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舆论

纽约的枪声只停了3天,“枪口下的国家”安全成为笑话

2018-10-17 18:06 长安观察 TF001

“所有纽约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10月15日,纽约市警察局表示,上周末纽约市五大区均没有发生枪击事件。这是自1993年以来纽约市第一个没有发生枪击事件的周末,许多人为此兴奋不已。

纽约警察局长就反复强调,上个周五到周日(12至14日),警察局没有接到任何枪击或凶杀案的报案。警察局巡警主管哈里森还发了推特“这是二十多年来未曾达到的里程碑”。纽约市长白思豪迫不及待对外传达了这一好消息,称“这座拥有860万人口的城市,连续三天没有一次射击”,是“非凡的成就”。

连续三天没有射击,就引得一个国际大都市的BOSS们如此激动,又是公开称赞、又是推特表扬?听上去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如果联系到纽约的社会现实及控枪难度,这还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儿。这不,纽约市长上午刚盖章“非凡成就”,当天下午一名男子就在水渠大道遭到枪击,迅速打破了维持三天的“零枪击”的记录。

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共发生枪击事件6万余起,共造成1万多人死亡。去年10月1日,一名男子向露天演唱会2万多名观众开枪扫射,枪击持续10多分钟,造成近60人死亡、500余人受伤。而2018年1至5月,美国已发生16起校园枪击案,导致29人死亡。

从公园到影院,到学校,再到军事基地,枪击案在美国无处不在。无论你的年龄、性别、肤色,人人都笼罩在枪击风险中。对工作不满,可能拿起枪,对社会不愤,可能拿起枪,甚至在婴儿周岁宴会,几名亲戚都可能一言不合拔枪相向造成多人死亡,更别提一些本就心存不良者,这些人手中有枪,整个社会风险系数必然大大提升。

美国媒体感慨,“枪击”俨然成了美国社会之殇。眼看着悲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演,美国社会呼吁控枪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却始终没有显著成效。相反,整个社会因为“控枪”“持枪”之争愈发撕裂。

前两年,正值加州枪击案持续发酵,《纽约时报》95年来首次在头版刊载大篇幅社论,“炮轰”政界人士对枪支泛滥的不作为。但很快遭到反驳,有人以子弹打穿报纸,直言“这就是我对《纽约时报》社论的看法”。今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全美步枪协会站台,表态坚决保护人民拥枪权利。而他的前任奥巴马,在其任期内一直寻求通过立法来控制枪支,甚至曾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绕开国会颁布控枪令。

舆论观点的相左,政党政见的分歧,个中原因纷繁复杂。作为世界上民间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美国可谓是“枪口下的国家”。长期持枪所形成的暴力文化,已将个人主义、力量至上深深地烙刻在美国社会。几乎每一次枪击案后,都会引发美国枪支销量激增,即是控枪陷入死局的最好说明。

更重要的是,美国早已形成了枪支生产及销售的巨大利益链。要控枪,军火商们第一个就不答应。而这些大鳄乃议会和选举的重要出资人,足以在华盛顿呼风唤雨,那些想要选票上位的精明政客自然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样的选择。只是如此一来,谁又该为那些丧生枪下的人负责呢?

如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所谓的“零枪击”喜讯只能是一个悲剧。那点点的“骄傲”即便不在三天后打回原形,也必然在不久之后被现实击碎一地。

 

来源:长安观察

撰文:田闻之

编辑:汤华臻

分享到

你被要求过投票吗?网络评比泛滥,但最美、最好的真不靠这些选出

驴友被救后快递送锦旗引争议,救援队称“是羞辱”,真诚去哪了?

玩具租赁行业再次进入市场,却因何难获大家认同?问题出在这儿

猎捕野生动物竟然直播!不能任由“打野主播”再撒野

黄山风景区辟谣迎客松为塑料树,不容谣言的斧子砍向“国家名片”

“双11”提前敲锣,监管不能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