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纪录

他们曾住在“最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 如今乔迁移民村过上新日子

2018-08-24 14:46 北京晚报 TF001

烈日下的午后,位于宁夏青铜峡甘城子乡附近,G1816高速与G110国道之间的绿化带上,杨彦银夫妇一同将枯死的松树挖出、清理,随后会有绿化部门再来补种。

移民新村里的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总体上的便利让一家人对新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
烈日下,杨彦银夫妇在8公里长的绿化带间劳作,挖除枯死的松树,隔几日用滴管浇树,除草。能在家门口工作,夫妻俩很满意。
晚餐算不上丰盛,但已比在老村子时好了很多。那时,除了自家产的农作物,很少有别的食物。
傍晚,工作时间固定的杨彦银收工回家,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
一间卧室、厨房、浴室三合一的小屋里,杨秀燕试穿北京资助人带来新衣服和新鞋。
在距离杨家几十公里外的红川村,是一个拥有2200多户的移民新村,村民从西吉、海原、固原、隆德等多地搬迁而来,大家都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与方式。
2013年,本报《父老乡亲》系列报道的开篇中,报道了杨家相守西海固的故事。随后,北京青年马骙夫妇与朋友一起开始资助杨家姐妹上学。

“我们搬到这里四年多,有了新家但没了土地,前两年靠出门打工挣钱养家,但又顾不了家。前些日子,找到一份家门口的三年期工作,负责管理高速路边的绿化带,一个月能有2700元的收入,很好了。”

杨彦银一家原本住在海原县双河乡八斗上套脑村,距此200多公里。那里是“贫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腹地,曾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列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十年九旱,生态环境脆弱。从秦时起,西海固地区就推行“移民实边”政策,以拒外敌。如今,移民问题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发生调转,人口不再迁入,而是迁出。

近十年来,宁夏实行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把固原、西吉、海原、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等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位置偏僻的行政村居民,按照“山内的问题山外解决,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的思路,采取开发土地集中安置等思路移民搬迁。

2013年,本报《父老乡亲》系列报道的开篇中,报道了杨家相守西海固的故事。随后,北京青年马骙夫妇与朋友一起开始资助杨家姐妹上学。与此同时,为了让孩子们方便上学,杨彦银决定响应搬迁政策,举家来到一个名叫“同乐”的移民村。

经过四年多的生活,杨彦银一家与其他迁来的村民,已逐渐适应新家的生活环境。虽然没有了土地,但毕竟这里交通方便,孩子上学问题也能得到解决,加上有了三年的工作合同保障,一家人也能相守在一起。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影报道

编辑:TF001

分享到

北京这群老党员一日行千里,奔波在扶贫路上

哇哦!昌平竟藏着一个“小鸟天堂”

迎国庆主题花坛亮相,今年整体应用200余个品种

2020中关村论坛和科博会开幕,多图看现场!

大片来了!雨后京城,晚霞与彩虹交相辉映

草原乌鸡蛋逐渐在北京站住脚,林下资源助力内蒙部分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