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十三声》郑宗龙回溯儿时艋舺往事 曾跳舞招揽顾客卖拖鞋

2018-11-01 10:37 北京晚报 TF011

一尾橘红的锦鲤投映在剧场中,11位黑衣素裹的舞者仰望着它,开始有些怪异地扭动身体。他们佝偻诡笑,举止荒诞。进入下半场后,舞者换上了绚烂的衣裙,随着他们的动作,一道道荧光线条跃动,令人联想到午夜街头的霓虹灯。光怪陆离的影像和看似无序的舞蹈并未让人觉得阴森可怖,相反,它们带着一种市井烟火的温暖气息……日前,台湾云门2 艺术总监郑宗龙的编舞作品《十三声》结束了在2018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上的三场演出。破碎斑斓的意象中,一幅台湾艋舺的风情画卷徐徐展开。

摄影 刘振祥

“十三声”这个奇特的名字来自郑宗龙的童年。郑宗龙出生于台北万华(旧称艋舺),在他的印象里,艋舺是个格外热闹的地方。因为靠近河流和码头,艋舺街上,水手往来不绝,商贩们忙着张罗买卖。鱼龙混杂的街边广场前,曾有一位卖艺人凭借着口技绝活儿成为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艋舺的风云人物。他声线多变,可老可少,可男可女,自己就演遍书中全部角色,堪称一人剧团,只要他搬着凳子出来表演,所有人都会围到他身边,“十三声”正是大家送给他的美誉。郑宗龙的童年底色中同样少不了“十三声”的传奇故事,虽然没有亲眼目睹“十三声”的风采,但循着这些从母亲那里听到的故事的踪迹,郑宗龙和主创团队把一个碎片化却格外鲜活的艋舺从记忆中搬到了舞台上。

《十三声》中有些诡异的肢体动作也与郑宗龙的童年生活有关。小时候,为了帮开着拖鞋工厂的父母补贴家用,每到寒暑假或者逢年过节,郑宗龙都会拖着一个大布袋去巷子口卖十块钱三双的拖鞋,“书本上说,小朋友应该晚上九点就睡觉了,但我没有,我十二点还在街上,全身都是拖鞋的塑胶味。”郑宗龙慢慢发现,光靠吆喝,一晚上根本卖不出几双鞋,于是他开始用一些白天学到的舞蹈动作来招揽生意,有时踢腿,有时转圈,“一些动作还挺奇怪的。”郑宗龙说,“不过确实还挺有效果的,开始有叔叔阿姨会走过来看一看。”很多人心疼郑宗龙,觉得他小小年纪就开始“讨生活”十分辛苦,但对郑宗龙自己来说,这段时光充满了快乐。

也是在这时,郑宗龙开始学习舞蹈,“我太淘气了,不是在旋转门里弄伤耳朵,就是在河里割伤手指,还坐坏过一块玻璃窗,弄得全身是伤,总之是个让人烦恼的孩子。”母亲拿活泼好动的他没办法,干脆把他“丢”进了学校的舞蹈实验班,“每天回家我都会瘫在沙发上,再也没力气去外面搞东搞西了。”从八岁到大学毕业,舞蹈成为了郑宗龙生命里再也割舍不下的一部分。

读大学时,父亲曾希望郑宗龙毕业后放弃舞蹈,回家帮自己一起打理工厂,郑宗龙理解父亲的不容易,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是很喜欢卖拖鞋这项“事业”。为此,他消沉过一段时间,每晚都泡在网吧里,最终父亲妥协,郑宗龙考进了当时台湾唯一的职业舞团云门舞集。

 

辗转在各个国家的艺术节之间,上飞机、演出、再上飞机、再演出……在云门舞集的四年,郑宗龙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尽管依旧热爱舞蹈,但郑宗龙的身体状况渐渐跟不上身边的同事了,更早的时候,郑宗龙还做过手术,脊椎旁边打进了两颗钢钉,长期的损耗使他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当一名职业舞者后,郑宗龙开始尝试编创,“既然不能用身体跳舞,我能不能在脑袋里跳跳舞,请别人帮我实现出来?”

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一直关注着郑宗龙。看到郑宗龙从父亲那里得到一辆车后,林怀民只要到远一点的地方,都会叫上郑宗龙开车过去,借此给他一些路费,这笔钱帮助郑宗龙度过了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的日子。最初编舞时,条件很艰苦,郑宗龙只能把两三名舞者约在社区的健身房里排练,动作一施展开,还总要躲避身边的跑步机和哑铃。慢慢的,专注年轻编导作品的云门2创始艺术总监罗曼菲注意到了郑宗龙。

罗曼菲是台湾著名舞蹈家,于2006年不幸病逝。时至今日,郑宗龙依然记得她美丽的面颊上总是带着优雅的微笑。罗曼菲非常关心后辈,“有些年轻的编舞家没有钱,她直接把银行卡和密码给他们。”在罗曼菲的邀请下,郑宗龙开始为云门2创作,并在她去世后成为了云门2的特约编舞。《庄严的笑话》《变》《墙》《裂》《在路上》《一个蓝色的地方》……一部部作品接连问世,云门2发展迅速。2014年,郑宗龙从林怀民手中正式接过该团的艺术总监一职。2016年,《十三声》首演大获成功,未来,这部作品还将去往更多城市。

2017年底,林怀民宣布,在他退休后,郑宗龙将于2020年继任云门舞集艺术总监。“因为他够‘笨’!”林怀民说,这就是他选中郑宗龙的原因。对待舞蹈,郑宗龙保持着一贯的简单纯粹。他曾毫不避讳地直言,关于云门舞集将来的发展方向,他还没有想出具体的方案,一切要等到2020年才能真正见分晓,这与他对自己的态度如出一辙,编创了如此之多的作品,也拿了数不清的奖项,郑宗龙仍然在不断询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接下来,郑宗龙与云门舞集之间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舞迷们将拭目以待。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高倩

编辑:TF011

分享到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

多部纪录片献映,还原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往事

被赞今年最美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叶嘉莹的诗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