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何谓真正的大学问?由此小事即可见 章诒和这样评价张伯驹

2018-10-27 10:51 北京晚报 TF016

闲翻《素月楼联语》,读到张伯驹的自序,他说:“因汉字之独特构造,我国诗歌自然由古乐府发展到律诗……斯道虽属君子雕虫小技,然存其梗概,以便后学,不使成绝响可耳。”

作者:李之柔


君子谦谦,自古而然,初唐时期李太白的《与韩荆州书》亦如是:“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只不过当年的“雕虫小技”,足以安身立命。谓予不信,有《唐摭言》为证:白乐天(白居易)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

当年的“雕虫小技”,还足以“圈粉”无数,据《避暑录话》卷三记载:“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永)词词’。”言其流传之广也。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诗词文化漫步似乎距离广厦、豪车、职称、大奖钞票越来越远,乃至某些务实的学者、专家只喜欢天花乱坠地讲大学问,有梦去“雕龙”,无心于“雕虫”。

好在,我们曾经有过很多前辈坚持“雕虫”。

比如张伯驹先生,用章诒和的话讲:“是出身,修养,禀赋,学识,品行,爱好,趣味等诸多因素在他身上融合而成的文化自豪,使其自觉不自觉地要充任一个文化的传播者。”

比如数百封龙榆生与章太炎、冒鹤亭、马一浮、钱锺书、俞平伯等老一辈学人关于先生,用张尔田的话讲:“词小艺也,其遂于道也盖末。然而斯文之一綖,未尝不可于此徵焉。今中国文化将亡矣,四夷交侵,王风委草。信函,不由得双手合十,特别读到张伯驹给龙的回信时,更是感慨万千。

张伯驹说自己是一个散淡的人,他的生活、包括爱好,如收藏、鉴定、诗词、戏曲等,都无关个人功利,也无关他人的评价赏识。正因如此,他的见识就愈发显得非同凡响。张伯驹曾告诉章诒和,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传授的,以作诗填词来说,老师只能讲些格律音韵,或者告诉你,什么样的诗词才是好。至于能否写出好作品,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要视其修养、悟性和创造力,完全要靠自己。

针对龙榆生信中提出的问题,张伯驹在回信中写道:“京剧发源于长江流域,何以有黄河流域之音?依此推论可能十三辙在前,中州韵当为依据,宋朝汴时之韵,如上口字、尖团字皆中州人天然之音,无论京剧、昆曲,湘、滇、黔、川、桂、秦、晋剧均以中州韵为准则……中州韵当然为豫剧本有之韵……所以豫剧不能以为是一种地方剧而轻视之,他有抗拒宋元、捍卫民族文化之功,也证明了豫剧历史悠远,也证明了中州韵、十三辙历史悠远独奋于举世沈晦之中,尽其心力以从事于此,其亦有空谷跫音之感欤。”

而好在如今,仍有一些人在效法前辈,仍默默地坚持“雕虫”,西山就有一个研究传统诗词文化的香山诗书园,用朋友们的话讲:“毕竟中国人的灵魂还是属于诗词的。”看到胜景,我们说如画;欣赏名画,我们说如诗;什么是如诗如画?或许就是那颗超然物外的心吧。

缘于此,才会有这样一群人,才于传统诗词不足以安身立命的大环境下,继续前行在如诗如画的道路上。当我在香山诗书园看到龙榆生与章太炎、冒鹤亭、马一浮、钱锺书、俞平伯等老一辈学人关于诗词文化的手札信函时,不由得双手合十;特别是读到张伯驹给龙榆生的回信时,更加是感慨万千。

张伯驹说自己是一个散淡的人,他的生活,、包括爱好,如收藏、鉴定、诗词、戏曲等,都无关个人功利,也无关他人的评价与赏识。正因如此,他的见识就愈发显得非同凡响。张伯驹曾告诉章诒和,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传授的,以作诗填词来说,老师只能讲些格律音韵,或者告诉你,什么样的诗词才是好的。至于能否写出好作品,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要视其修养、悟性和创造力,完全要靠自己。

针对龙榆生信中提出的问题,张伯驹在回信中写道:“京剧发源于长江流域,何以有黄河流域之音?依此推论可能十三辙在前,中州韵当为依据,宋朝汴时之韵,如上口字、尖团字皆中州人天然之音,无论京剧、昆曲,湘、滇、黔、川、桂、秦、晋剧均以中州韵为准则……中州韵当然为豫剧本有之韵……所以豫剧不能以为是一种地方剧而轻视之,他有抗拒宋元、捍卫民族文化之功,也证明了豫剧历史悠远,也证明了中州韵、十三辙历史悠远。”

我相信张伯驹的这封回信没有任何弦外之意,一切都是我想多了。我想到的是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小我”,他们都是捍卫民族文化的有生力量。

作为民国四大词人学家之一,龙榆生谦虚地驰函向张伯驹请教;作为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知无不言,认认真真地答复,而且是密密麻麻、连画带写,整整五页信笺。

那一刻,我忽有所悟:真正的大学问,不过是善学善问,以“雕龙”的态度来“雕虫”罢了。

诗书园的朋友们说,像张伯驹、和龙榆生,都是活在梦里,活在诗词里的人,他们是行走的诗篇。

我说:“你们也是。”

(原标题:君子雕虫)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6

分享到

庚子疫中,张伯驹收藏陆机《平复帖》,谈起两件不愉快的事情

从张伯驹一生事迹 看近现代文化与金融业间的关系

追忆张伯驹:“民国公子”在文革却被打为右派

张伯驹捐赠文物亮相故宫 李白惟一传世墨迹也在其中

张伯驹诞辰纪念展故宫开展 被誉为民间收藏第一人

追忆北京文化的传奇张伯驹 长希一往升平世物我同春共万旬

伯老有知应笑慰 有感于张伯驹珍贵手稿捐赠“回家”

张伯驹一代雅士的藏与捐 不喜仕途痴迷书画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