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绘画大师王叔晖创作的《西厢记》邮票画稿大火 而稿酬仅80元?

2018-09-28 10:29 北京晚报 TF016

谈起连环画,上了年纪的人也许会想到顾炳鑫、贺友直等连环画大师。其实与他们同时代的,还有一位擅长连环画和工笔仕女画的绘画大师王叔晖(1912—1985),她的连环画代表作《西厢记》、《杨门女将》、《生死牌》以及一套四张的特种邮票《西厢记》,至今脍炙人口。王叔晖先生的弟子蒋力撰写的《王叔晖画传》一书,以平实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位绘画大师的艺术人生及绘画成就。

作者:刘 蔚


《西厢记》:莺莺听琴 王叔晖绘

王叔晖出身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官宦之家,自幼便显露了出众的绘画才能,15岁时由二姐夫吴镜汀的弟弟、日后也颇有名气的画家吴光宇的介绍,加入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崭露头角。然而三年后发生的一场家庭变故改变了王叔晖的人生轨迹,为了扶抚养母亲和弟弟,18岁的王叔晖不得不走上了卖画谋生的道路,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叔晖通过考试进入出版总署,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她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为小学课本画插图、地图,不久便调到新成立的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同时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和年画。1950年,中国为斯大林祝寿而送去的礼品中,有一本刘少奇的著作《论党》,就是王叔晖做的装帧设计。她为《杨柳青年画参考资料》一书做的美术设计,还获得了1958年莱比锡装帧设计的银质奖。

王叔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她深知自己的底子有限,过去卖画谋生,无暇他顾,到新中国成立参加工作后,便自觉地抓紧空闲时间学习补课。她首先补上了人体写生、素描、解剖、透视等专业课程,其次是大量的阅读。她借来《鲁迅全集》,认认真真读了一遍。人美社有一套《古今图书集成》,几乎无人问津,她发现后却如获至宝,不仅借出来通读,而且做了大量的笔记和临摹。这些资料,对她日后从事古代题材的绘画创作,助益良多。

在“文革”爆发前的十几年里,王叔晖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除了两部《西厢记》(16幅彩色版《西厢记》、128幅白描本《西厢记》),她还创作了《河伯娶妇》、《孟姜女》、《木兰从军》、《墨子救宋》、《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桑园会》、《生死牌》、《杨门女将》等优秀的连环画作品。一份耕耘,一份汗水,为了画好戏曲连环画《生死牌》,她跑到梅剧团去观摩排练,默记演员的招式,回到家再凭记忆把它们画下来。她还带着介绍信,去北京东安市场的盔头铺(为戏曲中的人物制作盔帽和头饰的店铺)进行戏装写生。大热天,一件蟒袍她要在那里画两三天,画得身上的衣衫湿透。《杨门女将》的战争场面多,武戏多,而王叔晖并不熟悉“武戏”题材,动笔之前,她从宋代的《舆服志》、《兵志》中找到了皇帝、大臣、文官、武将的头盔样式,知道了官衔越大帽翅越长的规定;还有刀枪剑戟的图像、尺寸、重量,甚至查考到了藤牌不是拿在手里、,而是用两根藤条绑在胳膊上这样的细节。她说:“必须胸有成竹,才能提笔作画;心里没数,提笔就画,难于画好;即使画好了,也是碰巧,不足为法。”

王叔晖的16幅彩色版连环画《西厢记》,成为及其设计创作的四张一套特种纪念邮票《情系“西厢”记》,是公认的其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巅峰,广受人们喜爱。上世纪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颁布,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创作《西厢记》连环画的重任交给了王叔晖。

元杂剧作家王实甫的名作《西厢记》反映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爱情故事,选择《西厢记》作为创作题材,自然有配合《新婚姻法》宣传的意图,但当时人们可能都不会想到,1954年问世的这套彩色版连环画,成了为载入新中国美术史册的杰作。

相传《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山西永济的普救寺,王叔晖并未去过永济,创作日程的紧张又不允许她专程前往山西永济采风,于是她在北京就地取材,选择了建筑上有代表性、也是她最熟悉的广济寺作为摹本。为了画好这组作品,王叔晖几乎投入了她二十多年画仕女画的全部经验,也倾注了自己丰富的情感。16幅彩色版连环画《西厢记》问世后,专家们高度赞誉其人物形神生动,环境充满诗情画意,色彩典雅段端丽,线条流畅刚劲。蒋力先生在本书中,对这一版《西厢记》,尤其是其中的图八“听琴”、图十四“佳期”,做了仔细精到的赏析,比如将“听琴”概括为“五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画作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1963年,16幅彩色版连环画《西厢记》荣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一等奖”。1957年,王叔晖再次提笔,创作了128幅白描本连环画《西厢记》。1979年,已经退休多年的王叔晖应国家邮票设计发行局的邀请,开始构思与创作四张一套的特种纪念邮票《西厢记》。四幅画分别为“惊艳”、“听琴”、“佳期”、“长亭”,即张生惊艳、莺莺听琴、佳期相会、长亭泪别。1983年2月21日,这套纪念邮票《西厢记》终于面世,这是1949年后国内发行的第一批以古典文学作品为题材的邮票之一,受到了邮迷和专家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除了邮票和小型张,中国邮票总公司还发行了相关内容的首日封。一个月后,英国的《集邮周刊》以全套《西厢记》邮票作为该期的封面,5月号的英国《外国邮票》在封面显著位置刊登了“听琴”这枚邮票,并载文称赞《西厢记》整套邮票无论构图、色彩还是印刷,都是成功的。它不仅仅是邮票,也是精美的艺术品。一年之后,国内的“最佳邮票评选”将《西厢记》评为1983年最佳特种邮票。日本的集邮杂志将其评选为1983年中国最佳邮票。

王叔晖创作的四幅《西厢记》邮票画稿,仅获得每幅80元的稿酬。邮票发行后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画家的心血和投入显然不成比例,也说明19上世纪上世纪80年代国人的版权保护与知识产权意识还很薄弱。幸好,这套邮票问世后,受到了邮迷和读者的热烈追捧,集邮爱好者寄来的请求画家签名的明信片、纪念封络绎不绝,、不计其数。《西厢记》邮票使王叔晖获得了更高的声誉,拥有了更多的读者,这对她一生的艺术创作生涯,是最好的肯定和安慰。

(原标题:情系“西厢”王叔晖)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6

分享到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