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活人之本”的生命图腾原来是它!

2018-10-13 10:17 北京晚报 TF017

风是自然能源,威力无穷,能催春促夏、起秋降冬。譬如它聚集起彤云,就挂下漫空的铅色雨幕;鼓吹寒流荡北,就飘舞漫天梨花般的雪。风有神话般的神秘色彩,所以古人就臆想出风母、风师、风后、风伯、风姨等风神。风也是演义文化的重要能源,引出风俗、风情、风景、风物、风仪、风纪、风味等“风头词”,假借转义,滥觞起人间万象。风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是“活人之本”的生命图腾--人们每时每刻离不开它,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人要呼吸,都得“喝风”。

吴正格


冯晨清 制图

可是狂风来了,也能喝?狂风是什么情态?老舍先生有过描写:“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驰,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闯……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这是风暴躁了在“发脾气”,会扬起地面上的污尘浊土,当然喝不得。这种风刮起来,人都会在室内躲避。或许有人说:“室内无风,何以能喝之?”其实不然。有句“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语),原意为“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但也在解释即使你感觉不到风,风依然是不消停的,仍在你的周围悄悄存在,“室欲静亦风不止也”。只不过那是宵小而微的风,空气流动缓慢。这就不宜谓“喝风”了,可谓“吸风”。

说起喝风,就绕不过“喝西北风”,这是对贫困得没饭吃的人使用的,是句老话。老到什么时候?有则寓言记道,春秋齐国有个吝啬的季氏财主,想请个学问好的人教儿子读书,但却舍不得花钱。他很发愁,说:“到哪儿去请既能教好书又不吃饭的人呢?”其妻道:“闻听山那边有个村子,村里有个读书人擅教书,又不吃饭,只喝西北风,能把他请来最合适了。”季财主一听大喜,便骑着毛驴去请了。途中他遇见了晏子(晏婴),他想晏子学识卓越,何不乘机听听他的意见?便将自己的打算说了。晏子听后连称:“行,行,能请来这样的读书人真是太好啦!”随后一想又摇摇头道:“不可,不可,要是有一天刮起西南风,你拿什么东西给他喝呢?”

还有一个传说:清光绪初叶,北方几个省闹灾荒,人们没有东西吃。当时常刮西北风,风从远方的树林吹来,裹挟着一些树籽,人们就设法将树籽搜罗起来,像熬粥那样以解枵腹之苦。因这西北风能赐予“救命粥”,便有了“喝西北风”的传言。

可是,传说的真实性无法得到确认,不过“喝西北风”也有文字记载,原来就作“吸风”,是道家寻绎的一种境界。《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由“吸风”转换成“西北风”之谓,初见唐人枉蟾的《游边》:“边云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而在“西北风”之前加上一个“喝”字,大概明清时期已有传檄。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其中第四十一回里就写道:“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这话里就流露出“喝西北风”是被迫于饥无食、烧无薪的嗟怨。

其实,当西北风刮来了,非得是穷得腹内枵然的人去喝吗?衣食无忧者也得喝,无论何人都得喝。对此,孙中山先生的见解就很独到。他说人类日常必吃的物质,按其对维持生命的攸关程度,依次排序为“风、水、植、动”四种。其中“植”、“动”是《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谷为养”、“五畜为益”的概念延伸。孙中山说:“植物是人类养生之最要紧的粮食。人类谋生的方法很进步之后,才知道吃植物。中国是文化很老的国家,所以中国人多是吃植物。至于野蛮人多是吃动物。所以动物也是人类的一种粮食。”但是“植”、“动”还没有像“水”对人的生命延续那般迫切,因此仅被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从烹调的角度说,“水”是“凡味之本,水最为始”(《吕氏春秋?本味》语);从饮食的角度说,“饮”在“食”前,即“水”在“植”、“动”之前。所以孙中山说:“我们单独靠吃饭不吃水,是不能够养生的。……一个人没有饭吃,还可以支持过五六天,不至于死。但是没有水吃,便不能支持五天,一个人五天不吃水便要死。”然而,尽管“水”比“植”、“动”对人的生命延续还重要,也仅是被排在第二位。

而风,则被孙中山“置顶”。他说:“第一种是吃空气。浅白言之,就是吃风……俗语说‘你去吃风’,是一句轻薄人的话。殊不知吃风比吃饭还要重要得多……我们吃风,每分钟是十六次,就是每分钟要吃十六餐。每天吃饭最多不过是三餐。象(像)广东人吃饭,连宵夜算进来,也不过每天吃四餐……至于吃风,每日就要吃二万三千零四十餐,少了一餐便觉得不舒服,如果数分钟不吃,必定要死。可见风是人类养生第一种重要的物质。”他这番话,应该谁都会有知觉或感同,却因为极其平常而在意念中淡漠甚至消弭。但由医学家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作出深入浅出地阐明,“司空见惯浑闲事”且又无形体、无踪影的风,原本是超出个体生命意义的符号象征。它赫然鲜明地神圣起来,物化为“活人之本”的生命图腾。不仅止于此,孙中山更是从风中提纯了具有人本内涵的科学精神。

岁月更迭,新时期的现代中国,风已在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大旗下飘扬。这样的“中国风”在雄鸡版图中浩荡,“喝西北风”和“你去吃风”不应该再是一句穷言贫语或者轻薄人的话,那是旧中国的历史刻痕;它将会在惠风和畅的“小康”标向中,转意为“南山之颂”的生命跫音。

 

(原标题:风:“活人之本”的生命图腾)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7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