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北京西城区胡同整治 用加减法算出“胡同慢行系统”

2018-09-26 14:36 北京晚报 TF016

“咱们西城今后的胡同整治,要学会‘做减法’,不符合胡同历史风貌的就不再搞了,一些不符合胡同风貌的设施,也要换掉。”西城区椿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勇说。

图为第43中学门口的小店,店主老先生指着半空中的网兜讲述葡萄丰收的故事。

椿树街道辖区内包括后孙公园、琉璃巷等几条总长约1千米的胡同正在进行新一次的整治,成为西城区首个“胡同慢行系统”,预计年底就会亮相。“家门口的胡同像公园”,虽然客观条件做不到风景优美,至少能带给居民们如公园般闲适的心情。

杨勇坦言,在多年的胡同整治中,工作人员也不断地在风貌、宜居、便捷等多个方面寻找最佳结合点,管理部门也在边探索边吸取经验和教训。“很难说是对是错,因为不同时期居民们的需求不同,我们追求的效果也不同。但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从北京这座城市在新总规中更明确的定位为出发点,来开展工作。”

做减法

胡同慢行系统 先把车请出去

既然是“慢”行系统,首先治理的还是开得“快”的汽车。

琉璃巷、后孙公园胡同、铁鸟胡同、万源夹道等几条曲折胡同,围成了一个长度约千米的环形,这便是胡同慢行系统的主体。走在这里,可谓但凡有点儿宽阔的地方,便会有私家车停放。工作人员曾统计,晚上一共会有60多辆车停放在这里。

近年来京城不少胡同都开始限制汽车的进入。常用的方法如胡同口安装上可临时收起的隔离杆,这样汽车进不来,急救车能进来,实现起来不复杂;但这里的60多辆车,都是居民自己的私家车,既然家门口不让停,就要给出其他的停放地点。为此街道拿出了几个方案,如与周边单位商量让居民们错峰停车,做法虽然不新鲜,但费用一定得实惠,别成为居民们的负担;比如在现有的停车区域挤一挤,尽量多停两辆;比如周边新规划了停车位,也给居民们留出一些。

小胡同将来不让汽车开进来,但三轮车、自行车还是可以穿行的,为此街道还在区域中规划了37处自行车以及23处老年车停车区。专业的规划部门还给街道出过一份调查数据:在这块0.134平方公里,也就是300多米见方的区域中,共有居民1446户,人口2147人。老年人常用的电动三轮、三轮摩托约60辆,电动自行车145辆。

以往的胡同中对自行车、三轮车辆的存放并无要求,北京大杂院里常见自行车靠在墙上树上或是院门口。小胡同不过两三米宽,若能把这些车的存放也进行规范,不仅让步行的老居民更方便,也许还能一定程度缓解小院中拥挤的状况。

图为万源夹道两位先生坐在屋檐下喝茶, 画面右边停放自行车的地方未来将建设一个小凉亭。

做加法

拆违有了空地 搭建绿色小景

“家门口的胡同像公园”,话出有因。

“咱椿树街道是西城区所有街道办事处中,唯一一个没有公园的。所以我们打算因地制宜地搭建一些小景观,让居民们觉得如今自己居住的胡同,便像是一处公园。”杨勇说。

其实,在这些年的拆违整治中,街道办事处也注意到了有破有立:街边的小煤棚都已拆除;个别加盖在胡同边公共区域的房屋,如果用来出租开店,也被拆除复原;如果确有居住困难,街道也在想办法通过申请公租房等形式,尽量为居民们解决难题,以便恢复胡同宽度。

这样规划下来,胡同里不仅能建起三轮车、自行车棚,还能做出22处微型景观。街道工作人员带着记者走了走,胡同里拐角腾出来的区域,便是最方便做景观的地方,小至两三平方米,可以摆放花盆、花架,找到附近爱养花的居民伺候,并不需要街道派专人照顾;大的也不过五六平方米,盖一小段廊子或小凉亭,摆上小桌小凳点缀花草,下棋的老人们就有了好地方。

第43中学也在这个区域内,学校对面有一间1994年开业的小卖部,店主老爷子没事儿喜欢坐在街边乘凉。前些年街道曾在这里设立一个约有3米高的藤架,老爷子在上面挂起了一片尼龙网,另一端搭在对面自家房檐上。“今年夏天葡萄结了好多呢,附近的街坊都吃着啦。”老爷子很得意自己的“作品”。

“我们计划在这里稍微增加点儿植物藤架设施,既然老爷子愿意伺候,那就让这里更漂亮。”街道工作人员说。但是,藤架下面还停放着一辆汽车,就是老爷子家的,将来车停在外面步行回家肯定得多花点儿时间,老爷子乐意吗?

没想到老爷子痛快地答应了。“现在跟过去不一样了,我觉得为了环境美做出一点儿牺牲,也是值得的。”老爷子笑呵呵地说。

论得失

胡同整治多年 也有教训败笔

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多年,如今负责街巷整治美化的工作,杨勇眼见着一次次胡同整治升级进行。“西城区的街区整理计划提出了做减法,我们要在工作中,剔除一些与风貌不相符的东西。”对于城市来说,疏散非首都功能即是体现,而在胡同中,一些细节得到了重视。

杨勇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一些和北京胡同风貌不相符的砖雕,比如一些修缮过的胡同院门。前些年政府出钱,给一些破旧的院子重新砌门,换上了更安全的防盗铁门。“很难说是对是错,当时居民们挺高兴,觉得不用掏钱就能改善生活环境。然而几年过去,我们意识到那些设施并非胡同原本该有的风格。发展之后,我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更高了。”

比如北京各胡同常见的雨搭,为了体现胡同特色,几乎都用纤维板做成了灰砖筒子瓦的样子,并且免费安装,这在当时的确解决了平房区潲雨的麻烦。“可是这也不是咱老北京房子原有的东西,它对于生活是方便的,但对于老北京风貌却是多余的。”可是因为居民对它有需求,也不可能拆掉重做。“现在计划,将来就不再新安装这种样式的雨搭了,已有的也没必要拆除,只待其自然淘汰就好。”至于未来的雨搭会是什么样子,杨勇也没想好,“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更慎重地选择。”

居民自发对房屋进行一些装饰带来的是生活味道,而政府主导的整治则会让胡同风格趋于统一,究竟哪种更利于胡同风貌的展现?杨勇认为,这个问题确实值得观察和讨论,但从目前看,由于很多细节没有标准,若非统一整治,胡同会变得太乱,“一些怪异的、不属于胡同风格的东西还会进来。”

说规划

整治焕发新生 打造宜居胡同

明年杨勇就40岁了,他很怀念小时候曾在金鱼池附近居住时的胡同风貌:抬头望去,胡同口是蓝天,时常会有一群鸽子飞过,耳朵里有鸽哨。“不过那时的胡同也有很多缺点,比如路面太泥泞,下雨就很难走路,并且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房子都太破旧。”

他想让胡同更宜居,但发现城市建设的脚步很快,椿树胡同的管片中,竟有一半涉及拆迁改造等情况,有的已经持续多年。“新总体规划说到: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老城内不再拆除胡同四合院等遗留的问题解决完,我们就能更放开地打造一片片宜居的胡同了。”

这些年的工作,让他觉得治理好胡同并不简单。很多工作都是一年年地执行着,直到几年过去,胡同里少了很多违建房,沿胡同一溜的低矮煤棚也花了两年才彻底清理了。这些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毕竟不能让生活环境变化太快,引起居民们的不适,或是产生新的难以预料的问题,比如街边的花草会不会有人摘走、凉亭会不会有人夜间喝酒喧嚣等,好在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看起来这不会是问题,而且胡同的准物业化管理也即将跟上。

整个城市的环境也在一次次整治中发生着变化。椿树街道辖区这片胡同南侧的骡马市大街,10年前还林立着至少十多家电动车行,成为知名的集散地。随着对群租房的治理,北京对电动车的需求早已没有那么大;随着拆迁改造,这些临街占路的店铺也已经消失。林白水故居腾退整修后已作为图书阅览室向社会开放。胡同东侧的南新华街边已被围挡围住挺久,工作人员带着记者到里面看了看,原来拥挤破旧的平房经疏解已经建设成小花园,即便是停车场,里面也种植着不少树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硕

编辑:TF016

分享到

北京慢行系统加速跑:5年治理3200公里自行车道

居民生活将有哪些改善?核心区控规八张图细化到市民家门口

市郊铁路、高速公路、学校……北京今年58项新建市重点工程开工

副中心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年底投用,9175公里地下管线,手机就能看内情

通州城北水网将升级,新开挖分水渠,保障副中心排涝安全

副中心“超级氧吧”年底亮相:林成片水相连 面积为2.5个奥森公园

回天两年之变:加速补齐民生短板,感受幸福满满

回天两年之变:六千亩公园绿地造福近百万居民

雄安首座地下再生水厂主体开工,地面将建公园

北京副中心城市绿心9月底开园,提前4个月落成,实现森林入城

石门路石景山段将建潮汐车道:0至12时为进京方向

东四南、北大街全面治理提升,年底再现“京韵大市”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