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那个写京都的中国女作家苏枕书:最喜欢住在山里买书看书写书

2018-08-24 09:34 北京晚报 TF2018

前段时间为新书《松子落》的宣传,苏枕书从京都来北京,居留短短三日。行程仓促,与她约访,排来排去,竟排在了她即将乘飞机返回京都的上午,地点是她北京的家里。邀陌生人到家里做采访的作者不多的,令人不禁充满了好奇,猜想写得一手清隽典雅好文字的人,该是居于何种日常之中。

作者:张玉瑶


日本京都  资料图  来源:新华社  摄:张铖

按约定上门,苏枕书的先生从周引我入门,掀开一个小小的日式帘子,她的笑脸就在帘后相迎了,尾随而来还有一只橘猫,淘气地朝我喵一声。居室不大,却整洁,触目清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四壁的书。她家里不似一般人家,有沙发电视之类的摆设,只在四面书架之中,置一木色长桌,能工作亦能会客。坐定后,才发现猫不止一只,还有一只白猫,藏在书架上,躲在一排书后,像一位资深书蠹一般。枕书介绍道,橘色那只唤作金泽,取自大名鼎鼎的金泽文库(“因为它是黄色的嘛”),而白猫大名叫做玉露,但他们一般叫它白小姐。

出生于1988年,虽然年轻,苏枕书却是真正的爱书之人。她长年负笈京都,浸润在古都的文化氛围里,念书、看书、买书、逛古书店,颇有心得,为之写下不少文字。三年前,还专门出了一本《京都古书店风景》,叙书事、书人、书情,如异乡知己般,用不乏学人眼光的清丽笔致娓娓道读书人对书之爱。到她家中,感其不虚。她在日本治近代史,很多书都是从日本背回来的,近距离观其书架,跳入眼的是磊磊排布着的一个个大全集,鲁迅全集周作人全集胡适全集王国维全集,如置身图书馆中,也令人想起曾经参观过的那些前辈学者老先生之家。书架本身也有意思,是极朴素普通的灰色铁架,像是工业制品,又高又宽,看着笨重,却便宜实用。枕书说,这是她极力要求的。的确,若不是这般结实的书架,大概也承不住这顶天立地的书籍的重量。

坐在书之环抱中,又有可爱的读书人,撸着猫,喝着茶,我们一起聊了聊她这些年客居京都的经历和读书写作的乐事。

“我的字越写越小了”

从2009年至今,苏枕书在京都已经待满了九个年头。这九年里,她不停地写作,时有新书出版,从早年的《岁时记》(最近再版)、《尘世的梦浮桥》,到这几年的《京都古书店风景》、《有鹿来》、《京都如晤》、《松子落》,更是一年一本的节奏。她的京都故事,从风物到人情,从求学到日常,好像怎么都写不尽似的;又都清美耐读,许多读者都是从她这里了解和熟悉了这座风景幽美、文气盎然的古都。

去京都,算是苏枕书一直以来的夙愿。她是江苏南通人,在重庆念了四年大学。念的是法律,但她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一直想学的是文史,然而家里不支持。毕业后,她申请去日本的学校深造,但和别人去东京大阪这些大城市不同,她怀着从小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枕草子》等文学作品的喜爱,最想去的乃是京都。

如愿以偿上了京都大学后,一开始她念的还是法学,两年之后,想了想,还是下定决心换专业,学从小热爱的东西。按她的说法,研究方向的改变是受到了京都这座城市的影响,“我那时就是非常想读书,非常向往学术这个东西,可是法学院没有我向往的这种气质”。京大人文研究所却有这种气质,那里大名鼎鼎,是日本汉学重镇,也是“京都学派”的根据地,诞生了众多知名学者。枕书赞叹说,“我不会特别提起自己在哪儿,但我的确很喜欢那里,老师们不仅学问好,人格也高尚,有一种为了真理的精神。”

除此之外,京都于她还有什么别的影响呢?苏枕书想了想说,我的字越写越小了。这回答乍听起来有些奇怪,她解释一番后,倒有十足奇趣:“因为京都是个让人会收敛的城市,很小,你在那里处处要小心,小心乌鸦,小心行人,小心车。路都很窄,京都人好像开的车都很小,不像大阪都是大豪车。声音也不能太大,因为房子挨得都很近,都是木结构,不隔音,要小声说话。”

她在《散书记》一篇里就写到一个有趣的细节,一位多年前毕业的师兄因藏书太多压坏地板,超过房屋承重力,房东命他清去一半书籍,无奈之下,只好向众同门散书。书也能将房屋压坏,在别处倒是少见,在布满木结构建筑的京都却寻常。“处处都是隐患,所以要小心啊。”

“是我运气好”

在京都客居期间,苏枕书搬了几次家,但都没有离开北白川和京大附近。现在所住处在吉田山,山中闷热潮湿、蚊虫众多,但比起三条四条、丸太町通一带的闹市,她还是更喜欢山里,并留下很好很具况味的山居文字,如,“窗前看瓢泼大雨。山樱尽落,生发嫩红而可爱的叶片。新树青翠,惹人想数清楚到底有多少种绿。黄昏仍是无尽雨,不开灯,在昏昧中烤笋吃”。字里行间有隐人之乐,让人想起《小森林》之类的日本电影。

但又不至于是幽栖隔绝。看她所写日常琐事,买花、种花、制衣、拜古寺,皆是平凡生活里的诗意与风致。京都是绝妙的城市,银阁寺的月亮,鸭川的流水,极容易在审美上默化人。川端康成在《古都》里写京都,季季有花卉月月有节日,人生活在传统与自然的交融里。苏枕书同意,说京都人的确会有很多仪式性的东西,京都是古都,又是佛教城市,便传下来非常多节日,几乎每天都有说法。许多风俗还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尤其和她的南方故乡相似,如端午、七夕、盂兰盆节等等,这让她倍感亲切。

风物之外,人情之美也常为她细心描摹。最有爱的是她几次去好友香织位于乡下的外婆家,观藤萝、做年糕、吃特产、闲谈,记下简朴又真挚的乡间人事。一个外国人,如何能如此熨帖深入到当地普通人的生活里?苏枕书倒不以为怪,毕竟,“都待了九年了啊”。她说,当时在国内只考了日语一级就去了日本,开始半年一度也很痛苦,尤其京都那边说的关西话,更是难懂,好在那时年轻,适应得快,现在更是没什么障碍。“作为东亚人,从长相上不会觉得你像外国人,日语再讲得好一点,就好像披了一层隐身衣。其实我也不是特别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生活的人,遇到这些朋友,是我运气好。”

有一种说法是京都人“腹黑”,向苏枕书求证,她说的确有一点,毕竟京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京都人难免内心骄傲,有很强的内外之别,不那么喜欢外来的人;但又很有教养,有许多礼仪上的条条框框,不会直接表达出来,于是就形成了外人说的“腹黑”。她笑说自己的房东就是典型的京都人,起先原则是不租房给外国人,中介公司居间说情,开恩说可以“面试”。但真到面试时,见到苏枕书是娴静的读书人,老先生又无二话,连对种花之类的条件也让步。京都人的骄傲和骄傲后的可爱,倒也成了难忘的关于人情的记忆。

“京都太适合买书了”

山中新居位置绝佳,除了方便看风景,对面还有著名的朋友书店,“晨昏听见进进出出搬书的响动,很觉安宁”。苏枕书几年前曾有一篇介绍朋友书店的文章,提到这里进中国书的速度奇快,其店主说,书店和中华书局有来往,每次都是从北京直接进货,搜罗速度不逊于中国的旧书店。

虽然已专门写过一部《京都古书店风景》,但读书买书触角不断伸展,苏枕书还是会继续地写这些“风景”。她笔下的旧书店不同于高楼广厦却冷漠的图书城,也不是国内这些年兴起的卖咖啡和文创的精美独立书店,从气韵和风度上,都有种盎然古意。“旧书店最大的魅力就是唤醒书籍的重生”,做生意,先从交朋友开始,卖书买书的都是知书爱书人。书店会定期做新到书籍目录,清清楚楚注明版本,寄给相知多年的老主顾们。苏枕书就和不少旧书店主人结下了友谊,想一想似乎其中也有缘由——“旧书店老板他们多是很独立、很边缘的存在,不是传统的工薪阶层,而是有一个自己独立的小世界,这一点我和他们有相同之处”。

“京都是太合适买书的地方!”她感叹道。虽然从小爱书,但大批大批买书的习惯,着实是在购书环境优越的京都培养起来的。这里自古以来是海外中国进口典籍的聚集地,寺庙又多,留学僧带回来大量的书,历代贵族公卿家里也收藏了众多汉学典籍,且一直完整,没有被破坏和散佚。

苏枕书还提到说,现在有很多中国人会去日本买旧书,拍卖会上的高价书往往也为中国人所得。“书真是很有意思的东西,会随着时代国事的变化流转,近代有大量中国书流往日本,近百年过去,现在日本中国学有所衰退,老一辈藏书家慢慢也不在了,但中国的藏书风气又起来了,又有很多书流回中国,彼此之间的沟通一直非常密切频繁。只有书才有这种魅力,随着时间流逝,人们会更加珍视它、爱它。没有东西能替代书。”

去年有部日本动画片《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里面描述了京都夏天旧书市的情景,还有位小精灵一样的旧书之神。问枕书,京都传说中果真有这样的神吗?她笑言,那自是创作者编的,但——“我也宁愿相信,有这样的旧书之神。动画里的场景,就和下鸭纳凉古本祭的场景一模一样嘛。”

主客问答:

问:近些年你出书很多……

苏枕书:其实经济压力是我写书重要的动力,要买书,要养猫……都很费钱。

问:你的语言有古意,用词清隽典雅,受到哪些影响呢?

苏枕书:《红楼梦》是汲取营养最多的,此外还有《儒林外史》、《金瓶梅》、沈从文、鲁迅、周作人、张爱玲、《枕草子》……都非常爱。在我非常小的时候,都拙劣地模仿过它们。

问:见过的年轻作家里,对西方文学如数家珍的多,说受古典文学影响的似乎少,你挺特别的。

苏枕书(十分惊奇)真的吗?这我倒不知道。西方文学我也看,但影响可能是结构性的,主要还是受传统文学和日本文学影响多一点。《金瓶梅》有一种古典的悲哀,《儒林外史》是不动声色的人生大悲剧,写读书人之恶,不行了我又要哭了……

问:你以前写过小说,不过这两年似乎以散文为主了?

苏枕书:对。因为写小说是在创造世界,要耗费巨大心力,要有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就算写一小段时间的故事,也要写清人物的来历背景。比如两个人谈恋爱,我一定设定好这个姑娘是哪儿人、会爱吃什么口味,名字也会有地区特点,姓什么的比较多,风俗是怎样的之类。散文就可以即时记录和反映所读所思。但如果我有机会,还是想表达女性更复杂幽微的心灵,以及她们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人时需要更加谨慎对待的身份。

问:你以前为了避免人们对女性写作者的偏见,会把自己的女性身份藏起来,现在会从容一些吗?

苏枕书:从容了。为什么要藏?我写《京都古书店风景》,很多人以为是个老头写的,因为潜意识会觉得女生不能操纵这个题材,这是非常糟糕的偏见。女生为什么不能买书?女生为什么不能搞收藏?没有这种性别区隔。我身边就有很多女生喜欢书,研究也做得非常好。我已经三十岁了,没必要掩饰性别了。你看《松子落》里,我还专门戏仿了《枕草子》。

问:写了这么多年京都,会写写其他城市吗?比如北京,这里也有一个家。

苏枕书:想写,但对北京还不是那么熟悉。写一个地方,肯定要很熟悉它,熟悉每一条路、植物、空气和含水量、年均日照量、降雪量、方言、人口。我现在脑海里有一张京都地图,北京还做不到,要给我十年。但我有这个意识,平常喜欢读《燕京岁时记》《帝京景物略》之类。换个城市,我也会去这样了解它,这是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问:这些年的写作质量和调性都很稳,但你自己觉得有什么变化吗?

苏枕书:题材有转变,早年大量写京都风景,现在不写了,在写读书人的事情。我有个计划,想写全日本的旧书店。要往下走是很难,要读大量书,但如果不断重复自己,套用熟悉的语调和思维模式来观察一件事情,以不变应万变,是一种偷懒,是写作者的失格,不能这样。我早年很不节制,觉得自己是靠写作糊口的人,后来读者慢慢变多——其实也没那么多啦——会发现有人在认真看你的书,其实是比较紧张的,你要对自己写下的东西更慎重,不能误导,你面对的不只是自己的内心,还有读者,这个意识会越来越强烈。

问:你也有公众号,写作媒介变化对你影响大吗?

苏枕书:对我没有太大影响,流行文体不太影响到我,我心里还是有一个比较坚定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我不太用流行语,特别是有些粗鄙的,心里是抵抗的,绝对不用。我推崇的是《儒林外史》的写法,不露声色,但情绪在文字背后。

(原标题:苏枕书:那个写京都的姑娘)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2018

分享到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