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薅掉1129根头发,灌了548杯咖啡 推理小说到底多难写?

2018-11-09 11:25 北京晚报 TF017

泽帆两年前跟三位朋友合写公号,一天想写个悬疑短篇小说吓吓人,发到网上,意外看到读者在催续集,于是陆陆续续更新,由一桩真实案件做楔,以此延展出另外十起命案,最终成稿十六万字,书名《大象无形》。

陈梦溪


《大象无形》泽帆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八年前,泽帆无意中看了个视频新闻,于是有了书中第一个案件。大象是个报社记者,一天,他在工作过程中遇见一件诡异凶杀案,此案一出,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出现多起类似案件,有人猜测是同一凶手所为,这一切激发出大象自身的侦探潜质,开启了追凶征程。随着深入连环命案现场,求助网友、死刑犯、警探,形成独特的“样本分析”破案手法。

“我喜欢读推理小说,但写是另一回事。就像我喜欢看魔术,有天心血来潮想要捣鼓出一个,结果发现成本巨大,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脑细胞和头发,还要冒被误解的风险,我妈得知我在写杀人故事,老担心我会走火入魔。”这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他“薅掉1129根头发,灌了548杯咖啡”,经历了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大象无形》是一部纪实性的推理小说,取材真实案件进行深入加工,作者剖析案件的同时,将人性的善与恶林漓尽致地描绘。一部推理小说中,谜题的设置固然重要,但推理只是一种手段,深藏其后的纷繁复杂的人情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听说每个作家都有写一部推理小说的心愿。人性的罪与罚,结构上的设谜与解谜,英雄(侦探)身上的失败者人格,皆是伟大文学的组成要素。”泽帆看来,自己画心思塑造的侦探大象,最让他着迷的不是他的高智商、超人嗅觉、正义或者勇敢,而是他身上带着的少年气,这让这位侦探更接近普通人。

对于侦探“大象”的塑造,作者也费了一番心思。这是一位聪明的、观察细致入微的、有正义感的侦探,开篇他的屡破奇案,可随着案情深入,见到浮生百态,他也显示出内心受到冲击、脆弱无奈的一面,“跌跌撞撞,脆弱不堪,急于求成,固执己见”。在泽帆的设想中,第一部小说中的“大象”初出茅庐,还略为稚嫩,接下来他预计再创作几部推理小说,这个侦探的形象会成长且成熟。

其实泽帆是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理科生,但他总觉得自己并不适合理科,同时从小就爱看小说,影响一代人的杂志《萌芽》也让他对文学产生的兴趣。毕业后他并没有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来北京成为了一名文学编辑。做编辑的三年中,他不断阅读、揣摩,并开始尝试写一些短篇小说。在创作出《大象无形》后,他干脆辞掉工作,一心写小说。

当泽帆在网上发了前几篇后,一些读者很喜欢,会私信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件作为素材,他也其中一部分化用在小说中。泽帆小时候的推理小说启蒙是阿加莎·克里斯提,对他风格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硬汉派侦探小说,如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他在书里也试图将“大象”塑造成为一名硬汉派侦探。最近很火的一位北欧犯罪小说天王尤·奈斯博的《雪人》对他写这本书也有很大启发。

作为一部逻辑性强,文字画面感十足,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在探讨社会的现实。书中描绘了一些社会边缘人的形象,如被害人有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有失去双亲的流浪儿,有子女在国外的空巢老人,也有在生活中受挫的聋哑人。其中一个案件让人印象深刻,在调查过程中侦探大象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方许多城市兴起了大大小小的聋哑人培训学校,这些聋哑人理发师分布于广东、湖南、福建等地,据1999年的统计报道,单在广州登记的聋哑人理发机构便有49家。另一让人动容的例子是一例罪案中凶犯在猪肉中长期添加激素,长年累月给普通人造成了数十起悲剧,作者借这些“海面上的冰山”来说明水面下那些庞大的被掩埋的、被忽略的更多的悲剧。

(原标题:推理小说到底多难写)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7

分享到

推理小说如何“本土化”?呼延云这样说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哈迪男孩》系列为何在美国人气超高

当科学家遇上侦探小说 福尔摩斯的套路是什么?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