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回龙观得名其实与多位明朝皇帝有关?这三种说法你最信哪种

2018-08-23 10:04 北京晚报 TF2018

8月16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该计划总投入近200亿元,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回龙观位于北京城北,南距德胜门约16公里,北距昌平城约18公里。20年前,北京批准建立经济适用房,回龙观成为首批规划建设区域之一。据史料记载,“回龙观”早在明代弘治年间就已建成,那么它原本是个什么样的建筑?其名称由何而来?背后又有哪些趣闻故事?

作者:户力平


回龙观本称“玄福宫”    与多位明朝皇帝大有关系

回龙观位于昌平区东南部。据1997年《北京市昌平县地名志》载:回龙观“清代成村,村内原有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玄福宫,现尚存遗址,为明代帝后谒陵(即十三陵)时驻跸处,俗称回龙观,村以观名。”据传,民国时当地人多将“回龙观”三个字中的“观”字说成“guān”,即观望,眺望、瞭望的之意,老百姓认为明代皇帝从皇陵回京时,多在此远远观望京城,“回龙观”就是指“回(回銮时)龙(皇帝)观(观望)”。后来,这个“观”字被念白了,念成了第四声“guàn”。其实,关于回龙观的来历,民间一直有多种说法,但已无从考证,今列举最有代表性的三种说法作为参考。

一种说法是,回龙观最初是沙河南面众多道观中的一个,虽然规模很小,但在京北一带却小有名气,由此将临近的村子称为“回龙观村”,后来在此兴建了玄福宫,也称玄福观,以为明帝到昌平谒陵时驻跸(zhù bì,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之所。虽然这座行宫称“玄福观”,但因临近回龙观村,且这一地名已被叫了许多年,久而久之,便将“玄福观”也叫成了“回龙观”。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第二种说法与明代历史有关。明朝天顺年间“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辟称帝,将弟弟景泰帝朱祁钰软禁于西苑(今北海)。不久后朱祁钰去世,计划葬于昌平天寿山脚下的皇陵。据传,灵柩在运送过程中,在一座道观暂时停放了两日。这时,负责安葬事宜的官员突然接到皇上废景泰帝为郕王的圣旨,按亲王礼制,朱祁钰应葬于京西金山。所以,原本准备北葬皇陵的朱祁钰灵柩被迫返回,西葬于金山脚下(今玉泉山北侧景皇陵)。因景泰帝的灵柩在此返回,人们便将那座暂时安放灵柩的道观称为“回龙观”。

第三种说法则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据传,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令谋士姚广孝为其选定百年之后的安身“吉穴”(陵位)。姚广孝在京郊多方勘察后,最后选定昌平黄土山。朱棣随即降旨圈地八十里为陵区禁地,并将“黄土山”改名“天寿山”。据传这黄土山一带本是“蛰龙”(古时冬眠的龙)的封地,却被姚广孝选为皇陵禁区,一怒之下,这“蛰龙”一路追上正返回京城的姚广孝,抓去了他的头颅。永乐皇帝为表彰姚广孝的功勋,便在他殉难之处修了一座庙,御赐“玄福宫”,使他永享香火。因传说当时姚广孝在慌乱之中曾回头看蜇龙是否追赶上来,人们就把这座庙宇叫“回头观(看)”,后被谐音为“回龙观”。

清朝康熙年间昌平州的地图

回龙观原本长什么样    曾出土“明武宗碑” 详细记载相关历史

有关回龙观的历史,史籍中多有记载。明末清初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载:“京师九门,其西北曰德胜门,元之健德门也……出门八里为土城……又二十里为清河……又十二里有玄福宫,宏(弘)治十七年建。俗呼为回龙观。又十八里为沙河店。”清代《五城寺院册》载:“德胜门外有元福宫”。元福宫即玄福宫,清人避康熙皇帝讳,遇“玄”字都改成“元”。《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七)载:“元福宫距德胜门北三十里,殿宇倾圯,明武宗碑一在殿左。”

《昌平史话》载:回龙观始建于明代中期。道观由弘治十七年(1504年)始建,正德十年(1515年)全部建成,并最终改名为“玄福宫”。当年的玄福宫规模很大,山门即有内、外两重,钟楼、鼓楼、龙殿、虎殿、左右殿、正殿、南北方丈等俱备。其建成后,明朝皇帝到天寿山拜谒皇陵,回銮途中多驻跸于此。明万历朝吏部尚书杨巍在谒陵途中,曾夜宿回龙观,并写《宿回龙观诗》:“沙际开瑶馆,銮舆几度过,日回双阙逈,云傍九陵多,承露空仙掌,沿阶自绿萝,夜深清吹发,犹忆旧鸣珂。”由此可见,“回龙观”之名历史悠久。到了清康熙年间,元福宫已被废弃,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编纂的《日下旧闻考》中有元福宫“殿宇倾圯,明武宗碑一在殿左”的记载。古建筑回龙观虽然消失了,但作为地名被沿用下来。

2009年6月回龙观村拆迁时,出土了文献中所记述的“明武宗元福宫碑”,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回龙观的历史:“弘治十七年(1507年),皇考孝宗皇帝论曰,御马监黄土马房草场,乃天寿山居庸观经由通衢适中之地,闻其土燥无水,居者行者往往病之,其择地凿井汲水,以济人用,仍修建观宇一区,为往来栖宿之所……工未就绪。朕谓此先帝遗志也,不可不终,仍命督修,改观为玄福宫……盖自弘治甲子冬十月始事,至今正德乙亥夏五月厥宫告成。宫之中为正殿,以奉元武之神。前为左右殿,为龙虎殿,为钟鼓楼,为内外山门。山门之前甃石为井,南北为方丈以居道众。缭以垣墙,宫旁及前为营房,为车园店,以居牧马旗军,又给草场地六十顷以供香火。琳宫贝宇,杰出霄汉,轮奂完美,丹碧辉映,遂为都城一伟观云。”碑文清楚的记述了回龙观最初缘何而建,继而为何又仍命督修,道观的规模布局,主供与供养,道观的雄伟气魄,可谓是对玄福宫最可信、最具体的介绍。

如今的回龙观村

如今的“回龙观”实为北郊农场旧址    曾是首都重要的副食品基地

不过,如今我们所说的回龙观居住区,其准确位置并不在回龙观遗址,也不完全在回龙观村,而是位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建立的北郊农场核心地带。

据《北京国营农场史》等史料记载:北郊农场一带清光绪年间属昌平州,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冀东昌平县。1956年2月,黄土乡(1956年与唐家岭乡合并称回龙观乡)建立起土地面积近万亩的公私合营北郊畜牧场。1959年4月1日在北郊畜牧场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市国营北郊农场”,因地处京城北部得名,隶属北京市农场局。

因地处温榆河及小清河冲积平原上、地势西高东低,北郊农场土地肥沃,水源丰沛,非常适合经营农田耕作及畜牧养殖。至20世纪九十年代,北郊农场已有菜地、果园数百亩,奶牛场、猪场、养鸡场数十个,为首都重要的副食品基地之一。1998年,北京市进行“场乡体制改革”,该场所辖的两镇、四乡及36个村划归当时的昌平县。

同年,北京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住宅区被批准立项,选址于京北昌平县南缘,昌平路以东,因临近回龙观村,被定名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昔日北郊农场的农田、养殖场及周边村落逐渐消失,呈现一派都市景象。因小区的命名多带有“龙”字,如龙泽、龙华、龙跃、龙腾、龙城等,故有“龙兴之地”之誉。

历史上的回龙观村,在回龙观居住区西南侧,即京藏高速路西部,如今是回龙观镇行政村,村民姓氏有陈、柳、尚、刘等。“回龙观”的前身玄福宫遗址便在此处,但建筑早已消失,只留下了古碑。该村另有建于元末明初(清代曾修葺)的玉光寺(南庙)和建于清初的菩萨庙(北庙),尚有遗迹可寻,已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标题:“回龙观”究竟因何得名)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2018

分享到

下周二北京新开调整11条公交线,回龙观再添一条专线

回龙观立体公交场站开建,可为居民提供300余车位

回龙观好消息!林萃路开通后,南段新增堵点要疏通了

一位老教授的执着与付出,回龙观地区首部老楼加装电梯备受关注

北京回龙观首部老楼加装电梯项目开工,今年还将计划开工10部

北京:今年将建设300项重点工程 计划完成投资约2523亿元

一批场馆将落地回龙观,附近居民有福了

北京首家24小时美食生鲜超市开业,回龙观居民享全时段社区服务

首博进回龙观社区 让北京人在家门口儿读懂我们生活的这座城

不再为找球场发愁 北京昌平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北区明日开放

北京回龙观完成“镇改街”,3个新街道挂牌,回龙观镇将成历史

解决最后一公里!专80路今起优化线路,北京回龙观八小区通公交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