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纪录

北京房山银水村脱贫找到新办法,冷库建设正逢村内新机遇

2018-08-26 12:14 北京晚报 TF010

坑坑洼洼的青石板,一直铺到低矮的土炕前,老屋里昏昏暗暗。泛黄的老报纸贴满了山墙,几床破旧的被褥堆在墙角,所有的家当一览无余,可谓家徒四壁。

屋子正上方,垂下来一个沾满灰尘的白炽灯泡儿。灯泡儿不大,可是这屋里唯一的用电设备。一年前的这一幕,被下村走访的时任房山电力公司霞云岭供电所所长路林波看在眼里,心里酸酸的。

“村里的用电量为什么那么少,这就是原因。”老路把眼前的景象拍下来,发在了朋友圈里。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我们身边还有人日子过得这么苦”,希望有人帮他们找到脱贫的出路,让家家户户不再是一根电线一盏灯。这是哪儿?这是战争年代的革命老区,是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地,离繁华的京城只有区区几十公里。这就是房山区霞云岭乡,一片烙着红色印记的青山绿水。

乡亲们在贫穷中眺望远方

霞云岭在明代称霞岭,清代曾称为匣岭。后因峰峦常现岚光霞影改称霞云岭。霞云岭乡面积218平方公里,是房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乡,近年来在大力推进的青山绿水建设中,红色旅游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展现出了强劲的后发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发展并不均衡,还有一些村落,还有一些乡亲,仍在贫穷中眺望远方。

路林波所长的照片,在微信里不断传播开去。一张照片,真的引来了远方的目光。

北京电力公司的干部们看到了,他们根据用电量,寻找“木桶理论”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北京晚报的记者们看到了,这些“急性子”开着车翻山越岭地赶过来,镜头前的景象,让我们既震惊又心疼。在日子最艰难的银水村里,两百来户人家,五百来口人,有近六分之一的老弱病残长期重病卧床。除了一些年轻人外出打工,大多数村民一年到头的进项,就是靠天吃饭,汗珠子摔八瓣,土里刨食种庄稼。现任的霞云岭乡供电所所长李雪峰坦言,祖祖辈辈的山里人家,性情淳朴,却也有意识封闭的一面。仅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来维持村里的基本公共服务,是远远不够的。

羊群走路靠头羊,作为村里的带头人,银水村党支部书记陈宏金天天急得火上房。见了电力公司的干部和晚报的记者,老陈来个小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现在脱贫是村里的头等大事,市里区里都关心我们。说实在的,银水村意见扒上了脱贫的房檐儿,要是有人再帮一把,我们就上去了!”

话说到这份儿上,有一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劲头儿。急性子的记者劲头十足:“陈书记,您再详细说说,咱们一起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山坡前的谋划一拍即合

陈宏金带着远道而来的几个热心肠,在村前村后转了一大圈儿,边走边打开了话匣子。其实这些年,不断有爱心人士给乡亲们送吃送喝捐衣捐物,搞个仪式,拍个照片,热闹一阵子,冷清一程子。弄来弄去,村民们就是摘不下贫穷的帽子。思来想去,还是路子没找对。路子对了头,日子有盼头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银水村致富的最大基础仍然是农业生产。好山好水赋予了绿色天然的农副产品生长环境。大盖柿子红肖梨、薄皮核桃大甜杏、花椒香椿嫩茼蒿,山里的宝贝数不清。可是因为没有成熟稳定的销路,缺乏配套的冷藏储存设备,果子下树就容易坏,蔬菜收了就慢慢儿烂。千辛万苦换来的劳动成果,搁不住,卖不出去,换不来钱,脱不了贫,乡亲们看在眼里,疼在心尖儿上。

霞云岭乡农业发展科副科长张明对此深有感触。他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银水村的柿子、杏儿、梨等鲜水果,产销比仅有20%左右。久而久之,村民们不愿再采收这些挂在树上的果实,觉着忙活半天没啥用。再后来,大伙儿连果树都懒得管理了。张明给记者打了个比方:“茼蒿大家都是吃一茬,长一茬,割一茬,这样的茼蒿才一直保持鲜嫩。可是茼蒿要是老卖不出去,村民就不割不管了。在地里长一人来高,这么老的茼蒿谁还吃啊!”

村里的老少爷们时不时凑在一起想出路,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干部们更是一门心思放在找脱贫的突破口上。“咱一不短志气,二不缺勇气,三不惜力气,缺的就是致富的路子和资金。”眼看着全北京都在忙着精准扶贫补短板,银水村不能拖了后腿。陈宏金把他们的心里话和盘托出。采访中,大家的话题渐渐集中到给村里引进现代化冷链储藏技术上来,老陈兴奋地一拍大腿:“嘿,咱们想到一块儿去了!我们党支部的老伙计们也觉得这是个灵丹妙药。”

一次偶然谈话解决资金困难

修建一座冷库,直接延长了银水村农副产品的储存时间,打开销路,就能转换成村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全村脱贫大有希望!在青石坡下,越聊越热乎,大家一拍即合,思路就这么定下来了。

记者迎着料峭的山风往回赶,心里却热得发烫。怎么才能把修建冷库的事尽快办成呢?这笔扶贫资金从哪儿找呢?锦上添花的事常有,雪中送炭的事可不那么简单。再好的想法,落不到实处,就成了空欢喜一场。银水村的乡亲们还等着好消息呐!

就在我们心急火燎四处联系之际,事情有了转机。

今年北京“两会”结束后不久,记者在采访中偶然提到这件事,引起了北京市政协常委闵丽华的高度重视。闵委员多年热心公益事业,每年都向福利院、敬老院捐款捐物。听了银水村的情况,她特地拜托晚报记者整理一份调研摸底材料,说要详细了解一下。没过两天,闵委员给记者打来电话,赞同这个扶贫方案,决定出资30万元,为银水村捐建一处面积超100平方米的生鲜冷库,还要在冷库外铺设一条方便果蔬运输的硬化道路。

好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到霞云岭乡。霞云岭供电所的李雪峰所长当即表示,他们会在冷库建设和建成后的配电、送电、用电等方面提供最大的帮助,为减轻村委会的用电负担,他们还将探索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为冷库供电。

冷库要建成“三居室”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霞云岭乡政府、房山区慈善协会的支持下,今年7月,30万元善款顺利拨付到乡政府,银水村的陈宏金书记马上给记者打来电话:“记者同志,冷库前期施工已经开始啦!”

8月17日,记者和房山供电公司的同志再次驱车来到银水村。陈宏金笑逐颜开地说:“乡亲们得知这个消息乐开了花,村干部也要抓住这次脱贫机遇,一定把好事把办好,让闵常委放心,让关心我们的北京晚报读者放心。”经过和施工企业多次协调,党支部本着集约节约、方便村民的原则,把村里一处闲置的鸡舍改造成果蔬冷库用房。这个新建冷库由3个制冷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单独制冷设备制冷。这样一来,用一个单元开一个单元,“三居室”的冷库既实用又节电,制冷效率大大提高。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现在冷库用房的内部改造、外部路面铺设工作已经开始,工期45天左右,建成后正好赶上红肖梨下树。“让红肖梨第一拨儿住新房!”工地上笑成一片。

冷库建设正逢村内新机遇

捐款到位了,冷库能否顺利建成使用,让红利最终惠及村民,后续工作更加关键。陈宏金书记多次向记者表态:“村里一定做到专款专用,用心做事,接受监督。”同时他还向记者透露,冷库的建设,不光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也成为带动银水村民宿旅游、保障村民就业的催化剂,村里正赶上另一个发展机遇。

原来,作为房山区低收入增收农业产业项目之一,霞云岭乡银水村休闲农业果品采摘园项目已经启动。现在,银水村西南台有150亩可以利用的山坡和荒地,果品采摘园的建设既能解决低收入户就业,也能增加林木覆盖率,“以后村民可以到采摘园上班,在家门口挣钱。”采摘园建成后,樱桃、大桃、鲜枣等果品也要到冷库储藏。

果园施工已经启动,停车港湾已经建成。“有了果园,有了冷库,下一步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找销路,把这些有机蔬果卖出去。”陈宏金告诉记者,“以前山上的柿子熟了,我们在市面上只能卖到一元一斤,要是在冷库储藏一段时间,到冬天销售旺季时再出手,就能卖到三四块钱。大伙儿准能过个肥年!”

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我们和供电所的师傅们兴奋不已:“银水村的好日子,有盼儿了!”期待着金秋时节,冷库建成,硕果满枝,我们相约再来一起忙秋收!

回到报社铺开纸笔,准备写下这篇带着露珠儿的报道,忽然看见案头《北京日报》上刊登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里,分明地写着“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设施建设 ”。

银水村,恰逢其时!

 

 

来源:北京晚报 周家望 张骁

分享到

房山这家新开小超市,给市郊上班族大方便

房山“皇家贡枣”拍了拍你,说:采摘啦!

下周北京房山新开公交F81路,方便良乡、长阳地区乘客出行

200箱蜜蜂大石河畔安家,北京这个矿区“空巢村”走上绿色致富路

今起,房山10条公交线路有调整

房山国家级文物“新鲜”亮世,“始作俑者”让人敬佩

7层楼变10层!房山区最大楼顶违建开拆了

无房家庭速看!房山长阳一共有产权房项目开始申购!

房山1150套共有产权房明起登记,城六区家庭也可申请

良乡火车站增加短途接驳公交,这些公交线路将调整

昔日羊群啃秃山,今朝花海引蜂来,“空中经济”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家长注意!房山中风险地区所有学校暂停返校

北京这群老党员一日行千里,奔波在扶贫路上

哇哦!昌平竟藏着一个“小鸟天堂”

迎国庆主题花坛亮相,今年整体应用200余个品种

2020中关村论坛和科博会开幕,多图看现场!

大片来了!雨后京城,晚霞与彩虹交相辉映

草原乌鸡蛋逐渐在北京站住脚,林下资源助力内蒙部分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