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封面

【行走十六区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海淀篇:创新涌动硅谷城

2018-10-04 10:29 北京晚报 TF016

站在今天的海淀区中关村大街上,除了高楼大厦、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繁华景象,你一定能看到黄庄路口那座屹立在鲜花草坪中,外形独特、闪闪发光的现代雕塑——《生命》。中关村“土著”虽然都戏称它为“大麻花儿”,但其实都知道这是DNA双螺旋结构。这盘旋上升的双螺旋造型,正是中关村挺立潮头、勇攀高峰、科学发展、生生不息、创新不止的发展轨迹。

中关村旧貌街景

1978年至2018年,40年风起云涌的时代,造就了海淀中关村大浪淘沙、英雄辈出的辉煌与荣耀。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从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到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淀中关村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突破体制机制束缚,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矢志创新的康庄大道。这条大道发源自海淀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通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海淀中关村创新发展的40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缩影。

中关村旧时街道

中关村旧景

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上市公司、近40家独角兽企业……如今的海淀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样板间,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先行者,更成为了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海淀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以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先导,集聚政产学研用综合创新要素,这片改革“试验田”已为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贡献了累累硕果。

中关村西区汇聚我国顶尖互联网公司和创业机构

未来,海淀将按照首都“三城一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战场的要求,在海淀全域奋力推进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以中关村大街为主脉,在“海淀创新发展16条”新政支撑下,形成核心要素集聚、服务链条完整、功能协同融合的产业空间格局,并且放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创新的角度,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最终将海淀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商宜学的首善之区。

[故事]

曾经一片低矮房 如今瞩目创新区

如果要倒退40年,51岁的中关村“土著”沈爱民怎么也不敢想,家门口这片平房胡同会成为世界知名的创新区、科技创新的代名词、首都发展的金名片。40年光阴荏苒,沈爱民眼看着中关村大街变宽变靓、中关村西区从低矮的平房“长”成林立的高楼,街区行走的人们从小商小贩变成都市白领……

这里曾是一片低矮的平房

北四环中关村一桥的西南角,紧邻地铁4号线中关村站,正值早高峰时段,衣着光鲜的白领、身背双肩包的IT一族们从地铁口鱼贯而出,涌向周边鼎好、中芯、微软、e世界等高楼大厦。站在路边的沈爱民,却好似时光倒流般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地铁站口附近是一大片高粱地,冰窖胡同真的有个冰窖,以前给皇宫专供冰块的,我小时候还在用呢,能看到大块大块的冰往出搬,一到夏天我们小孩儿都会跑过去,嘿,那叫一个凉快。”

顺着中关村一桥向南步行,走在中关村大街上,勾起了沈爱民更多的回忆。今天的中关村大街北起中关村一桥,南到四通桥,是一条双向八车道的宽敞马路。然而早在清代,这条路名叫白颐路,是一条通往西郊的主干路。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条街还只是一条拥有双向两车道的普通马路,道路两边儿是参天的大杨树,路中间则有一道深两三米的排水沟。“当年这里只有一趟公交车,最开始叫32路,后来改叫332路,从颐和园到动物园,是我们进城唯一的交通工具。”

跟着沈爱民继续南行,顺着丹棱街向西来到了中关村西区,丹棱SOHO的所在地是他从小居住的居民区。“现在的中关村西区,以前全是胡同和矮平房,有少量的公办企业,但绝大多数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三层楼都少见呢。”回忆又把他拉回了三十多年前,骑着自行车的他穿梭在胡同里,不断地摇着车把上的铃铛,没骑两步就得拐弯。令他铭记至今的,是那胡同又短又窄和那百废待兴的年代。

电子一条街逐渐形成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思想和政策的大解放,以中科院陈春先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到中关村创办民营科技企业,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逐渐形成。1988年,国务院批示,以中关村为中心打造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自此中关村的名气大了起来。

科学的春天,让中关村一带有了万物勃发的朝气。沈爱民记得,沿着中关村大街西侧的那排小门脸,逐渐成了卖电脑的“主战场”。为了配合当时的发展,中关村大街作了第一次改造,将道路拓宽成双向四车道,马路中央由排水沟和绿化带分割开,路两侧依然是遮天蔽日的大杨树。与此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当时中关村作为北方电子产品集散地带来的繁荣。

“最红火的时候要算是上世纪80年代末了,那些小门脸里的买卖都跟计算机有关,对我们来说,那是高科技,很神秘啊。”一台286电脑售价一万多,而且很多都是国产电脑,当时一个月才挣百十来块钱的沈爱民感叹,“得攒多少年才能买台电脑啊,买来又有什么用呢?”但是沈爱民也好打听,他听说卖一台286电脑能挣5000块钱,他还听说中关村里最豪华的香港美食城曾经一度是这些电脑卖家的食堂。而那些头脑灵活的中关村本地人,也借着机会赚了不少,出租库房和宿舍的、卖电脑桌椅的,就连卖盒饭、牛肉面、水果的都跟着赚钱了。

这样的热闹虽然让当地居民开了眼,但是也带来不少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拥堵,来送货拉货的厢式货车塞满胡同,有时候一堵能堵上大半天。彼时,为了缓解周边交通状况,中关村大街进行了第二次改造,地下埋建了雨污和各种管线,车道拓宽成了双向八车道。

中关村西区“长高”了

电子一条街的热闹景象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末。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政府,同意加快中关村建设的请示,中关村的功能由“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升格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西区、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中关村的城市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了。

2000年,中关村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建设。当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写着:中关村西区建设高科技商贸中心,中关村东区启动拆迁工程,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同时进行地上建筑项目招商和工程建设,建设中关村东区变电站和输配电线路改造等基础设施……“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创一流。”现任海淀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文冬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建设口号。在那个时候,区政府是最早一批腾退办公空间、让位中关村发展的单位之一。也就是那个时候,区政府先搬到皇苑大酒店临时办公,之后才搬到了现在长春桥的位置。随后,沈爱民所在的平房社区拆迁了,大批的居民搬走了,塔吊和施工队来了,中关村西区渐渐开始“长高”了。

电子一条街的闻名与困境

当时,在中关村西区,除了1999年就已经建好的海龙大厦,在中关村西区“长高”的还有另外两座高楼:鼎好和e世界。“平房门脸都拆了,经营电脑软硬件的那些商户又不可能离开中关村,所以必须进楼,形成了这三大卖场,延续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名声。”徐文冬回忆,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电子卖场的黄金时期,很多市民会跑来中关村,逛上大半天,攒一台电脑,或淘上几张光盘,饿了就在街边吃口盒饭。有人曾经做过测算,1999年开业的海龙大厦在随后几年的日均客流量都在3万-4万人次。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逐渐普及,同质化的内部竞争,以及后来电商的兴起,很多商家难以为继,逐渐出现了假货、黑导购、强买强卖等问题,甚至让电子一条街背负了“骗子一条街”的骂名,鼎好、海龙一带日渐萧条,客流量迅速走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个全新时代即将开始

徐文冬说,2009年,中关村西区业态启动调整,将不再鼓励发展电子卖场等业态,昔日的电子一条街彻底转型为创新创业一条街,而“金三角”——鼎好、海龙、e世界转型升级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智能硬件创新中心、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截至目前,中关村西区共腾退出60万平方米的电子卖场和商业面积,引入了59家包括创新工场、创业公社、优客工场等在内的创业孵化机构,以及蔚来汽车、融360、ofo小黄车等6家独角兽企业。中关村西区的街容街貌变得越来越时尚、整洁、有序,街上行走的不再是从事卖电脑和光盘的小商贩了,而是真正的都市白领和创新创业者了,他们将是中关村科学城新的主人。

随着2010年中关村科学城的启动建设,中关村大街的概念将向南北延伸,南起白石桥,向北穿过首体、清华西门直到北清路,全长约20公里,成为中关村科学城的“主纵轴”,将进行功能优化和环境设施改善,形成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集聚区;突破部分大院、低效用地等存量空间的改造工作,推动创新创业功能向沿线街道纵深辐射。

对中关村大街这个40年来无时无刻不孕育着发展潜能、涌动着创新基因的承载地而言,全新的时代已经拉开了大幕……

[人物]

陈国启 亲历中关村电子卖场腾退转型

见到陈国启时,他正在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里忙碌着,身高近1.8米的他戴着安全帽,猫腰爬梯钻进了地下自来水管廊,查看监测地下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最新传感器的运行情况。作为中关村西区所在地海淀街道的党工委书记和中关村西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自2012年到海淀街道工作至今,6年的时间里,陈国启亲身参与了中关村西区电子卖场的腾退、转型和升级,见证了中关村西区从电子一条街到科技金融、智能硬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精尖产业聚集区,从普通商业街区到铺设“城市大脑”网络的智能街区的转变。

2012年2月,陈国启在海淀街道履新。上任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劝退电子卖场的大小商户。“当时最有名的是鼎好、海龙和e世界三大卖场,除了鼎好A座已经启动腾退,其他几个卖场都经营得好着呢,劝退?就跟虎口夺食一样啊。”陈国启说,当时每逢周六日,中关村西区的人流量能保持在15万-20万人之间,现在看看海龙大厦的电梯就知道当时的客流量有多大了,“电梯必须分单双号,不能层层停,否则人流量太大会出危险。”

陈国启的主要任务是劝说业户腾退转型。一般来说,一栋大厦有一个或几个产权单位,但在中关村的电子卖场里,一栋大厦的产权方超过1000个。他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海龙大厦里有400多小业主,鼎好A座有1281个,e世界最多,将近1700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原来,这三大卖场在出售的时候,业主并不是看到房子才签合同,而是看着规划图买房子。“因为那时候电子一条街太火了,谁都想来分杯羹。”陈国启说,当时还有个说法,“一间铺位吃三代”,意思是说买一个摊位,三代都能受益。

但是这种销售方式带来很多问题,由于买房的时候只看到了规划图,但实际上大厦盖好后跟图纸并不完全一样,因此在腾退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面积的确认、单价的测算等等。所以,在劝退的过程当中,困难重重。然而,陈国启也看到,虽然当时电子卖场的房租高,但是成本也高,为了生存,有些商户就会用上欺诈手段。于是,陈国启采取“两面夹击”的方式,一方面在卖场建立商户诚信体系,公示违规商户信息,派工商、派出所等执法力量驻场办公,专门打击黑导购、强买强卖、欺诈等行为。另一方面,与小业主沟通了解问题,找大业主对接需求。

在那段时间里,陈国启几乎天天往卖场跑,最终实现了卖场的腾退转型。如今的三大卖场里,已经入驻了包括创新工场在内的众多高品质企业, “当环境秩序优化后,高品质企业入驻的积极性增加,管理成本自然下降,不但经营利润会逐步上升,房价、租金都会上涨。”陈国启说,政府部门是建设者,业主才是最终受益者。

2000年以前,中关村西区还没有科技型企业的概念,遍地充斥着电脑从业者,但2010年启动业态调整至今,已经入驻的科技型企业有1.1万多家。业态实现转型之后,陈国启又将中关村西区的工作重点放在新型城市形态建设方面。目前,中关村西区正在铺设“城市大脑”网络,520个传感设备遍布井盖、综合管廊、地下环廊,实时监测井盖状态及有毒有害气体,并将数据传送到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提升城市安全运行感知能力。除此之外,中关村西区还将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打造智慧交通、提升楼宇形象和夜景照明,系统地、智慧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西区环境品质,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中关村科学城加速发展。

[大事记]

1988年

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20世纪80年代,一批科技工作者到中关村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形成电子一条街,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1988年3月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认为: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兴办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值得重视。根据中央精神,海淀区上报《关于在中关村地区成立北京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的报告》。同年5月10日,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

1992年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改制

1992年3月,北京市政府批准试验区配套改革方案。试验区选择6家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改革。1993年4月6日,北京比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中关村第一家股份制企业。1993年8月10日,四通公司股票在香港上市招股,成为试验区第一家在香港股市挂牌的企业。1994年2月14日,联想公司在香港募集资金8.28亿元,轰动一时。截至1998年,试验区有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3283家。

1999年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创建

试验区的创新发展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1999年6月5日,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原则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提出中关村要用十年左右时间把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功能由“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升格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

1995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景象   海淀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2009年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

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同年4月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批复》,决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带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发展。

小门脸成了卖电脑的“主战场”     海淀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2010年

中关村科学城启动建设

2010年,海淀区启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总面积75平方千米,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科学城内有中关村生态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和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多家专业园区。2011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的若干意见》,提出将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成为国家高端人才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前沿阵地、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使之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地标。

中关村卖场曾经的热闹景象  海淀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2014年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创立

2014年2月,北京被中央赋予新的定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及收益管理,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等8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突破性改革举措,构建起"1+N"创新政策体系。海淀区成为深化改革试点,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被赋予新的战略职责。

(原标题:“蚂蚁雄兵 ”搬家 创新涌动硅谷城)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叶晓彦

编辑:TF016

 

分享到

高密度城市街区如何更新?北京中关村街道请来“智囊团”

首届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科技文化潮流节开幕

薛其坤、胡伟武获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北京鼎好电子商城10月关停 中关村将彻底告别电子大卖场

中关村国际美食节开幕,海淀美食汇小程序也上线发布

中关村西区交通科技系统工程试运行,大数据帮您找车位

中关村2亿元基金培育“金种子”,数百科研成果找“婆家”

创新成果迭出,中关村生命园战疫中收获三家上市公司

科创成果壮大高精尖新产业 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迎“上市”潮

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迎“上市”潮

中关村新科技助力疫情流调,追踪密接者精准至2米

中关村西区年底建成“智慧交通”样板间,行人闯红灯会被截屏

北京慢行系统加速跑:5年治理3200公里自行车道

守护大运河 京杭再出发

明天起车险将有重大变化!责任限额提高,删减免责条款

少儿考级花样繁多,套路深

峨嵋酒家行政总厨开“宫保鸡丁”抖音号,退休打算拍“一周一菜”

白塔寺街区更新 优雅的精致这样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