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傅国涌12年间用百万字研究中国现代教育 得出什么结论?

2018-10-12 11:00 北京晚报 TF017

傅国涌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在最近新出的《新学记:中国现代教育起源八讲》、《过去的中学》、《过去的小学》(东方出版社)之前,他曾在三十年前做过中学教师(现在还在身体力行地倡导人文教育、从事第一线的儿童母语教育,不仅有线下的童子班,还有线上的直播课和每天更新的音频节目“少年日知录”),在此之前的12年间,他编了一些跟近现代中国教育有关的书,加起来超过了一百万字。

弘书架


《新学记:中国现代教育起源八讲》可谓傅国涌十几年来研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结晶。傅国涌自称,自己没想过专门写一本中国教育史有关的专著,这是他无心插的柳。2007年以后,他想写一本关于《大公报》、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的专著。前前后后做的笔记有差不多有七八十万字,到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档案馆,以及“国史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都查了一些原始档案,抄回来很多的第一手材料。因为这本书的工程很大,涉及三家机构半个世纪的变迁和中国的文明转型,可能短期内难以完成。但在此过程中,因为给学生上课,有学生比较关心近现代教育,傅国涌就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和2017年的第一天,给学生们讲了12个小时,构成了这本书的原始基础。之后,傅国涌用了10个月的时间修改、增删成22万字,形成了《新学记:中国现代教育起源八讲》。

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即从盘古开天、三皇五帝那套含糊、朦胧的知识系统,转换为合乎普适常识的现代知识系统。这一转型并非人们想象中来得那么容易,其间更经历了一系列的坎坷曲折。在此之前,左松涛《近代中国的私塾与学堂之争》 (北京三联书店)显示,晚近国人的教育观受到外来思想的深刻改造,对传统私塾与新式学校均有简单化的评判倾向,多视两者为落后与进步、野蛮与文明之争。无论对科举停废前大量存在的旧式民间学塾,还是从清末到民国所发生的私塾与学校长期的纠缠竞争,亟待进行深入、持平的研究。因此,左松涛竭力重构当年的历史环境与历史观念,重建有关近代中国私塾与学堂之争的诸多重要史实:学校兴起之后,私塾一直顽固地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存续到1950年代;塾师与新式教育的老师因为饭碗而争执不下,部分底层民众仍然迷恋儒家的经史子集……

《新学记:中国现代教育起源八讲》同样呈现了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转变的复杂性。在傅国涌看来, 中国的现代教育是在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里慢慢展开、逐步演变出来的。作者视角并不局限于教育史本身,而是试图在整个文明史的脉络中理解中国现代教育的起源。由于中国在近代以后屡战屡败,与科举制度相匹配、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传统教育逐渐衰败,随着教会学校在中国的出现,新式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内容都逐渐为国人所熟悉,而留学潮的渐渐兴起,更让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差距,随之而来的是本土教育家群体的涌现,以及新式教科书的出版。此外,傅国涌还描绘了中国教育地理的分布以及变迁、国人知识系统的重构等。从人到书,从外部变化到心灵革命,比较完整地呈现出一幅现代教育在中国发生、发展的生动画面,由此,他进一步探讨现代教育如何重构了中国人的知识世界,重塑了中国人的心灵。

《新学记:中国现代教育起源八讲》最重要的是后面三个篇章:再造文明、教育地理、知识重构。私塾、义学、书院、太学遵循的是与农业文明相配套的价值标准,日常生活中一整套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是和农耕文明相关,而垂之久远的帝皇制度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世袭制、等级制、君权至上渗透在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当中,在传统教育中具有绝对的支配性。而现代教育却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产生而兴起,它注重的是培养现代人即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目的并将它付诸实施。傅国涌揭示,许多先接受过传统教育,之后转向现代教育的“过来人”,对两者的区别有着深刻感受。1891年出生的胡适从小在安徽绩溪接受传统教育,1904年到上海后先进入梅溪学堂,第二年进入澄衷学堂,除了国文、英文、算学,还有物理、化学、博物、图画、体操等课程,他进步最大的是算学和英文。

起初,教会学校先在通商口岸产生,而京师和一些省会城市也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办起了新式学堂,如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南洋公学等等。但是,因为一批教育家的出现和其他原因,一些不算中心甚至偏远的地方也在教育史上熠熠生辉。例如,张謇在南通办学;南洋华侨陈嘉庚在集美办学,张伯苓、严修在南开洼兴办南开中学;孔祥熙1909年在山西太谷郊外创办铭贤学校……而抗日战争又使得许多高质量的学校迁往内陆,教育地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西南联大迁到昆明,1938年,西南联大的文、法学院迁到蒙自;西北联合大学迁到陕西汉中城固县;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等迁移到成都华西坝南开中学、中央大学、上海医学院等迁到重庆沙坪坝;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同济大学迁往李庄……这些学校的迁移,有力改变了这些内陆地方的教育现状。而当地的乡绅和平民都表示欢迎并提供帮助。

至于新知识的传播和接受,也带来了话语方式的转变,1911年之后,即便还是用文言文或半文言半白话写作,写作者传递的价值也是新的,并非过去君臣等级秩序下的“旧话”,学者们也不再代圣贤立言。停止科举,兴办学校,课本革命,校园革命并非仅仅限于形式改变,而是脱胎换骨、知识翻新。傅国涌梳理了受到现代教育影响的七代人,认为现代教育重构了中国人的知识世界。在此过程中,大量的新词汇通过书籍和媒体进入那几代人的心中,比如社会、个人、女权、进化等等,很多今天仍在使用。当然,有些词汇已经被淘汰。

在我看来,《新学记》既是一次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寻根溯源,更蕴含着作者的忧患意识和现实关怀。通过本书,人们或许能联想到更多。

 

(原标题: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7

分享到

北京市教委喊话中小学:用丰富活动与手机争“注意力”

闽西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硕士,这里的孩子为何这么出色?

北京将新建一批国际学校,服务国际人才和引进人才子女就读需求

32个优质教育资源项目相继落地,回天地区孩子有好学校上了

成绩不好,行为荒唐?父母和老师更应关注孩子的“心智倾向”

侮辱学生将撤销教师资格 北京市教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发布

高考受瞩目,大V狂赞民国教育公平遭群嘲:如今还当国民是文盲?

疫情之下幼儿园、日托等机构多未复工,“上门早教服务”靠谱吗?

两男生吵架被老师罚牵手,对视瞬间扑哧笑出声,网友:强扭的瓜变甜了

教育扶贫:电子新科技吸引辍学孩子回归校园

香港教育局刚要给教师培训,马上就有“黄师”上钩自曝

下周一北京中考文化课科目选择启动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