子画忆恩师:传记《大师徐悲鸿》背后的故事

国内第一部徐悲鸿传记是如何创作的?作家郑理被称为“画家挚友”

徐悲鸿纪念馆将于9月17日重新免费开放 展出约120件代表作

她是国画大师李苦禅之妻 曾把先生作品和藏品都无偿捐献给国家

与方令孺同游琅琊山的“xx”们都是谁?此行和徐悲鸿夫妇有关

走进徐悲鸿吴冠中故乡宜兴 在这里探寻紫砂历史

驻华使节齐聚百年央美 悲鸿生命大展再放光辉

“二徐”的“惑”之论战:徐悲鸿赠《猫》是讽刺徐志摩么?

徐悲鸿从未展出文献亮相中央美院:尘封多年的印泥竟散发芳香

徐悲鸿关门弟子刘勃舒忆师恩:没少到师父家蹭饭

一大批罕见珍品曝光!《愚公移山》领衔央美百年校庆徐悲鸿特展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